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指向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小学习作教学课程

2019-09-01李侠

文教资料 2019年17期
关键词:习作思维语文

李侠

摘    要: 构建指向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小学习作教学课程,要把多积累与多写作、完整习作与文体习作、我手写我心中、展现文化融合作为小学习作课程目标,把实践三类习作、训练习作思维、引导书写规范等作为小学习作教学的重要内容,运用情感需求激发、写前创设语境、写中提供支架等策略,采取多种形式的批改和交流实践,使小学习作教学聚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学生善于表达、善于思考及热爱祖国及国家文化的情感。

关键词: 核心素养    小学习作教学

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语文能力与水平测试的重要指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未来个人发展与适应社会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改革与深化习作教学课程的重要依据。

一、习作教学目标:指向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

1.多积累、多写作——语言建构与运用。

在习作教学中,语言建构与运用首先是语言积累,既包括词语、句式、段落、篇章结构,又包括在见闻感受中的语言运用经验,还包括观察、积累、修改等写作方法与习惯养成。其次是加强写的实践,在丰富的习作实践中才能积累语言运用经验,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的特点及运用规律,正确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感受、理解写作是交流交际的必需,是生活的必需。这一点在统编教材中体现明显,习作次数由课标规定的每学年16次增至每学年20次。

2.完整习作、文体习作——思维发展与提升。

我思故我在,作为智慧核心的思维,与语言关系密切。写作可以发展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提升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独创性。小学阶段的习作教学不是为了培养作家,而是引导学生认识到写作是生命存在的方式,按照审题立意——构思——写作——修改交流的写作思维流程,以观察、想象、联想为重点,学会根据对象、文体写作。

3.感受观察美、我手写我心——审美鉴赏与创造。

对小学生来说,审美鉴赏、审美创造主要是感受美、观察美,用文字表达美的事物。审美表达的关键是情感的触发及培养情感表达习惯,因此根据儿童兴趣习作,促使儿童真情表达,激发、培养习作兴趣在小学阶段尤为重要。

4.书写中国故事、表达融合视界——文化传承与理解。

文化传承与理解一方面指习作表现内容的主体应该是中华优秀文化、红色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沉浸在中国的人事物景,在文化的书写中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另一方面指积极自信地在习作中表现本土文化,同时表现外来文化,尝试借鉴吸纳不同国家、不同地域的文化,增强习作表现活力。

二、习作教学内容:落实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1.实践三类习作。

一是纪实作文。写日记;印象最深的一种事物或一处场景;家乡最美的季节;美妙的声音;我发现的生活现象或问题;那次玩得真高兴;仿写一种喜欢的植物;过中华传统节日的过程;一次小实验;一个身边的人;介绍大熊猫等。二是想象作文。写童话;续写故事;接龙编故事;最好玩的國王;一本有魔法的书;小树的心思;躲在草丛里的星星等。三是常见应用文。通知、寻物启事等。

2.强化读者意识。

把个人当读者,把同桌及小组成员当读者,把全班同学当读者,为习作找更多的真实读者。形式上有读、看、问、说、分享等。读,比如写完读一读,看看句子是否通顺,中心是否突出;读给小组同学听。看,比如互批习作,展示你的观察所得,办班级习作墙报。说,互评习作,自己最喜欢的及需要修改的地方。问,问问同学对这个问题有什么看法。分享,分享观察心得,分享发现的美景,分享习作的快乐。

3.训练思维能力。

首先是观察能力。上学或放学路上看到的景色;图上这个地方有些什么,是什么样子的;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其次是想象力。图上讲了什么事情,接下来可能会发生什么;接龙编写故事。其三是思维的逻辑性。围绕一个意思写;借助图表整理小实验的主要信息;写的时候,可以用上“先……接着……然后……最后……”这样的句式。其四是概括能力。如写完后取个题目,用上表示人物特点的词语,如“我们班的昆虫迷”“家有虎妈”“戏迷爷爷”。

4.传授习作知识。

其一是静态的关于文体及写作要求的知识。比如什么是童话、通知、修改符号、标点符号等概念性知识,以及如“写的时候,开头要空两格”“日记的格式要求”“题目居中”等命题性知识。其二是动态的关于习作方法的知识。如怎样审题、如何选材、描写景物的顺序与方法等程序性知识。

