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乡贤引领下的村庄治理特色及其推进路径

2019-08-30钱姝宁高津津

青年时代 2019年19期
关键词:推进路径新乡贤

钱姝宁 高津津

摘 要:新乡贤对村庄治理的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新乡贤的引领下,大山西村建立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治村之路,建立多支乡贤队伍,致力于美丽乡村的建设。在“党建+家文化”的模式之下,基层干部型乡贤组织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但是也出现了许多不足之处,乡贤选拔的标准过于单一,治理过程中没有抓住重点,为此提出构建多元协同的乡村治理主体,突出重点,协同发展。

关键词:新乡贤;治理特色;推进路径

目前,农村的现代化是现代化建设的短板,“三农”问题一直阻碍着现代化的进程,2016年4月25日,习近平在农村改革座谈会上指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所以,解决“三农”问题、提升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新乡贤”在其中就发挥重要作用,在新乡贤的主导下治理村庄,推动美丽乡村建设。

一、新乡贤的产生及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大量精英从农村转移到城市,村中只剩下大量的妇女、儿童、老人,形成了“空心村”。在这一状况下,新乡贤在村庄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往往一个社会现象的出现都是以这一时代的背景、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前提的,城乡一体化建设、村民自治制度、现代技术的发展为新乡贤的产生提供了物质条件、政治条件以及技术条件。

现如今,新乡贤的出现为村庄治理和建设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现在学界对乡贤没有明确的定义,“一般而言指的是农村中具有一定威望和能力的人,既有因品德才学为乡人推崇敬重的本土精英,比如优秀的党员干部、致富带头人、道德模范等,也包括在外为官经商的外出精英,还有一些在农村投资创业的外来精英。”新乡贤的“新”相比于乡绅,职能范围更加广泛、组织构成趋于平民化、思维方式更理性、科学、辩证。新乡贤将传统与现代结合,将城市与乡村结合,成为了连接两者的重要紐带,在村庄治理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二、新乡贤引领下的村庄治理特色

(一)党建引领下的基层干部型乡贤队伍建设

“传统中国乡村的治理在很大程度上依靠乡贤,由于基层社会自治化程度不断提高,乡贤在乡村治理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建立新乡贤队伍是重中之重,乡贤队伍的基础是本土乡贤,他们是完全在村乡贤,长期生活在乡村,具备一定的专业才能和道德素质,想要为村民服务。例如,大山西村建立了党建引领下的基层干部型乡贤队伍,成立了自己的乡贤参事会,制定村规民约,在基层治理中发挥积极作用。乡贤参事会的成员主要包括本村的老党员、老干部、企业家、道德模范等,其中最主要的力量是村干部和党员干部。

村干部和党员干部是乡贤队伍中的“当家人”,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党委书记徐志连等各个基层干部带领着村民共同向着“五星达标,3A争创”的目标努力。多个企业家联合组成了商会,为村庄的建设提供经济上的帮助。新乡贤在乡村治理中不是替代党组织和村委会,而是要同时发挥新乡贤、党组织、村委会的作用,三者相互联结、相互促进。党组织的重要成员也是乡贤参事会的核心成员,能够更好地组织和实施各项工作,将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村委会的社会服务作用和乡贤参事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协助作用发挥出最大的效果,将党委会、村委会、乡贤参事会拧成一股绳,团结各方力量,致力于乡村治理。

除了本土的企业家、党员,还有外来的新村民和外出的村民。“新乡贤兼具乡村与城市双重地理属性,可以发挥城乡协同治理作用。”大山西村成立新村民小组,利用他们自身具备的较高的知识与技能来参与村庄的管理,为村庄的建设献言献策。采取“以外管外,以外治外”的方式,聘请外来的精英管理村里的外来务工人员,将外来的务工人员纳入到村规民约管理的对象之中。新乡贤队伍吸纳了这一部分人成为新乡贤,发挥外来精英的力量和作用,凝聚新村民的力量。而外出的村民,也是新乡贤群体中的一股新生力量,外出的基层干部对乡村有着很强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在一定发展阶段对新乡贤群体的建设能起到决定性作用。大山西村中28名基层党员干部实行“两地报到,双岗服务”的模式,既服务于自身所在的机关单位,又服务于村庄建设,基于自身具备了各项技能和社会能力以及手中掌握的多种社会资源,为村庄的建设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为乡村的建设提供了便利和服务。

大山西村形成了以徐志连为核心,多支队伍相互配合的的基层干部型乡贤组织,在党员干部的引领之下,汇聚了各方人员,整合各项资源,凝聚各方力量,为大山西村的建设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家文化影响下基层干部型乡贤组织的管理

