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老子美育思想对大学生人格塑造的启示

2019-08-30赵梓余李静

青年时代 2019年20期
关键词:老子人格大学生

赵梓余 李静

摘 要:美育作为一种教育手段,能满足人全面发展的需求,促使人内心平静、和谐,也对促进人格完善、健康发展有独特的作用。但大学生因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以及教育的缺失等原因,大学生人格仍出现一些类似诚信缺失、功利化价值取向、自我中心意识较强等不良倾向。而老子美育思想因其注重谦逊、知足常乐、人格的自由且全面发展等特点,对培养大学生谦逊、讲诚信、重承诺的健康人格,使人格趋于完善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因此,本文从老子美育思想的特点入手,如不彰不盈、贵言、知足,来探索老子美育思想对当代大学生人格塑造的启示。

关键词:老子;美育思想;大学生;人格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强调指出“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1]进一步强调了美育的重要性。并且美育作为一种教育手段,也对促进人格完善有独特的作用。大学生因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西方不健康思想的影响,教育的缺失等原因,使得大学生人格出现了一些问题,如诚信缺失、过于骄傲自满、轻视承诺等。而老子美育思想因其注重谦逊、知足常乐、人格的自由且全面发展等特点,对培养大学生谦逊、讲诚信、重承诺的健康人格,使人格趋于完善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一、人格的含义及当前大学生人格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人格的含义

人格一词源于古拉丁文persona,原本指的是假面具的含义,然而经过西方各学科继承并发展,形成了系统的人格理论研究体系。但不同的学科对人格有不同的定义。人格学将人格定义为:“人格是现实的有特色的个人,是人经由社会化获得的,具有内在统一性和相对稳定性的个人特质结构,是人思想和行动的综合”[2]由此可见,人格不仅是社会化的产物,更是具有个人特性的。并且大学生承载着祖国的希望,拥有健康、完善的人格,会使得大学生积极向上,乐观面对生活,对祖国和社会也有着很强的责任感。

(二)当前大学生人格发展存在的问题

常言道:“少年强,则国强。”高校大学生处于青少年、青年的阶段,承载着祖国的希望,关乎着中华民族的兴衰。目前来看,大多数的高校大学生们理想远大,想要报效祖国的情怀和立志成才的愿望较为强烈,平时生活學习中注重身心健康以及全面发展。总体来看,大学生人格发展总体态势是积极向上的。但因社会环境等复杂因素,大学生人格仍出现一些类似诚信缺失、功利化价值取向、自我中心意识较强等不良倾向。

1.诚信缺失,责任意识较弱

首先,在校的很多大学生没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他们只关心自己身边发生的事情,忽视社会乃至国家发生的大事,对国家政策、国际形势,乃至国际上发生的战争等大事都漠不关心。例如,如果问十九大会议的具体内容,相信没有几位学生能回答上来。其次,因为责任感较低,这也导致大学生诚信的缺失。如大学生在考试期间作弊,这已经是习以为常的事情。又比如,伪造贫困信息,骗取学校的补助,自己却私下用着高档手机。这种新闻在我们看来,已经屡见不鲜。这样的行为不仅是一种诚信缺失的表现,更是对自己、对社会的不负责任。第三,部分大学生对家庭的责任感也比较低。在家庭内,绝大多数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从小都是家里的“霸王”、娇生惯养,使其对家庭也不负担责任,只知道一味的向父母索取,却不知道回报。除此之外,部分大学生对自己也不太负责。如在上学期间,不认真学习,只知道一味的打游戏等等。等到找工作时,也随俗浮沉,对自己的定位也不准确,并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对未来的职业也没有什么规划和设想。

2.价值取向趋于功利化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通过科技等方式接触到西方文化,并且大学生的意志力较为薄弱,使得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受到一些西方不健康的价值取向影响,出现价值取向功利化、重利轻义等现象。价值取向功利化、重义轻利等现象导致大学生贪图享乐、自私自利、过分追求名牌,对于物质的追求永远不知道知足。长久下来,导致大学生可能会因为许些微小的利益铤而走险,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择手段,甚至可能会妨碍他人的正常生活。最后,为欲所驱、为物所役,不再专注提升自己内心的修养和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这也是类似“校园贷”、“毒害室友”等案件发生屡见不鲜的原因。

