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出版专刊提升科技期刊学术质量和影响力的实践
——以《含能材料》为例
2019-08-31张桂弘肖依依王艳秀
■张 琪 张桂弘 肖依依 王艳秀 姜 梅 高 毅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化工材料研究所《含能材料》编辑部, 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绵山路64号 621999
稿源是科技期刊的生命线。在“内容为王”的时代,优质稿源更是科技期刊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了期刊的学术质量[1]。因此,优质稿源的争取是科技期刊质量建设的重中之重,没有优质的稿源,期刊的质量也就很难得到提升。近年来,随着我国对科研经费的持续加大投入,我国科技成果产出也持续增多。《2018年科学与工程指标》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学者发表的论文数量已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2]。但是这些科研成果,特别是重大的科研成果大部分都发表在国外期刊上,导致我国科技期刊的发展落后于我国科技的发展,出现了“文强刊弱”的局面[3]。国内期刊在优质稿源获取上处于劣势,导致国内期刊很难获得国际重大检索数据库的认可和收录,因此造成一种恶性循环,即一部分国内科技工作者更愿意将成果优先发表到国外学术期刊,稿源外流现象严重;中文期刊获取优质稿源更为艰难,中国科技期刊发展愈加滞后。
为了尽快改善这种局面,中文科技期刊进行了诸多探索,其中,组织出版主题专刊(围绕某一科学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组约有代表性的文章进行系统报道,便于读者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某一前沿问题[4])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策略。通过策划出版主题专刊,可凝练出版范围,凝聚优秀稿源,提升期刊品牌特色,从而提高期刊学术质量和影响力。如《航空学报》通过跟踪项目与行业热点,参加高端学术会议,围绕期刊或行业重大事件等方式开展选题策划,进而争取优质稿源,提升期刊学术影响力[5]; 陈宏宇等[6]通过梳理《生物工程学报》在专刊选题策划及组织形式方面的做法及成果,发现组织专刊可以在扩大稿源的同时提升论文质量,增强科技期刊的学术影响力;《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通过策划出版纪念专刊,提升期刊品牌影响力,巩固和发展稿源基地建设,提升编辑部工作能力[7]。
《含能材料》于1993创刊,在历任主编的带领下,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在行业内稳步提升。但近些年由于领域内SCI收录期刊吸引了我国作者的大量优秀稿件,作为传统中文期刊的《含能材料》在吸引优秀稿源方面遇到了瓶颈。为了尽快摆脱困境,促进学科发展,展示我国含能材料科学家的研究成果,推动中国含能材料学科的发展,《含能材料》提出“科学家办刊计划”,依托此计划,《含能材料》编辑部针对含能材料学科中的热点问题和成果,邀请本领域的知名学者,陆续组织策划并出版了报道学科热点问题的专刊,为期刊争取到更多优质稿源,提升了期刊在学科内的学术影响力。
本文对《含能材料》专刊选题方式、组织模式以及质量保障体系进行系统研究与梳理,总结期刊以策划为先导、以科学热点为切入点的组稿模式,分析专刊出版对期刊运营发展的影响,以期为其他刊物出版专刊、组织优秀稿源、树立期刊特色品牌提供借鉴。
1 专刊/专栏主题选取
