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瑞士现代学徒制发展:经验与启示

2019-08-30高武

职业技术教育 2019年12期
关键词:瑞士现代学徒制产教融合

高武

摘 要 瑞士现代学徒制形成了融通衔接的职教体系、系统高效的培训体系和工种齐全的培训内容,建立了科学的现代学徒制治理机制、保障机制和引导机制。其对我国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启示是:校企协同育人,构建三维一体的学徒制培养模式;分类顶层设计,推进招生招工一体化学徒制进程;校企共建师资,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完善保障机制,夯实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成效。

关键词 瑞士;现代学徒制;产教融合

中图分类号 G71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9)12-0030-05

一、瑞士现代学徒制的体系

瑞士是一个拥有800万人口、自然资源相对匮乏的内陆国家,但却是世界上六大职业教育发达国家之一[1],且失业率保持在4.5%左右,在欧洲处于较低水平[2]。这一成绩的获得除了瑞士政府致力于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最为重要的是把教育和科技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技能培养作为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任务,让数以千计的技术工人能接受不同层次的职业教育和培训。

瑞士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十分完备,除了具备“实践性”特征的应用科学大学外,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受高等教育的人口中,有70%接受的是职业教育,和德国十分相似[3]。瑞士职业教育体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构建现代学徒教育培养体系,长期致力于帮助学习者获得从事具体职业所需要的技术和能力。

1963年瑞士联邦政府正式颁布职业教育法,1978年和2004年两次对该法进行修订,建立了具有瑞士本土特色的“三元制”现代学徒培养体系,并将培育细则写入《联邦职业教育法》,做到有法可依。

(一)融通衔接的职业教育体系

职业教育是瑞士教育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在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4]。当前,瑞士的职业资格学历框架体系包括九年制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之间立交互通;普通高中可以通过高中会考直接升入大学或联邦理工大学,或是应用科技大学;而选择职业教育的学生可以通过基础职业教育的学习获取联邦职业证书以便工作、就读高等职业院校,或者参加职业高中会考就读应用科技大学[5]。

在瑞士,以企业为主导的职业教育与培训是最为普遍的模式。比如中等职业教育阶段的特点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在中等教育初级阶段和高级阶段之间的过渡性选择,主要包括实习培训和预学徒制等内容;二是与工作相关的继续教育与培训(CET),作为终身学习的一部分,在所有培训层面,学习者都能拥有内容广泛的与工作相关的CET选择(即非正式课程、研讨班等);三是针对成人的VET,成人可以参加补习课程,以获得VET资格证书。《联邦职业和专业教育培训法案》从为各个职业种类所设定的符合规定、形成体系的相关程序,到单独设立的资格认定程序,都有明确规定[6]。

瑞士建立了完备的学历教育框架体系,职业教育能实现学历上的水平融通和垂直融通,见图1[7]。这一框架形成了从初级到高级相互衔接的终身职业教育体系,充分发挥了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的重要作用,体现出瑞士现代学徒制的优势。

(二)系统高效的现代学徒制培训体系

瑞士以“职业学校、企业和培训中心”为一体的“三元制”培训体系中,职业学校是主体单位,在实施现代学徒制中主要承担基础文化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的教学工作;企业主要负责承担实践和技能课程的培训任务,由一个或多个企业联合指导教师帮助学生掌握职业岗位所需要的技术和能力;而培训中心更多是补充职业院校和企业无法开设的课程,进行综合技能培训,帮助学生提升就业能力,这种政府投资力度大、企业参与度高以及多种技能培训叠加,是瑞士现代学徒制最大的办学特色[8]。

在培训模式上,实行“做中学”,学徒合同规定学徒期一般为2~4年,两年制学徒培训后可颁发职业教育证书,3~4年制学徒培训后可颁发联邦职业教育文凭[9]。瑞士现代学徒培训一般开始于九年义务制教育之后,这个时期是学生职业素养养成的关键时期。大部分学生会选择接受职业教育,在义务教育向职业教育转换过程中,政府通过多种形式给予充分保障,比如政府针对不同企业和行业类型,采取灵活多样的政策措施激励企业提供学徒岗位[10],一些瑞士企业通过资助年轻人找到学徒岗位的方式间接参与到学徒制教育培训中来[11]。培训形式上,学徒一般每周1~2天在职业学校进行全日制学习,每周3~4天在企业一线工作[12],在整个培训阶段,实行“学徒制”带薪实习,暑假也以此类推,建立了半工半读“双轨制”培训模式。在瑞士参与培训的企业必须获得相关资质,双方会签订一种特殊的雇佣合同,合同重点保障学徒的培训;学徒既是学生,又是企业的员工,直接参与企业日常生产和经营,在一些行业中,他们产生的效益远高于培训的花费。另外,瑞士的双元制教育也是预防贫困与融合移民最有效的方法。瑞士学徒制教育可以接受不同层次的学生,如对专业技能要求不高的职业,公司更加看重的是学徒的学习兴趣和综合运用能力[13]。

