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信公众平台新闻标题特点研究

2019-08-30王振国

青年时代 2019年19期
关键词:人民日报新闻标题微信公众平台

王振国

摘 要:微信的诞生为我们的日常交流带来了诸多便利,其中的微信公众平台为我们获取新闻资讯贡献了巨大的力量。与传统纸质新闻传播媒介相比,微信公众平台的新闻标题特点更为鲜明。本文笔者将以《人民日报》为研究对象,具体分析其微信公众号新闻标题特点。

关键词:微信公众平台;新闻标题;人民日报

一、引言

除传统的纸质媒介、电视、广播等途径以外,现在大家获取新闻的方式变得更加多样化,微信公众号则是目前最常见的形式之一。作为一种新媒体,自微信公众号的诞生便广受大家欢迎。与传统的新闻传播形式相比,微信公众号更具有时效性,它可以以最快的速度让大家获取到实时发生的事件。

《人民日报》自1948年创刊便一直是国内新闻界的领军人物,它是传媒界权威的代表。1992年,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十大报纸之一。以往,它通常以报纸的形式向全国人民推送新闻。但是,近年来随着以微博、微信、短视频等为代表的新媒体开始展露头脚,《人民日报》也逐渐转变其传统的新闻传播方式。目前,人民日报已经拥有自己的官网,也开通了微博官方账号及微信公众平台,通过多个渠道向大家推送国内、国际新闻。

本文,笔者将主要分析《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新闻标题的特点。笔者收集了2019年4月其推送的新闻头条的标题(不包括每日夜读和新闻早班车)共210条,通过对所收集数据进行整理与分类,研究标题的形式特点及采用该标题形式的意义。同时,笔者也会将公众号的标题与《人民日报》报纸的新闻标题进行对比,并探究两者在语言使用方面的异同。

二、微信公众号新闻标题特点

(一)标点符号多样

通过观察,不难发现微信公众号中的新闻标题采用了多样的标点符号,包括逗号、顿号、引号、省略号、感叹号等。不同标点符号的使用体现了不同的功能。

感叹号的使用较为频繁。其主要应用于两方种情况。第一,直接引用他人话语。此种情况应用较多。所收集的210条新闻标题中,有近20条直接引用了他人的话语,如:“爸,我考上警察了,您一定替我高兴吧?”看着看着就哭了、“这么多人给我作证,我不怕”等。此种形式,被引用的部分正是新闻内容的话题,同时,说话人也正是新闻的主人公。第二,采用引用形式,表达特殊含义。特殊含义通常包括强调、反语等,如贫寒小姐妹“捡”出了一个图书馆,全村的小伙伴都来看……。正常可与图书馆搭配的动词包括修建、建造等,可指其从无到有或从旧到新的过程变化。而与动词“捡”搭配的名词通常为体积较小的物品。此处“捡”字用引号标注了出来,起到了强调的作用。一是因为这与正常的搭配形式不同,二是想突出图书馆具体的形成方式。此处其实省略了“捡”的主体—垃圾(包括图书),同时此处的图书馆也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图书馆。这种形式也更能引起读者的兴趣。标题中类似的表达还包括“咆哮”、“漏”等。

除引号以外,在所收集的210条数据中,超6成的例子使用了感叹号。感叹号的使用旨在起到吸引读者注意、加强语气及强调的作用。如标题“暖心!贫困生不好意思吃爱心午餐,学校这样偷偷守护…”并没有直接说明新闻的内容,而是先采用了“暖心!”这一形式对整个事件进行评价,进而使读者产生好奇心即想了解具体是什么事情暖心,以达到标题的目的。同样,“泪目!”“极度舒适!”等表达也出于这一目的。感叹号在报道处分结果时最常出现,如“陈树隆,无期!”、“顾雏军等再审改判!”等,此时叹号的主要作用就在于加强语气。而在“中国首位女空降兵,又捐了700万!”等标题中,感叹号则起到了强调的作用。

另一种常见的标点符号是省略号,使用该符号的特殊目的也是通过不完整的表达形式来吸引读者兴趣,进而增加阅读量。如标题“外卖小哥送单超时,民警陪他上门解释,原因竟是……”,此处省略的部分应该是具体的原因,读者在看见这样的形式的时候可能会对具体原因进行猜测,也会对新闻的具体内容产生好奇心。又如标题“这位医生‘说谎14年,被发现后…”,此处省略的部分為被发现后所发生的事情,通过这样的形式,会引起读者的无限遐想。

除上述标点的使用外,标题中也出现了较多的逗号、顿号和少量的问号。同时,不难发现,尽管标点符号呈现出多样化,但是却并没有出现使用句号的情况。与其他的标点相比,句号的使用目的比较单一,即完结一个句子。而新闻的标题与传统的句子性质不同,并不需要句号的出现。因此,其他的标点符号会替代句号的使用以达到不同的目的(如强调等)。

(二)“标题党”现象严重

“标题党”是目前比较常见的一种网络现象,指利用标题的形式来吸引读者注意,进而增加阅读量。《人民日报》虽然属于官方媒体,但是通过观察也可发现其“标题党”现象也较为严重,多个方面表达不明确,如上文所说通过采用不同的标点符号等。

