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提问策略,提升课堂效率*
2019-08-31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实验初级中学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实验初级中学 黄 静
“课堂提问”是一门具有深奥性和哲理性的教学艺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以“提问”为教学手段,复习旧知、引入新课,引导学生在探究中获取数学思想方法,习得数学经验和智慧.不过,如何提问才是最有效的,才能真正造就高效的品质课堂呢?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就如何优化提问策略,提升课堂效率,谈谈自身的几点思考.
一、以提问为指向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在于能否触碰学生的情感领域,能否磨炼学生的意志品质,能否深入学生的内心需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借助情境的导入,指明教学的方向,凸显教学主要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引领学生的探究激情.
例如,笔者在教学“相交线中的角”这一内容的过程中,以已学知识“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角”导入,借助旧知的回顾,自然引入新课的学习.以问题为载体,以实践活动为主线,引导学生在“三线八角”的探究中渐入课堂,点明主题.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1.回顾引新,创设情境
图1
例1 如图1所示,已知直线a和直线l相交,并得4个角:∠1、∠2、∠3、∠4.仔细观察这4个角的位置特征及数量关系,得出其中对顶角有( ),邻补角有( ).
2.积极思考,实践探究
引导学生在两条直线相交的平面内,再画出一条直线b,使之与直线l相交,并请学生思考:“可以画出多少种不同情形的直线?此时图形中所增设的不同位置的角你能否全部厘清?”
由于新问题的添置,一些角的关系再无法用已学知识进行表述.这样一来,一方面贴近学生的认知需求,迎合了学生的探究兴趣,激发了他们的学习欲望;另一方面,点明了本课学习的主题,为新课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课堂提问须因“才”施“问”,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问题的设置既需具有针对性,又需具有一定的难度.教师需牢牢把握难度,以学生通过努力思考可以解决的难度为最佳.因此,教师课前需做足功课,分析学生的知识缺失点和困难点,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使每个学生都可以收获成功的快乐,并在各自的水平上有所提升,有所发展.
图2
例2如图2所示,已知圆O的直径为AB,并有AC=AD.
笔者提出分层问题,如下:
(1)请求出∠C、∠D的度数.
(2)你认为△ABC和△ABD全等吗?请说出理由.
(3)请尝试用多种方法证明△ABC和△ABD是全等三角形.
此例题层层递进,大部分学生都能很快完成问题(1)和(2),一小部分学优生可以完成问题(3).这种将问题的难度分拆、分散的教学策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自的水平上都能得到锻炼,取得进步.分层后,知识呈现螺旋上升的原则,每个学生都能选择适合自己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积极、乐学,进而实现所有学生在各自不同基础上的共同进步,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三、课堂提问设置一定的悬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设置具有一定悬念、别出心裁的问题,可以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课堂伊始,教师可以从具体实际出发,通过制造问题中的“悬疑点”,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进而及时捕捉问题中的“兴趣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启迪学生的思维.
例如,笔者在教学“直角三角形”这一内容的过程中,创设了以下问题情境:该如何去测量山峰、树木、铁塔的高度及琥珀的宽度呢?在实际问题情境中,让学生基于理性,点燃思维之火,自主发现数学的应用性,感悟数学知识的价值性,从而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
再如,笔者在阐述“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和“中位线定理”之前,以以下问题组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1)工厂里的一块三角形形状的有机玻璃板不知何故残缺了一角,工人希望以此作为模型复制一块一样的玻璃板,你能替他想想办法吗?
(2)横在牛郎村和织女村之间的那个湖泊,让牛郎和织女焦头烂额,相见十分困难,你能想出办法替他们测一测两村之间的距离吗?
(3)以上两个问题你们感兴趣吗?想替他们解决这个难题吗?
笔者以“问题组”的形式制造悬念,引导学生进入新课学习,通过问题(1)引入“三角形内角和定理”,通过问题(2)引入“三角形中位线定理”.通过两个与现实相关联的、有趣的、有创意的问题,让学生倍感兴趣,愿意去学,主动思考,充满惊喜,有利于学生数学意识的培养,在深入的理解中,完善知识,发展思维,从而提升课堂效果.
四、课堂提问留有探究空间,拓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每个学生的心灵深处都渴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一个思考者、一个研究者、一个探究者.在提问时,教师需营造轻松、和谐的氛围,给足学生思考、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很多时候,一些教师在问题提出后,由于担心学生思维的偏差,未等学生充分思考便匆匆诱导、提示,将解决问题的关键点告知学生.当然,这样一来教学的进程顺畅了,探究的时间缩短了,不过学生缺失了探究知识发生和发展的进程,无法实现学生思维的自然生长,不利于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例3计算:
在探究此题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尝试.当然,在计算时肯定会出现极其烦琐的方法和过程.教师在学生解题后,可以请有不同解题思路的学生讲一讲解题方法,让学生在观察、比较和分析中,找出最优解法.从探究的过程来看,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一个解题方法,还在探究中生成了学力,牢固掌握了知识,提升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五、课堂提问需活灵活“变”,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问题的变式是将其本质保留下来,灵活地变通非本质部分,从不同的思维角度或问题情境中训练学生的思维.这种变式训练可以深化和活化学生的思维.
例4如图4所示,点C位于线段BD上,且△ABD与△CDE都为等边三角形,求证:AD=BE.
图4
变式问题1:线段MC和线段NC是否相等?请求证.
变式问题2:线段MN和线段BD是否平行?请求证.
变式问题3:若∠BAD=90°,线段BE和线段ED是否垂直?请求证.
变式问题4:如果点P是线段AD的中点,点Q是线段BE的中点,那么△CPQ是什么三角形?
事实上以上问题,通过相同题干和图形,为学生节约了读题、审题和画图的时间.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增减和变化条件、延伸结论或条件、互换条件和结论、一题多解等方法,创设新题型,开阔学生的思路,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从而达到提升课堂效率的效果.
总之,在课堂中,教师需有效对学生进行提问,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因此,初中数学教师遵循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创设高质量的问题,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