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霍尔时间文化行为模式

2019-08-30杨丽斌

求知导刊 2019年13期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案例分析

摘 要:由于各个国家文化背景的不同,时间观念的差异会对跨文化交际产生重要的影响。文章旨在通过南美玻利维亚人时间观案例来说明霍尔文化行为模式中的时间学,有助于我们对文化差异的理解,有助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际。

关键词:文化行为模式;多维度时间;单维度时间;跨文化交际;案例分析

一、单维度时间取向和多维度时间取向

来自不同文化的人受不同的地理、历史等因素影响,形成了不同的时间观。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交际单位,哪个先、哪个后,是否可以同时进行,在不同文化中也有不同的处理方法。在某一文化中再正常不过的做法,在另一文化的人眼中可能会产生别的意思,甚至导致对对方的不信任(张志智)。爱德华·霍尔在《超越文化》中区分了两种时间概念:单维度时间取向和多维度时间取向。

单维度时间文化认为时间是线性的,可以切割,也可以延伸到未来或过去。时间是实用性的,可以度过、浪费和节省时间。人们在做事情之前都会进行严密的计划和安排,倾向于一次只做一件事情,只有将这件事情处理完毕才可以去处理下一件事情,而且讲究效率。单维度时间文化讲究计划性,遵守计划是它的特点之一。具有单维度时间取向文化特点的国家包括澳大利亚、新西兰及北美、北欧、西欧等地区的国家。西方国家十分注重提前安排和预约。比如,在人际交往方面,如果邀请他人吃饭需要在一周前甚至更早发出邀请,这样除了可以显示诚意之外,更多的是为了让被邀请的人有充分的时间去做好自己的安排。

多维度时间取向则强调“一时多用”:由于人的高度参与,许多任务被同时完成,这也就意味着与坚持计划相比,人们更注重与他人的关系。时间在很大程度上不被视作一种资源,可被比做是一个点而不是一条线。人们的生活节奏相对来说不是那么快,更喜欢在一段时间内同时做几件事情,更重视人们的参与程度,做事情也更加灵活多变。按照霍尔的分类,法国人、西班牙人、意大利人以及亚洲人和南美人大体上属于具有多维度时间取向文化特点的人。

二、南美玻利维亚人的时间观

1.玻利维亚文化特点

玻利维亚位于南美洲中部,是南美的一个内陆高原国。玻利维亚在13世纪为印加帝国的一部分,1538年沦为西班牙殖民地,1825年8月6日独立。玻利维亚50%的人口是印第安人,25%是印第安人和欧洲人的混血人种,剩下的人口来自多个国家。玻利维亚文化隶属拉美文化,以移植来的欧洲文化为主体,美洲印第安土著文化和非洲黑人文化为次要成分,是欧洲基督教文化、美洲印第安土著文化和非洲黑人文化等多种不同来源的文化的汇合和融合,有多元化和多源性的特点。

2.玻利维亚人的时间观

尽管按照霍尔的分法,中国人和南美人大体上属于“多维度时间取向”的文化的人,但是事实上中国人有所谓“中国时间”,玻利维亚人也有他们的“南美时间”。玻利维亚被称为“南美的西藏”,首都拉巴斯海拔3627米,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首都。主要旅游景点有的的喀喀湖和天空之境乌尤尼盐湖。的的喀喀湖与秘鲁交界,海拔3812米,为南美洲最大和世界最高的大型淡水湖。乌尤尼盐沼是世界上最大的盐沼,被称为“天空之境”,是由大约4万年前的巨大湖泊干涸后形成的,只有在雨季,硬壳般的盐湖表面才会形成平滑的明镜。漫步在盐沼上的时候就好像站在一个巨大的镜面上,尤其在雨后,湖面反射着美丽得令人窒息的天空景色。

我们旅行团一行到达拉巴斯机场后立即就领教到拉美人的拖沓:当地来接机的中国导游小林一接上我们就道歉,说是旅行社接我们的大巴还在路上,开车的玻利维亚司机告诉他说大概要晚到一个小时,拉巴斯交通路况很差的。大家听到这个消息都觉得不可思议:按中国人的时间观念,旅行社的大巴不是应该在航班到达前就到达机场来接机的吗?拉巴斯交通路况差是存在的事实,司机在出发前就应该预计交通现状,预留出足够的时间提早出发是上策,怎么可以让长途旅途疲惫的客人干等,而且要等那么长时间。导游小林告诉我们玻利维亚人都那样,迟到是家常便饭,让我们做好心理准备。

果真在随后的几天行程里我们对玻利维亚人的拖沓松散、工作低效率深有体会:乘坐内陆航班办理值机时慢吞吞的工作人员、旅行团队入住酒店慢悠悠办手续的前台、餐馆就餐时无尽的等待……总之一切都是拖拖拉拉的。

准时是现代生活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时间观念,严肃对待约定时间,也就是守时,是单维度时间取向文化的显著特点。守时是交际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和时间有关的误解和意见相左会导致许多沟通问题和关系上的问题。差异在于如何解释“守时”这个词。人们对“守时”这个概念的理解是不一样的。中国人的时间观念和玻利维亚人的时间观念是不一样的。玻利维亚人生活节奏慢,没有时间观念。时间观念是流动随意的,一般都会迟到,甚至迟到两个小时都是可以接受的。他们认为时间是流动的而且是随意的。拉美人的观点是“生命是循环的,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

而中国人的时间观则处于单维度时间取向和多维度时间取向的混合体。总体来说中国人遵从的是多维度时间取向,在时间使用上灵活性高,人们可以不完全遵从预先安排的时间表,同时进行几件事情,更注重人们参与和任务的结果。但是和玻利维亚相比,中国人的时间取向更偏向“单维度时间取向”,在不同场景之下对准时也有严格的区分。参加家庭聚会的非正式场合,迟到十分钟是可行的,旅行社在航班到达前到机场接机是表达对客人的尊重,大巴司机迟到一小时是非常失礼不得体的做法。所以当你去南美的时候,一定要有耐心,要有心理准备,即使一切正常,你的行程也可能比预计的时间要长。

爱德华·霍尔强调了时间乃是文化中无声的语言,其传达的信息更为响亮和清晰。不同的文化有着不同的时间语言,各文化对准时的理解不尽相同。玻利维亚人的时间观很明显地归于“多维度时间取向”文化,中国人的时间观更偏向“单维度时间取向”。时间观对人们的交际行为产生影响,而交际行为又反映了人们的时间观。了解不同文化有不同的时间观念,人们可以理解时间观的内涵意义,增进了解。交际双方都需要尝试了解对方的时间观念,尽可能减少因为时间观念的不同而引起的跨文化交流隔阂,从而避免跨文化交际误解和冲突,达到成功进行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美)爱德华·霍尔.超越文化[M].何道宽,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l0.

[2](美)爱德华·霍尔.无声的语言[M].何道宽,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20l0.

[3]严明.跨文化交际理论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09.

[4]张志智.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中国和西班牙时间观对比分析[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5(4):87-91.

作者簡介:杨丽斌,女,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教师,研究方向:英语应用语言学。

猜你喜欢

跨文化交际案例分析
“互联网+”下的商业模式创新案例分析
父亲缺失案例分析
冷库建筑火灾特点及调查方法研究
浅谈中日非语言行为的文化差异
浅析中韩跨文化交际中的言语差异
创新意识下日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跨文化交际中的“入乡随俗”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现象及解决策略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让语文课堂评价语绽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