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治疗对社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

2019-08-30潘兴华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19年8期
关键词:社会功能

潘兴华

【摘要】目的:探讨职业治疗更深入改善社区慢性精神病患者社会功能的效果。方法:选取江门市社区康复中心在2010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符合条件的社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临床病例作为研究指标,将6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职业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社区康复治疗,职业治疗组在常规社区康复基础上联合职业治疗,比对两组患者社会功能指标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社会功能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职业治疗组患者社会功能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职业治疗可更深入的改善社区慢性精神病患者社会功能,提高病人生活、工作、社交的能力,促使其更好的适应不同的社会角色,有利于患者康复及预后。

【关键词】职业治疗;社区慢性精神分裂症;社会功能

【中图分类号】R17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9)08-208-02

临床常采用常规社区康复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虽然可改善患者临床病症,但无法恢复或促进患者社会功能。基于此,为了找到现阶段最佳的治疗方案,本次对比常规社区康复治疗与联合职业治疗方案对改善社区慢性精神病患者社会功能的效果,以期找到慢性精神病患者社区康复深入有效的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临床资料

选取江门市社区康复中心在2010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符合条件的社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临床病例作为研究指标,将6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职业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纳入标准:符合符合ICD-10精神分裂症标准;经伦理委员会;患者知情并同意;病程超过5年;病情稳定 2 周以上。排除标准:排除存在其他严重疾病的患者;排除临床资料不完整的患者;排除妊娠期及哺乳期的患者[1]。职业治疗组最大年龄为60岁,最小年龄为18岁,中位年龄为(38.6±8.4)岁;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0例;对照组最大年龄为59岁,最小年龄为19岁,中位年龄为(39.6±8.4)岁;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1例。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比对中无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社区康复,职业治疗组在常规社区康复基础上联合职业治疗:

建立职业治疗及制定方案。需由专业职业治疗师对项目办工作人员进行职业治疗培训;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活动为媒介,例如包括居家、厨卖、缝纫、工场、农疗、创作、文体、文书、服药训练、健康教育等活动小组,保证制定的活动具备技能性和职业性。

居家活动。社区职业治疗师需训练患者保持好自身卫生,做好洗漱、穿衣、吃饭等活动,同时开展内务整理训练,做好保洁、物品摆放、整理床铺等活动,之后开展购物、家庭理财、个人财务、烹饪、拖地、洗涤衣物、打扫等活动的训练。

厨卖、缝纫、工场活动。社区职业治疗师通过指导患者挑选-清洗-加工-调味-制作等方式选连患者烹饪;指导患者裁剪、扎线等缝纫活动;指导患者参加工程工作,并按照上下班打卡制度开展工厂活动。

农疗、创作、文体、文书活动。指导患者通过农技师的示范开展瓜果蔬菜的种植活动,从简单的除草、松土、浇肥过渡至嫁接、除虫、种植等复杂劳动;指导患者开展绘画、美术等创作活动;指导患者开展体操、广场舞等问题训练;按照患者文化程度指导其观看适应的书籍,丰富患者知识量,指导其写作,锻炼患者文书习惯。

服药训练、健康教育。社区职业治疗师需向患者介绍药物服用时间、使用方法及药品名称,之后指导患者去规定地点取药,并叙述药物服用相关知识;向患者讲解慢性精神分裂症诱发因素、治疗方法、注意事项等相关制式,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同时向其介绍成功案例,为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促使其更好的回到社区中去。

1.3 评定指标[2]

比對两组患者社会功能指标改善情况,评价标准:将纳入职业治疗的社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个人与社会表现量表》(PSP)评定,评估治疗前后的社会功能等情况, 每半年评估一次,另外需由专科医生统一对项目办工作人员进行量表评估培训。

1.4 统计学分析

将收治的符合条件的社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临床指标数据使用SPSS20.0软件进行分析,t检验,以x±s形式展开社会功能指标改善情况,两组患者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以P<0.05展开。

2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社会功能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职业治疗组患者社会功能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具备复发率高,致残率高,病程多迁延的特点,严重威胁患者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同时造成患者在社会、工作中出现不同程度的缺陷,经临床研究显示,部分社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减弱或丧失整体功能,最终造成患者无法重返社会,不能适应多种社会角色,进而增加社会及家庭的负担[3]。

职业治疗是国外及香港地区采用的一种先进治疗技术,针对性系统性地去为患者提供康复。主要是对患者的工作习惯、能力、社交人际关系、日常生活技能、情感认知能力等进行评估,悉心选择适合患者的活动为媒介去评估及治疗。通过各种活动中观察病人的精神状况,鼓励病人自我表达;通过功能锻炼,提高病人生活、工作、社交的能力,帮助病人适应不同的社会角色,为其重返社会作准备。经过本次数据研究显示,职业治疗组患者社会功能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职业治疗可更深入的改善社区慢性精神病患者社会功能,提高病人生活、工作、社交的能力,促使其更好的适应不同的社会角色,有利于患者康复及预后。

参考文献:

[1]舒京平,李洪建,黄承保, 等.3种干预方法对社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及其家庭负担影响的比较[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5(6):403-405.

[2]李洪建,舒京平,黄承保, 等.社区综合康复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负担及照料者心理健康的对比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2015(9):1-4,7.

[3]文璐,谭俊华,潘信明, 等.社区及院内康复管理模式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8,28(5):301-304.

猜你喜欢

社会功能
浅析音乐的美育作用
基层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探析
壮族(布偏)天琴文化的社会功能探微
浅谈爱德华·邦德《李尔》中的“布莱希特式”
电视综艺娱乐节目的社会功能探讨
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浅析
当前我国乡镇综合文化站的社会功能分析
人间佛教的社会功能
以数据新闻获奖作品探析数据新闻特征
浅析维吾尔族乐器独它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