(三)工种齐全的现代学徒制内容体系

瑞士的现代学徒制开发出大约240多种工种,遍布各行各业。企业积极配合联邦工作,行业组织机构会承担2周至3个月的培训子课程,学校按照相应的岗位需求设置专业和课程,专业设置的灵活性不仅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还能满足行业企业的需求,也符合学生的个性发展。瑞士的高等职业教育大体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2年)主要是职业基础教育,课程设置与任职资格密切结合,学校在教会学生岗位知識的同时,加强技能培训,强调道德和行业规范教育;第二阶段(3~4年),主要是专业教育和实习。例如,瑞士四星级swisshotel Zurich酒店总经理原来就是厨师专业学徒制学生。该酒店每年派学徒去两次学校,每次5个星期或10个星期。这些学生毕业后不仅仅能适应酒店工作,还可以适应其他行业。如瑞士迅达集团拥有12个专业方面300个学徒和28个全职培训师,最初两年学习专业基础知识,每周两天在学校接受培训,两年结束后进行考试并开始专业培训,第四年具备独立安装电梯的能力。所有考试都是政府监管的,毕业后,70%的学徒选择留在公司工作。

瑞士职业教育和培训可在培训公司、职业学校或培训机构里完成,其中预学徒制项目主要由非政府组织承担。现代学徒制人才培训在瑞士就业市场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手表行业、银行业、仪器制造业等,都有学徒制的印迹,后来不少人进入了行业的领导层,比如瑞士财务大臣就是职业学校毕业的。

二、瑞士现代学徒制的运行机制

(一)建立科学稳定的现代学徒制治理机制

按照瑞士职业教育培训法规定,联邦、州和行业协会是现代学徒制治理主体[14]。瑞士联邦主要通过国家教育、研究与创新秘书处(State Secretariat of Education,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简称SERI)以及职业教育和培训研究院(Swiss Federal Institute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简称SFIVET)两个部门开展工作。前者近似于我国教育部,负责学徒制顶层设计和战略指导,后者负责学徒制的师资培训和继续教育[15]。瑞士各州提供现代学徒制3/4的公共资金,并负责职业学校现代学徒制的组织和运行,监督学徒制计划的执行情况。行业协会根据企业需求,制订现代学徒制的培训标准、培训内容和考试程序等[16]。

例如,瑞士的IT行业协会可以颁发联邦认证的证书,开设多媒体、设计、开发、商务管理等课程,比如新设的ICT专业,所有理论部分的课程是州政府定的,而具体的操作在协会;学生学习包括学校、企业、行业协会三个部分。为确保行业协会的教学质量,企业可以随时旁听,和学徒进行沟通,协会的导师每个月都会写报告,企业可以看到每个学生的成绩。每两年协会还会和企业进行反馈,了解意见。

(二)建立多方合力的现代学徒制保障机制

政府、企业、行业协会、学校紧密联系是瑞士职业教育发展的保障。瑞士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得益于联邦政府和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视和认可,得益于行业企业主导的校企合作模式。苏黎世州有26个职业培训学校,联邦政府负责做规划,州政府负责具体实施[17],课程计划由行业协会制定,每5年修订一次,确保学徒和职业培训能够顺利进行。在拨款上,以2016年为例,州政府提供职业教育预算的3/4,联邦政府提供1/4,超过1/3的瑞士公司都投资职业培训。州管理办公室也会给公司一些特殊的指引,所需资金来源于政府拨款。现代学徒制的公司必须得到州政府授权,否则不能开展学徒工作。在学徒合同的管理上,公司、学徒及家长、政府三方共同参与。