5.引导书写规范。

开头空两格;日记的格式;题目居中;正确书写标点符号等。

三、习作指导策略:有助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形成

1.激发习作情感需要。

多夸、放大优点中激发兴趣。管建刚的文章中指出:“一个孩子可能85%是优点,15%是缺点……当你把85%的时间和精力都用来关注15%的消极方面时,消极方面就会膨胀,而积极方面不久就会消失。”[1]为此他每天专门开了一节微课“表扬课”。多夸是儿童习作兴趣激发的第一要诀,甚至可以说,要用85%的时间和精力采取多种方式方法夸奖孩子15%的写作优点。比如,口头表扬、优秀习作展览、评语优点罗列等。多肯定儿童个性化言语表达,多肯定儿童一丝一毫的习作进步,多肯定儿童的习作态度,保护好珍贵的童心,建立起习作的信心与勇气,是激发习作兴趣的基础。

多写,反复实践中建立自信。习作自信的建立甚于习作技法的传授与训练,儿童语言学习主要是经验积累,在实践中学习,因此习作的量就很重要。欧阳修《卖油翁》中的“无他,唯手熟尔”同样适用于习作训练,习作能力是在多次写作中提高的。吕叔湘先生说:“使用语文是一种技能,跟游泳、打乒乓球等技能没有什么不同的性质,不过语文活动的生理机制比游泳、打乒乓球等活动更复杂罢了。任何技能都必须具备两个特点,一是正确,二是熟练……语文的使用是一种技能、一种习惯,只有通过正确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2]写作技能的获得必须通过学生的实践,教师是难以包办代替的,除了单元作文外,随课小练笔、微日记、微写作也要穿插进行。

多玩,寓教于乐魅力无穷。儿童的天性是喜欢有趣好玩的东西,游戏化习作可以使学生爱上写作。内容上可以结合儿童爱吃爱玩的天性设计习作游戏。比如食品品鉴,先观察食品的外观颜色,闻闻气味,再品尝味道,议论关于这种食品的故事,动手做做这种食品。形式上可以结合表演、绘画、科学实验、手工制作、微视频观看等进行。有了观察,有了体验,有了思考,趁热打铁,习作就比较容易完成,写作的自信也就容易建立。

2.写前指导创设习作语境。

细化目标创设语境。进入课堂的时候,习作教学目标需要进一步细化,使情境创设具有目的性。以议论文写作为例,小学议论文习作以认识议论这种表达方式为主,学习把事例论据写具体,进而练习事例论证、理论论证。可以从四年级起根据细化的目标梳理每次训练重点,按照序列进行训练,这样语境创设才不会无的放矢。

融入读者创设语境。真实写作,一方面内容真实,抒发真情,另一方面写作目的真实,为了交流而不仅仅是考试。如张祖庆《给地球新生儿的一封信》的教学中,让学生将信写完整,并抄在信纸上,精心设计一个信封,找妇产科医院护士,把这封信连同新生儿,一起交到新生儿父母手里[3]。

调动积累创设语境。“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写作需要准备,教师可以把习作提前布置给学生,使学生先在头脑中对材料进行整合筛选,自我提前入境。此外,生活积累来源于儿童对生活的体验,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捏泥团面团、窗台种水仙、做香水做面具、野炊露营、放风筝比赛、养动物植物等,是语境创设不可或缺的。

3.写中提供习作支架。

教材编排做支架。研究部编教材习作编排特点,可以有效利用教材资源,找到习作教学的支架。比如部编本教材中习作单元的文章编排有课文和习作例文两类,课文学习除了一般知识点外,还应该指向习作,重视对写法的探究。而习作例文内容较简单,可以引导学生模仿。

课文写法做支架。课文是打好习作基础的重要凭借,对于课文中词语、句式、语段、结构、体裁、题材的特点要给予关注,重视对语言表达形式,如开头、结尾、过渡、照应、段落、句式等的迁移练习。

范文模仿做支架。儿童学习的规律是基于模仿,模仿是习作必不可少的步骤,可以有效降低习作难度。刚开始学习写作时,提供基本成型的习作,学生或填写词语句子,或根据教师给出的开头接着写,或按照教师给出思路完成习作等。提供的范文可以是全篇的,也可以是文章片段。需要注意的是,课堂提供的范文必须指向性明确、示范性强,才能实现有效迁移。比如如何开头的范文,引用名人名言式,制造悬念式,问答式等经典开头都要提供,学生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方法练习,比如读一读、说一说、摘一摘、仿一仿等。

思维导图做支架。思维导图是图形思维工具,主要用来解决写不出,或写出来但思路不清晰,或写出来但缺乏整体性、逻辑混乱等。有位老师上写心情的习作课时以“生气”为例,借助思维导图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从生气是否看得见、听得到、闻得到、有滋味、可触摸五个角度打开学生习作思路,把生气具体化,让学生发现关于生气的各种情境、细节,习作自然生动形象。

