三味故乡
2019-09-01江惠春
江惠春
一
母亲在做菜,厨房里的烟火噼里啪啦响着,这是我熟悉的场景。从小到大,我的印象中,母亲总是这样一副忙忙碌碌的样子。
几十年来,母亲做菜的花样并不多,她不是厨师,没有经过正式的培训,所有的菜谱都是按着自己的想法来做。母亲的拿手菜,就是腌制类的咸菜,腌上一大罐,可以吃上好些天。也正是那些简单的菜式,把我们一个个拉扯大。
在老家,咸菜几乎是家家户户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肴,我们的童年岁月,仿佛就是吃着各类腌制的咸菜长大的。咸菜腌制过程比较复杂,要经过砍、剖、晒、揉等工序,且盛菜的菜坛一定要选用瓷坛才能制作出它的风味,也正是这些“苛刻”的条件孕育了独特的咸菜味道。父亲是个“咸菜控”,一日三餐都少不了咸菜。后来,举家迁往市区,常常让县里的亲戚寄上一大坛咸菜慢慢吃。母亲觉得寄送的方式太过麻烦,于是在每年芥菜上市的季节就开始自己动手做咸菜。
母亲先把芥菜洗干净,晒干至软化,放上盐后再用双手像和面一样重复揉着菜。母亲说,这样的做法有利于盐分充分渗透到菜里。母亲将揉好的芥菜晒至半干,然后用那种老式的陶瓷罐来装菜。陶瓷罐必须洗净擦干,才能把菜装入罐内,装入一层,撒一把散盐,再装入一层,继续再撒些盐,一直到芥菜全部装了进去。母亲说,整个过程不能沾到一滴生水,而且盐分要控制好,否则菜会霉变。那种陶瓷罐,如今在市面上很少见到,罐体表面呈暗褐色,密封效果很好,母亲一直用它来装菜。拿在手里,沉甸甸的,感觉有种岁月静好的安稳。母亲用那个陶瓷罐,腌制出各种各样的菜肴,味道很合我们的胃口。可是在某一次的洗刷中不小心给摔碎了,于是,那个陶瓷罐,只能尘封在记忆里,成了一份小小的遗憾。
母亲还喜欢腌制一些开胃小菜。姜丝,是母亲最常腌制的一种。“冬吃萝卜夏吃姜”,母亲经常念叨着这句话。姜需用那种较嫩的姜,颜色鲜,个头小。母亲把姜洗净,用刀切成薄片,再切丝,用容器装起来,把盐撒在姜丝上,再加些白醋在里面,大约几个小时后就可以食用。姜丝我是不吃的,我不喜那个味道。可是我喜欢闻着细细的姜丝浸在醋里散发的那种醋酸味,刺激着味蕾的神经,开胃解乏。姜丝也是父亲爱吃的小菜,父亲可以就着姜丝下饭,像吃着山珍海味般香甜。
其实,最爽口的腌制菜,应数腌制黄瓜。黄瓜是夏季最好的蔬菜,腌制好的黄瓜,是我们吃得最为爽口的一道菜。黄瓜的制作流程相对复杂些,切法也讲究,母亲将蒜片、姜片、辣椒、白醋、冰糖等一些配料按比例配好,均匀地浸泡在黄瓜里,并放到冰箱保鲜几个小时。当母亲从冰箱拿出腌制好的黄瓜呈现在我们面前时,我们一个个都垂涎欲滴。
转眼又到了瓜红菜绿的丰收季节,母亲打来电话说她又腌制好了一些菜,让我们回家食用。瞬间,眼前即又浮现出母亲揉菜的那些场面。一片一片的青菜叶子,在母亲的手里来回搓动。母亲腌制的是菜,而腌制我们的,是光阴。腌制的岁月里,所有的背景一如寻常。只是母亲的眼角纹渐渐深了,厨房的烟火,留下了想念的味道。
母亲腌制的都是最常见的家常菜,因为用心,因为有爱,所以腌制出来的味道就非同寻常。我们的年龄,起先像青菜一样鲜嫩,经过了岁月这道盐水的腌制、浸染,逐渐成长。平安是福,柴米油盐最真。被尘世烟火渲染的心,比较平实、简朴。人生,不需要太多的跌宕起伏。怀着一颗俗世的心态,习惯四季交替,每天闻着人间烟火味,这样的生活,自有一份舒缓自在的味道。一如母亲手中那些咸菜,过滤涤荡了一层层的水分,再加以腌制,就是一道可口的菜肴。怀有这样一种简单的心境,或许,幸福的时光,就在那些腌菜的时光里慢慢流淌着。
二
地瓜,一直以来都是让人感觉属于乡村的味道,难登大雅之堂。可是在20世纪80年代,地瓜可是孩子们的最佳零食。
读小学时放寒暑假,父母上班忙,就把我们姐妹“下放”到农村的外婆家。當时的农村,地多田广,很多村民就在地里种上地瓜,收成时,村民的家里总有很多吃不完的地瓜,各种形状不一的地瓜散乱地堆放在角落里,无人问津。常跟地瓜打交道,在人们眼里,地瓜就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食物而已。为了不浪费资源,人们就变着花样吃。当时煮饭没有液化气,大部分用的是煤气,炒菜用的是大锅灶。如果不断地往灶膛里面扔柴火,火就会越烧越旺。大人做饭的时候,会顺手拿上几个地瓜扔进灶火正旺的灶膛里。当菜炒得差不多熟了时,地瓜经过灶火的炙烤,就开始散发出阵阵的香味。等灶火完全灭了之后,再捂上一小会儿后拿出地瓜,这时的地瓜外焦里嫩,这是那时最美味的食物了。
由于地瓜是一种丰产的农作物,天天吃也会腻。人们就把地瓜先洗净蒸熟,再切成一块块的,在自家平房上晾晒,一晒就得晒上好几天,没有机器制作的纯手工晒法很费功夫。几次翻晒,直至晒得干透成黝黑状,甚至把糖分都给浓缩在地瓜干里面。切法也不甚讲究,有圆形、三角形、方块形等。晒干的地瓜容易保存,可以放上好长一段时间。晒干的地瓜十分甘甜,有些晒得太硬了,要吃之前还得先放到锅里蒸上十几分钟,等地瓜完全软化下来才咬得动。不管是干吃还是蒸着吃,都不失其本味,又有嚼劲,成为孩子们舌尖上的美食。
当越来越多的食品涌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时,地瓜也有了一系列新的做法。在超市的架子上,红心地瓜干、紫薯条、红薯干等琳琅满目,地瓜摇身一变,成了精致的食物。那种不添加任何糖分、香精、色素以及防腐添加剂的自制黝黑地瓜干已慢慢淡出人们的视野。
近些年来,据悉,经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和评选得出结论,地瓜营养价值很高,富含大量的膳食纤维,有减肥健美之功效。种种资料表明,曾是农村土生土长的地瓜,已成为最受人们欢迎的食物之一。
也曾在超市买过好些地瓜干回来品尝,甜还是会甜,可是总少了些属于地瓜原汁原味的那种味道。有一天,表叔从村里到城里走亲戚,给我们带了一堆的土特产,还有一大包黝黑黝黑的地瓜干,孩子见了问道,这是什么东西呢?一句话,让地瓜的记忆瞬间从脑海迸射而出,弥漫在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