瑞士对学徒培训质量有严格要求,学校教师获得本科或硕士学位后,必须接受1800小时的教学法培训才能担任教师。行业里的培训师要具备高职培训经历,要有两年的行业经验,接受过教学法培训。行业协会里面的行业委员会负责安排布置标准化考试,毕业考试的内容主要包括实操能力以及与实践联系的其他知识,企业和行业协会进行监管,确保学徒具有相应的资质。比如,IDM Thun职业技术学院拥有3500名学生和300名教师,开展29种教育培训。该校招收的全部是学徒制学生,学生先被企业录用,再签合同交州政府,之后根据地域就近划分;在课程设置上,州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确定课程和能力实施纲要,行业协会和企业进一步确定课程具体内容,并细分到学校和企业,最后制定出培训计划书。

(三)建立系统专业的现代学徒制生涯指导机制

就业指导是瑞士职业教育发展的特色,针对学生在教育和职业生涯各个转折点,如中等教育阶段,就业指导更加个性化,注重帮助学生探索职业可能性,瑞士建立了系统专业的职业指导和咨询体系,引导现代学徒制合理有序发展[18]。瑞士州政府下设教育局和就业指导中心,负责为学生提供就业帮助。以苏黎世州为例,全州有8个就业指导中心,合计150名员工。仅2016年一年,就业指导中心就提供了21804人次的咨询服务,约2000余次去学校参观并提供服务,组织不同的发布活动。

新开发的就业指导APP为学生提供资讯和指导,访问量达到两万多次。学生九年义务教育后如何继续求学,会到就业指导中心进行咨询。指导中心工作人员帮助学生找准自己的位置,了解自身特长,并进一步认识相关的行业、涉及到的职业、专业之间的不同、有哪些学校和企业,然后帮助他们做出决定,实现职业选择。另外,指导中心还针对不同群体提供特色服务,如为到了初三仍然没有找到学徒企业的学生提供帮助;对于有些找不到学徒企业的群体,如移民等群体,也会指导介绍一些简单的工作,如老年护理等。通过精准就业辅导,学生的就业率达95%以上。

三、瑞士现代学徒制对我国推进学徒制试点工作的启示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指出,推进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改革,全面推行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当前,我国全面推广现代学徒制的试点经验,现代学徒制是产教融合的内涵体现,又是破解产教融合“两张皮”的关键举措[19]。瑞士现代学徒制的成功经验,对我国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的培养模式、实施路径和保障措施具有借鉴和启示作用。

(一)校企协同育人,构建三位一体的学徒制培养模式

德技并修、工学结合是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核心内容。瑞士现代学徒制中的“三元制”培训体系和“做中学”教学模式,对我国开展现代学徒制有一定借鉴意义。

高职院校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要进一步明确职业院校、行业企业和培训机构在学徒制培养中的权责关系。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共同制订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劳动教育,将“以劳树德、增智、强体、育美”写入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双方共同申报专业,开发课程和教材;学校负责现代学徒制培养目标的设定,行业企业主导招工标准和岗位培训内容。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精髓,試点院校深化产教融合,建设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仿真实训室、生产性模拟教学车间,促进人才链和产业链衔接,推动“做中学”和“学中做”的教学方法改革,强调职业精神、人文素养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将育德、修技贯彻教学过程。政府遴选一批产教融合型行业企业,直接参与技能培养,并做好半工半读的计划安排,实现学徒制培养的工学结合、工学交替和工读对接。针对专业培训机构,建议国家以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为契机,发挥权威机构的培训功能,承担“X”职业能力准入证书的标准开发和培训工作,有效补充校企双方技能培训的空白和不足,建立“三位一体”的现代学徒制培养培训体系。

(二)分类顶层设计,推进招生招工一体化学徒制进程

招生招工一体化是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发展基础。瑞士现代学徒制实行弹性学制,根据不同专业技术标准,逐步由3-4年转变为2年教育期限,学习形式和时间灵活多样。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承担扩招工作,这部分群体最适合开展现代学徒制培养试点。建议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根据不同群体开设的专业,顶层设计培养标准,规定总学分;职业院校根据专业学分实行弹性学制,培养模式多元化,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有针对性、适应性和实效性。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和职业院校共同将招生招工进行一体化设计,明确学徒制的学员和职业院校学生的双重身份,有效破解现代学徒制和“订单班”的区别,高职院校以学徒制的培训形式,承担国家扩招这一群体的人才培养工作,充分实现“五个对接”,推动职业教育体系和劳动就业体系的互动发展。