四、习作评价:促进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形成

1.多就少改,关注心灵。

“就”,接近之意,“多就少改”即少改动学生习作,尽量保持学生习作的特色、风貌。评价是为了改进,每一次评价既是这一次习作继续修改的基础,又是下一次习作开始的基础,因此评价要使学生不断感受到写作的快乐,喜欢上写作,而不是只有挫败感。对学生习作的要求不能过高,要以课标为标准,只要能清楚明白地表情达意就是好文章。要站在儿童的角度分享他们的快乐,排解他们的忧愁,促进他们个性健康发展。

2.商讨批改,尊重作者。

发现问题,有时大刀阔斧式地替学生改了未必是好事,可以采用商量式评语,使学生有一种被尊重的感觉。据调查,学生最喜欢的评语是商量式的。比如对于书写不认真的学生,有位教師是这样写评语的:文章内容详细,选择夹乒乓球这件事来写,重点突出。不过,书写不够整洁美观,如果抄写时认真一点,效果可能会更好,你认为呢?

3.面批与概览,面向全体。

“面批”,即教师当面批改学生的习作,属于一对一的指导,针对性强,学生受益大,

效果好。概览批阅有两种,一种是只批不改。初次批改可以采用只批不改的方式。也就是说,教师只是指出习作中出现的问题,并借助评阅符号及简略的文字标示出来,而不对习作进行修改。要求学生自行修改后再二次批阅。一种是浏览批阅,教师只是大体浏览习作,打出等级即可,适用于学生自改后的二次习作。只要达到修改要求即可得到优秀等级,不必追求习作的完美,目的在于使学生看到修改的力量、个人的进步。

4.自改互改,形成修改能力。

自改一般有四种方式。方式一:大声读一遍,看语句是否流畅,表达是否清楚,层次安排是否合理,重点是否突出,主旨是否鲜明,有无错别字等。方式二:根据教师提供的评价标准自读,写出评语。方式三:写出自己习作的三个优点或者最得意之处。有利于学生认真写作,建立自信,同时便于师生沟通,防止因误读而产生误判。方式四:写旁批。用得好的词语,写得好的句子,拟得好的题目,甚至用得好的一个标点等,圈点勾画,写出批注。在比较具体的评价中,写作者会比较仔细地回头看自己的作品,进一步揣摩词句的表达、题目的拟定、材料的选择、段落的安排、中心的确定等,能力在自我训练中提高,同时培养习作者的责任心。互改习作,可以同桌互改、前后桌互改、组内成员互改。这里的关键点是依据教学目标,给出评价标准,教会学生使用改正、增补、删除、对调、移动等修改符号。

5.融入交流实践,培养读者意识。

借助读者,扩大交流实践。读给他人听。他人可以是所写对象,也可以不是。展示给他人读,比如班级墙报、习作展览、优秀习作园地等。管建刚老师曾借助《班级作文周报》提供习作阅览平台,扩大读者群,加强习作交流,增强读者意识。作品集是重要的交流媒介。作品集来源于学生习作,要求学生珍惜习作,树立写作理想,写出一本自己的书,给书起个名字,配上插图。除了个人习作集外,还有小组习作集、主题习作集等。积极参加写作比赛,向报纸杂志投稿等可以起到借助读者群扩大交流的作用。

创设情境,直接交流实践。计划、通知、班会发言稿、活动总结等应用文,可以组织具体的活动,说给他人听,发挥应用文的实用功能。学生编写的故事,可以改编成剧本演一演。

利用“互联网+”,使交流实践具有无限可能。写作是观察是思考是记录,也是分享与交流、合作与探究。可以建立习作教学资源网,为师生提供较丰富的习作教学信息,同时搜集整理现有信息。还可以利用互联网建立习作资源库,同学、家长、亲朋好友都可分享评价,丰富的习作资源能够有力支持习作教学。

习作不仅是沟通和交流,还是塑造少年儿童情感、思维、思想的重要手段,是孩子们的精神家园。因此,习作教学除了教给学生习作知识、训练习作技能外,更要想办法让学生爱上写作。要多站在儿童角度思考,尽可能地保护童真童心,让学生经历写作的完整过程,在激发兴趣、写前指导、写中指导中运用多种策略,在多样化的表达练习中塑造儿童的心灵,在更高的站位上评价学生的习作,使习作教学聚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学生善于表达、善于思考及热爱祖国及国家文化的情感。

参考文献:

[1]管建刚.写着写着,你就有水平了[J].小学教学,2017(5):55-57.

[2]吕叔湘.关于语文教学的两点基本认识[J].文字改革,1963(4):1-6.

[3]叶黎明.体式、活动、语境——小学习作教学改革的方向性思考[J].语文教学通讯,2014(6):16-21.

猜你喜欢

习作思维语文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