大山西村在“党建+家文化”的基层治理模式之下,对村庄进行系统地管理,凝聚各方力量,致力于建设美丽乡村,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治村之路。以村党组织作为“当家人”,将主要的家庭骨干分成四个角色,党员队伍、乡贤组织、在职党员干部、务工新村民小组相互合作,致力于更好地进行乡村治理。“家文化”是我国优秀的乡土文化典型,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细胞,国家制度、组织结构、道德观念都是以家庭作为建设的基础和根据。正所谓“家和万事兴”,从小家到大家,都要以和为贵。在村庄治理中融入“家文化”,凝聚人心,整合力量,协调各方冲突。激发村民参与管理的热情,使每个人都有获得感和归属感,建立具有大山西村特色的治理模式。在“家文化”的影响之下,乡贤组织在协调“家庭成员”的关系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处理村内各个成员的矛盾,处理各种人际关系,保证村内的决定能够落实到每一个村。针对有异议或者不配合的村民,乡贤组织中联系与之相关的人员做思想上的工作,保证每一项措施都能够落实。

大山西村在乡贤组织发挥的巨大作用之下,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与发展。在政治方面,党组织和乡贤组织是乡村振兴和发展的组织基础,为做好基层党建工作,村里重视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和培训,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在组织建设中,乡贤组织充分发挥了“领头羊”的作用。

在经济发展方面,以转型升级的宏观为背景,不断调整经济发展方向,优化产业结构,彰显大山西村村强民富的态势。在农业方面,大力发展苗木种植业,农家乐、蔬果采摘等经济附加值的农业新模式。在工业的方面,利用废弃的场地进行厂房建设,在党组织和乡贤组织的引领下带领村民走向致富的道路。村内还成立了游客服务中心,依托3A景区建设,发展旅游经济。大山西村致力于发展一、二、三产业,搞好实业,村民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其中乡贤组织发挥重要的作用。

在文化建设方面,大山西村重视“家和文化”,將“家文化”与村级治理相融合,制定并改良了村规民约,组建各类民间文体组织,开展各类文体活动、民俗活动、志愿服务,同时开展文明家庭、最美家庭等评选活动,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扬大山西村文明新风尚。在文化礼堂内进行文艺表演,增添娱乐项目,丰富村民的精神生活,提高村民的文化素养;在家训家风上,每户家庭制定属于自己的家规家训,建设和谐家园。

三、新乡贤引领下村庄治理的若干问题及其推进路径

大山西村在新乡贤的主导下取得了让外界非常羡慕的成绩,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村庄也是一样,没有十全十美的村庄,大山西村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村庄治理的乡贤选拔标准过于单一。乡村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乡贤必定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但是纵观大山西村的乡贤组成人员,从社会能力来看,基本都是本村的党员干部、经济和社会能人,将这一部分人选拔为乡贤,其选拔标准主要是社会影响力和经济能力,但是却忽略了也想要为村庄建设贡献力量的一部分人,因此会失去了推动村庄发展的重要力量。

第二,村庄治理没有突出重点。对乡村进行治理是综合性的,乡村治理的对象多元化,由此带来的任务繁重艰巨,难度增大,没有体现其特色。大山西村虽然在各个方面都对村庄有所治理,在经济上大力发展三大产业;在政治上积极开展党员两学一做,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文化上,开展文化大礼堂活动丰富居民精神生活;在生态上,努力进行河道、厂房整治以及环境污染治理,但是却没有突出某一方面,缺少自己独特的一面。

在村庄治理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在村庄治理中取得更好的成果,提出以下的推进路径。

第一,构建协同发展的乡村治理主体。通过协商合作的方式,乡村治理的多元主体对农村社会事务和社会生活进行规范和管理。大山西村的村庄治理人除了村干部、党员、村组织之外,还应该包括普通村民和外出的年轻人等。比如通过村民大会、建立微信群等形式调动村里的居民的参与村庄自治的积极性,为村庄治理集思广益,建言献策;创办乡贤论坛会,交流村庄治理的建议;利用印染业等第二产业、旅游业项目牵线搭桥,吸引资金、技术、信息回流,品牌、人才回乡,最大限度的让他们为家乡出力,参与家乡的村庄建设。

第二,突出主导优势,其他协同发展。大山西村依托安昌古镇发展旅游业的独特优势以及迅速发展的第一、二产业,在倡导可持续发展的今天,大力发展旅游业,将第三产业作为本村的优势产业,在原有的“七彩富民路”、花海等基础上再建设其他景点,建设一批农家乐,配套的餐饮业,充分挖掘和开发本村的旅游资源,提高村民的经济收入。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大山西村也要不忘传统优势继续发展第二产业,做到三大产业协同发展,要做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贺少雅,萧放.礼仪实践:当代乡贤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途径[J].社会治理,2016(2).

[2]胡彬彬.培育当代乡贤重建乡土社会[J].社会治理,2016(2).

[3]李金哲.困境与路径:以新乡贤推进当代乡村治理[J].求实,2017(6).

猜你喜欢

推进路径新乡贤
如何培育“新乡贤”
如何避免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中的“搭便车”
新乡贤治村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新乡贤文化对我国农村文化建设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