(三)校企共建师资,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校企共建师资队伍是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重要任务。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中指出,“2019年开始,职业院校教师要具有3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2020起基本上不再从应届毕业生中招聘,并落实教师5年一周期的全员轮训制度”。而瑞士现代学徒制的教师在担任教师岗位之前需要接受“1800小时”的教法培训,并具备高职培训经历,这对我国现代学徒制师资建设有很好借鉴意义。建议政府在教师编制和用工制度上深化改革,制订从企业一线和国赛获奖优秀毕业生中聘请教师的管理办法,改变职业院校学历为先的招聘制度,建立校企“双导师”制度,“银龄讲学”制度,加快推进企业人员和学校教师之间的互聘、互用、互管制度建设,促进双向交流。在师资培训上,需要政府主导,行业企业参与制定职业院校教师的培训制度、机制和内容,优化教师的能力结构,提升职业院校教师的双师素质,提高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质量。

(四)完善保障机制,夯实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成效

瑞士学徒制对教育质量有严格的要求,瑞士联邦、行业协会、企业和学校四方设定目标,帮助学徒完成学业;并且政府始终致力于科学引导学徒和接纳学徒场所的供需平衡,构建了高效的治理结构。2014年2月, 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提出“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2015年启动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2018年8月确定了第三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为194个,至此我国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达到562个[20],已经步入了由点到面全面推进阶段。当前如何夯实我国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成效,在保障机制上应强化三方面工作。

首先,总结三批试点经验,将现代学徒制相关内容写入《中国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等法律条款中,从制度推进上升到法律条文,确定现代学徒制的法律地位。其次,明确规定现代学徒制投入机制和补贴机制,国家、省级、地方(或行业)应该承担现代学徒制办学费用,对职业院校开设的现代学徒制专业和企业承担的现代学徒制学员给予补贴,形成制度机制,激发多方参与热情。最后,教育主管部门建立合理的引导机制和第三方评价机制,比如教育主管部门和人力资源部门动态公布我国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的技术工种,以及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专业,合理引导现代学徒制专业开设。同时建立第三方评价机制,保障现代学徒制的培养质量和就业能力。

参 考 文 献

[1][13][14]Schmid, Evi. Apprenticeship Contract Termination and Dropout from VET: a Comparison of Educational-political Challenges and Strategies in Norway and Switzerland[J]. Revista Espa?ola de Educación Comparada, 2017,29: 129-147.

[2][3]Waldemar Bauer,Michael GesslerDual.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Systems in Europe: Lessons Learned from Austria,Germany and Switzerland [C]. W. Bertelsmann Press, 2016: 50-64.

[4]Leitbild Berufsbildung 2030[R]. SBFI, 2017.

[5][7]Marlise Kammermann, Barbara E. Stalder & Achim H?ttich. Two-year Apprenticeships–a Successful Model of Training? [J]. Journal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 Training, 2011,6: 377–396.

[6][14][15][16]Federal Act on Vocational and Profess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Vocational and Profess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Act, VPETA)[R]. The Federal Assembly of the Swiss Confederation, 2012.

[8]Busemeyer, Marius R, & Christine Trampusch, eds.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Collective Skill Formation[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2: 205-233.

[9][17]Stephen Billett. Experience of School Transitions: Policies, Practice and Participants[M].Springer Press,2012:80-125.

[10]Mirjam Strupler Leiser, Stefan C. Wolter. Empirical Evidence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Social Public Procurement Policy: The Case of the Swiss Apprenticeship Training System[J].LABOUR, 2017, 2: 204–222.

[11]Giuliano Bonoli, Anna Wilson. Bringing Firms on Board. Inclusiveness of the Dual Apprenticeship Systems in Germany, Switzerland and Denmark[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 2019, 0: 1–11.

[18]Chantalx Kamm, Anja Gebhardt, Philipp Gonon, Christian Brühwiler & Stefanie Dernbach-Stolz. LearnersPerceptions of a Career Guidance Curriculum in Different School-based Support Systems in Switzerland[J].Journal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 Training, 2019, 4:1-21.

[19]婁梅.现代学徒制破解产教融合“两张皮”难题的制度创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34):56-60.

[20]李金. 我国现代学徒制发展的历史轨迹及未来趋向——基于政策分析的视角[J].职教论坛,2019(2):72-79.

猜你喜欢

瑞士现代学徒制产教融合
为什么瑞士巧克力这么出名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现代学徒制在创新型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瑞士镇迷阵
一起游瑞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