所收集数据中“标题党”现象主要体现在不明确的代词的使用,如“30年了,这个动作未曾改变”、“她们,为国而战,不为国籍而战”、“您一哭,我们的心也跟着落泪了”等,上述例子中我们并不能通过标题中的“这个动作”、“她们”和“您”来直接确定其具体指代的是什么、是谁,但是对于看新闻的读者来说他们想知道的正是谁发生了什么事,因此这样的形式可以更容易地吸引读者。

除代词的不明确指代外,话题内容模糊的表达也会很大程度上吸引读者。看到“刘翔的记录,被他破了!”这一标题,大多数的读者联想到的会是刘翔当年所保持的12秒88的世界纪录,但实际上,该则新闻中“被打破的纪录”指的是他2011年在亚洲田径锦标赛上所创造的13秒22的赛会纪录。因为大家对于刘翔创造世界纪录这件事情较为熟悉,所以他们自然会将这标题中的“纪录”误以为是之前的“世界纪录”,并且大家也更好奇是谁超越了刘翔,因此读者自然会在“标题党”的引导下为浏览量贡献一份力量。

“标题党”现象虽然可以吸引更多的读者,但也可能会引起许多误会,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在标题中一定需要谨慎使用。

(三)政治事件标题简明

在所收集的数据中,大多数的标题内容表述不够简明,并不会直接介绍新闻的内容。但在介绍政治事件时,标题则变得相对简洁且内容较为完整。其中政治事件既包括政府官员所开展的相关活动也包括对违法官员的处理结果,如“习近平就法国巴黎圣母院发生火灾致法国总统马克龙问电”、“第九轮中美经贸高级别磋商顺利结束”、“20年!王晓光宣判”、“钱引安被‘双开!”等。介绍此类事件时采用简练的语言主要是因为较其他领域而言,政治领域的相关事件相对来讲更加严肃一些。同时,并非所有人都会对此类事件感兴趣,因此,使用具有诱导性的文字作为标题对新闻的阅读量并不会带来太大影响。

三、与传统新闻标题对比

微信公众平台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随着新媒体的出现,《人民日报》自然也需要不断发展,改变其传播新闻的方式。传播方式的不同会导致新闻形式上的不同。仅将2019年4月《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新闻标题和纸质媒介新闻标题进行比对,可发现两者标题的形式上存在诸多不同。

首先,从表达上来看,微信公众号标题表达更加模糊,大多数不会直接在标题中体现出新闻的大致内容,而是通过多种其他形式(如上文所述)设置悬念进而引起读者的好奇心。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现在的社交媒体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新闻报道,且通过网络传播的新闻更加具有时效性,读者可随意选择阅读那一类新闻,只有更吸引人的标题才能吸引更多的读者。而纸质报纸属于更正式的一种形式,且它所报道的新闻是前一天或发行之前的内容,时效性较差,因此,其便不会费劲心思去考虑如何通过标题来吸引读者。

其次,从内容来看,我们经常可以在微信公众号的标题中看到流行语。这样的用法也会使标题内容变得更有趣,也可以更加贴近现在读者的生活,如“和儿子一起考上研究生!这位49岁的宿舍阿姨,开挂了!”、“90后硬核美女学霸,山里‘蹲4年教5万多孩子写诗…”中的“开挂”、“硬核”就属于典型的网络流行语。“开挂”原意指游戏中采用作弊的手段,现在多指个人取得了惊人的、令人意想不到的成绩;“硬核”早期指一种说唱音乐形式,而其慢慢有了更多的含义,现在多用于表达厉害、酷的意思。而在正式的报纸中,类似的表达却很少出现。除流行语外,微信公众平台的标题中也存在另一种流行的现象,即语码转换现象,尤其以中英文之间的语码转换为主。

第三,从标题的长度上看,微信公众号的新闻标题相对较长。许多微信公众号的标题都引用了主人公的話语并对其作出简短的评价,内容相对较多,所以标题较长。但是报纸上的标题则旨在用最简练的语言最大程度上传递新闻的主要内容,所以相对来讲更为简短。

四、结语

微信公众号是目前大众获取新闻的重要渠道之一,其新闻标题形式多、内容也充分体现出其与时俱进的特点,同时,其也更加具有趣味性,可更大程度上吸引大众关注时事热点。但是,不可避免的是新式的标题可能会误导大众,甚至会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人民日报作为官方媒体,可以很好地把握标题的尺度,尽最大可能减少标题可能带来的不良影响。因此,在现在这一新媒体时代,媒体人仍需以人民日报为标杆,以真实准确为标准,努力服务大众,为大众带去更多更准确的新闻报道。

参考文献:

[1]季勇伟.新闻媒体编辑微信公众号新闻标题的语言技巧分析[J].新媒体研究,2019,5(05):123-124.

[2]吴生文.媒体微信公众号新闻标题语言特点探究[J].记者摇篮,2019(04):117-118.

[3]杨建辉.媒体微信公众号新闻标题语言特点分析[J].中国报业,2019(02):69-70.

猜你喜欢

人民日报新闻标题微信公众平台
谈新闻标题的现实性
网络新闻标题与报纸新闻标题的对比
基于微信的大学生微型学习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碎片化学习研究
无意间击中幽默的新闻标题
浅谈新闻标题的装扮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