主题的选取是专刊出版工作的核心之一,是组稿的基础。若选取的主题是学科研究热点且兼具新颖性和独特性,则组稿相对较容易,出版后,也会因为“热点”优势为期刊带来“流量”,提高期刊的学术关注度和影响力。因此,编辑部应通过各种方式跟踪学科研究现状及趋势,捕捉研究热点,为专刊组稿打下优势基础。
1.1 凝练研究热点大纲
热点主题的选取须充分发挥编辑的主观能动性,摒弃“埋头办刊,坐等来稿”的工作模式。主要可通过数据库文献调研、追踪学科内重大项目、期刊核心专家团队咨询三种方式并行,凝练汇集学科内近年研究热点。
(1) 数据库文献调研。数据库文献调研时,通过文献计量科学方法,以“含能材料”为检索关键词,以“下载量”和“被引量”为参考依据,考察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2017年至今排名前100的文章研究方向和主题,并追踪高产及高关注度作者,形成热点主题名录及可约稿对象。
(2) 追踪学科内重大项目。追踪学科内重大项目是获取研究热点的重要途径。一般科研项目都把发表文章、专利,培养研究生等作为最终结果的呈现方式,因此,紧跟项目申请及获批趋势,可预判科研成果产出,也就是文章发表的方向。在作者撰写文章或投稿前,如果编辑部有相应的专题引导,则势必会吸引此类主题文章的定向投稿,进而争取到稿源。《含能材料》编辑部依托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化工材料研究所办刊,依托单位的研究实力雄厚,在领域内承担各类优势项目,因此,编辑部与所内主管科研项目的规划处联合,获取到目前各类在研项目清单,通过跟踪收集到的学科内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各类创新基金等,了解学科最新研究进展,把握领域研究热点。
(3) 咨询期刊核心专家团队。向期刊核心专家团队咨询是一种快捷获取研究热点的方式。编委会作为期刊组织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把握期刊学术质量、引导学科发展方面担负着重要责任[8]。因此,本研究所提的期刊核心专家团队是指期刊编委和青年编委。通过向《含能材料》编委和青年编委广发调研问卷,请他们依据自己对学科的理解和判断,提出学科研究热点和所属关键词。
1.2 成立学术委员会审定热点并提炼专刊主题
将以上三类热点调研跟踪结果汇总后,形成学科内热点研究大纲。在此基础上,为保证最终热点选题具有代表性,同时符合学科发展趋势,《含能材料》编辑部同时邀请执行主编、副主编组成学术委员会,对热点大纲进行深入讨论。剔除过于小众和热度已经下降的热点,以前沿性、创新性、引领性以及特色鲜明为指标,审定最终热点选题,并确定针对性强的选题为专刊主题。
2 专刊学术质量控制
学术质量是科技期刊的生存之本,也是期刊发展的前提。组织专刊的目的是选择热点主题,进而扩充优秀稿源,提高期刊的学术质量及影响力。因此,更应把专刊的学术质量放在首位。确定好专刊选题后,编辑需根据领域内知名学者的学术研究方向及学术活跃度、对期刊工作的热心程度等,邀请专刊客座编审,并通过客座编审的顶层设计和加强同行评议来保持出版专刊的学术质量。
2.1 客座编审把控专刊学术质量
客座编审作为专刊的学术负责人,其学术号召力及影响力对专刊的组织出版有直接影响。客座编审一般为期刊的核心专家团队成员,并且学术交流活跃,热心于期刊工作。他们对学科领域的研究热点有更准确的把握,同时,基于团队间较密切的合作关系,他们也对领域内各研究团队的科研进展情况及交流融合情况有更深入的了解。通过客座编审的顶层设计,把握组稿方向,制定组稿计划,开展组稿工作,可从约稿的源头保证专刊学术质量,同时,通过合理的文章策划和栏目策划,可使专刊整体内容在保证全面性和协调性的基础上更有针对性。例如,《含能材料》着眼于含能材料研制投入大、成本高、提前设计计算重要性日益显著这一热点,邀请领域内计算专家张朝阳研究员担任客座编审,组织策划并出版了“计算含能材料学”专刊,该专刊在“计算”这个大热点的基础上,开发了“分子模拟”和“数值模拟”两个栏目,作为客座编审的张朝阳研究员还撰写了《含能材料能量-安全性间矛盾及低感高能材料发展策略》一文,提纲挈领地总结了含能材料能量和安全性之间的矛盾,并指出了高能低感材料的发展趋势。自2018年1月发表,截至2019年7月,该论文的下载频次已超2000次,远高于其他自由来稿文章。综合其他几期专刊出版实践发现,合理的客座编审顶层设计可以使约稿工作更顺利、高效。此外,通过客座编审直接向专家约稿,也可使专家更加重视约稿工作,从而保证稿件质量。
2.2 加强同行评议以保证专刊学术质量
一般而言,编辑部邀请专家成为客座编审后,即赋予了客座编审较高的权利。《含能材料》编辑部最初出版专刊时,所有专刊稿件的外审均由客座编审线下完成,运行一段时候后,发现这样的操作模式较容易出现两类问题:(1)客座编审对审稿工作负全部责任,和作者反复沟通修改,工作量巨大,这使得客座编审难以分散精力到约稿工作中;(2)对于质量不太符合期刊发表标准的稿件,客座编审直接拒稿压力较大,易损伤客座编审与约稿对象的科研合作关系,同时,也难免出现“人情”文章。为此,《含能材料》编辑部经反复思考后,对通过加强同行评议保证专刊学术质量有了切实可行的操作模式(图1),即编辑部与客座编审确定专题的选稿标准后,即使是约稿,也应依据期刊审稿流程,组织审稿专家对专题稿件进行双盲审稿。这要求所有稿件须请作者通过《含能材料》采编系统投稿,收到稿件后,责任编辑完成稿件初审,并提交给另外2名外审专家进行同行评议,完成同行评议后,责任编辑将外审意见反馈给客座编审。只有同行评议意见良好,并经客座编审同意的稿件,方可进入专刊。同时,客座编审撰写的稿件由编辑部负责送外审,最终录用意见以外审意见和编辑部意见为准。争议稿件将被再次送审,或召开主编扩大会议并与客座编审深度研究后慎重决定是否录用。通过此严格的同行评议制度可加强对专刊刊发稿件学术质量的控制。
图1 《含能材料》优化专题审稿模式
3 专刊/专栏的宣传与推广
科技期刊作为一种信息产品,要想在竞争中处于优势,除了学术质量这一关键因素外,宣传与推广也必不可少[9]。专刊也是如此,在“酒香也怕巷子深”的信息时代,出版前的大力宣传推广可以为专刊吸引更多稿件,出版后可以让读者第一时间了解该专刊,全面提高期刊影响力。做好专刊宣传工作,需要在细分宣传内容,明确宣传目标的基础上,做到有的放矢。《含能材料》主要采用“分段宣传”的模式宣传专刊。
(1) 专刊出版前,编辑部将专刊开设背景及客座编审情况、征稿信息等,通过期刊网站、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等进行推广预热。通过此种预热,可以吸引同主题的自由来稿供客座编审筛选,在打通了另一条组稿渠道的同时,可以避免“专家约稿”来稿不足带来的不能按期出版的隐患。专刊来稿量较多,客座编审可以从优中选优,整体提高专刊的学术水平。同时,利用 “H5+微信”的媒体融合模式带来的宣传优势[10],根据客座编审提供的约稿专家信息,有针对性地制作“H5”格式的约稿函,请客座编审定后通过微信发送至约稿专家手中,以此体现客座编审及编辑部对专刊约稿的重视。
(2) 精心策划的专刊出版后,除了常规全网E-mail Alert外,针对专刊,编辑部应再次利用新媒体手段,通过期刊网站、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等进行推广,最大限度地提高论文显示度与关注度。客座编审也应在国内外学术会议、学术活动中宣传推广专刊,提高专刊影响力。同时,编辑部应密切关注领域内相关会议,如遇大型学术研讨会,编辑部应提前筹划,增加印数,制作宣传彩页等,积极参加会议进行及时宣传。例如,《含能材料》编辑部把已出版的“合成专刊”带到“含能材料安全弹药技术研讨会”,将其作为会议资料发给参会人员,并搭建展台定点展示。专刊内容与大会主题较为契合,专刊中的大部分作者也参会并作报告,因此,该专刊受到与会专家的密切关注。同时,当期作者也感受到了编辑部的诚意和努力,很多作者表示后续将持续支持期刊发展。这种良性循环对期刊发展大有裨益。
(3) 专刊出版6个月后,编辑部还应持续跟进文章被关注情况,监测当期流量,包括下载量、被引频次、读者反馈等,及时将反映文章影响力的指标形成记录,报送给客座编审。此工作既可以让客座编审了解所组织专刊的质量及影响力情况,使之持续主动关注并推广专刊,同时,也可以使参与专刊组织策划的客座编审得到鼓励,为长久合作打下基础。
4 《含能材料》出版专刊的成效分析
4.1 吸引新作者投稿
专刊出版后,编辑部对已出版的专刊作者进行分析,结果见表1。
表1 专刊作者投稿分析
注:*包含一名国际作者。
由表1可知,由于客座编审的学术号召力较大,专刊吸引了许多不曾为期刊投稿的作者的优质稿件。这不但丰富了期刊的作者库,同时,由于编辑部主动作为,积极宣传,大部分第一次投稿的作者已成为期刊的优质作者,目前《含能材料》采编系统已陆续收到了专刊作者的再次投稿。因此,通过组织出版专刊可持续吸引优质稿源。
4.2 提高期刊学术影响力
专刊的出版是基于缜密的热点选题完成的。在后续客座编审积极组约优质稿件的基础上,大部分刊发稿件的学术质量较高,学术关注度较高。这些稿件毫无疑问会在短时间内为期刊带来较高的流量。采用中国知网文献计量指标(下载量)分析2018年《含能材料》刊载的所有文章(163篇),结果表明,截至2019年7月,下载量排名前10的文章有6篇来自专刊,最高下载量达500余次。2018年《含能材料》刊载文章的总下载量为11078次,篇均下载量为60余次;专刊文章的总下载量为3500次,篇均下载量为100余次。由此可见,专刊稿件选题好,学术质量高,对期刊学术影响力的提高起到了直接的推动作用。
4.3 整体提升编辑业务技能
策划出版专刊是一个系统的工作,编辑通过全程参与专刊出版,其能力也得到较大提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的。(1)通过热点选题,提高编辑对学科的认知和了解,对科研热点的捕捉更为敏锐,编辑的学科专业素养也得到提高。(2)通过与客座编委的实时沟通,编辑更能站在科学家的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沟通能力明显提高。同时,通过参与专刊出版流程的整体设计,包括各出版节点安排,宣推计划制定等,编辑对于期刊的整体把握和统筹协调能力可得到显著提高。(3)通过各种宣传产品的制作,编辑对于新媒体时代各种信息化手段的运用更为纯熟,如H5语言的运用、微信公众号推文制作等。
5 专刊出版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专刊出版在国内外很多期刊已经是常规出版策略[6]。《含能材料》在借鉴其他刊物出版专刊经验进行专刊出版的实践过程中,也遇到一些问题,如专刊出版与普通刊期出版的平衡、客座编审的角色定位等。《含能材料》的经验是策划年度出版专刊计划时,务必仔细测算刊物的退稿率、发表周期等时效数据,使自由来稿刊登和专刊出版保持在一个合适的平衡维度,避免出现专刊出版大面积影响自由来稿发表周期的情况。同时,专家约稿时,务必请客座编审告知约稿对象,只有通过同行评议的稿件才能被刊用。遇到客座编审邀约、但是同行评议不通过的稿件,编辑部务必和客座编审深入沟通,注意细节,对已定的选稿标准强化执行,把最终决定稿件录用与否的权利归属于编辑部。 对于客座编审的特别贡献,可通过期刊及期刊所属平台介绍客座编审及团队等方式予以体现,增强客座编审获得感。
6 结束语
在面对国际英文期刊对中文作者稿源吸引力日益增强的挑战时,通过组织出版主题专刊可以有效获取优质稿源,提升期刊的学术质量和学术影响力。专刊出版过程中,应通过多种渠道加强热点选题策划,尽量根据学科研究热点聚焦专刊选题。选题完成后,应通过客座编审的顶层设计进行有针对性的约稿,同时,编辑部需通过严格的同行评议加强对稿件质量的把关,多渠道保证专刊学术质量。专刊出版前后,编辑部应与客座编审密切配合,广泛宣传推广专刊,使优秀的稿件获得更广泛的关注。通过专刊的出版,提升编辑队伍专业素质,丰富期刊作者库,提升期刊学术影响力。因此,在合理安排专刊出版频次的情况下,期刊可以开拓思路,尝试以更多形式策划出版专刊,进而汇集优质稿源,提升期刊学术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