3.自我中心主义较强

现在绝大多数大学生都是独身子女,再加上父母的教育方式不正确,使其过度溺爱子女,这些都导致大学生自我中心意识较强,自我期待值较高,过度张扬,易形成自负、自傲心理。有的同学,在取得一点点成功时,就骄傲自满、固步自封,再也不肯努力和前进。而在人生失意之时,却会又极度自卑,走向极端。其次,在人际交往中,他们也会以自我为利益中心,过分彰显自我和过分计较得与失,不能让自我与外界的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容易忽略他人的感受,行事处事只为自己考虑。更不知道在人际交往关系中应该秉承谦逊原则,遇到事情的时候应当多听听其他人的意见,而不是一味地以自我为中心。这些现象都导致其过于自负,人际关系变差,与人合作意识性不高,人与人之间不够友好。

二、美育对人格完善的作用及老子美育思想的特点

(一)美育对人格完善的作用

首先,美育能促进人格的完善。美育,又称为审美教育,其本质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手段。而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全面提升当代青年道德素质、身体素质以及智力、情商等,也就是德智体美劳德全面发展。这种需求恰恰离不开审美教育,美育能完善、健全人格。美育拥有情感深化功能。通过情感深化功能,使人们通过一种美,比如在人们欣赏一部优秀的正能量电影时,受到电影中正面人物的情感渲染、激励,深化内心对正能量和心灵美的向往,提升了道德素质,净化了心灵,填补人格上的缺陷,最终提升人的精神境界。

其次,美育满足人全面发展的需求。这种全面发展不仅仅是肢体情感方面的满足,更指的是精神世界方面的全面发展。美育通过一种审美过程,培养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最终使其外在情感与内在精神实现统一。美育运用一切审美形式,使人们在欣赏美的过程中,自觉接受审美教育,积极感受美所带来的精神力量,培养审美趣味,从而启迪人性、陶冶性情、提升智力、实现人自身的美化。最终培养一种完美人格,也就是人格的恬然逍遥且全面发展。让精神世界和内在情感都达到德智体美劳的发展要求,使人格得到协调一致的发展。

除此之外,美育也能促使人内心平静、和谐。美育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手段,通过以美寓情、以美引善的方式,将人身临其境带入美的世界,在美的耳目熏染中,加深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不由自主地促进内心的平和宁静。只有一个人的内心平静宁和,达到一种平衡和健康的状态,才不会轻易被一些阻碍动摇了意志力,才能一直保持乐观和不断进取的精神状态,促进人格的协调发展。例如,引人入胜的名山大川、僻静幽篁的竹林,远离尘世的山涧小溪或让人流连忘返的田园生活,都让人深深的陶醉。在这些自然之美的感染,使人格得到了解放,精神得到了自由,不再被轩名、庙堂所牵绊,不再被功名利禄所奴役,仿佛忘记了尘世间的一切烦恼妄想。

(二)老子美育思想的特点

老子是中国古代自然美育思想的开创者,因此,与儒家美育思想强调礼法,用合法手段去追逐功名利禄,意图培育文质彬彬的君子相区别,老子美育思想强调人的本心应该回归于自然,像他认为的理想品格—“圣人”一样,遨游在广阔无垠的天地中,用一种超功利的审美思想去看待日月星河、山川草木以及蓬勃发展的万物,最大程度真实地展现人之本心所拥有的自然美和天性美。

1.不彰不盈

老子提出,“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能包容世间万物,主要是因其“不”。即“不彰、不盈、不争”。老子在《道德经》中第15章写到“夫唯不盈,故能敝而新成”[3]。同样,老子也在《道德经》中第22章写到“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4]老子认为,“圣人抱一为天下式”,是因为他从来不自我夸奖、不自我夸耀、也不因为取得了一点点成功就骄傲自满。所以,圣人坚守了这些原则,才能长久地存在并成为天下的典范。老子所提出的“不彰不盈”的美育方式,让人们不再因取得胜利而骄横,也不因一时的失败而气馁,而是保持一种平常的心态去对待得与失。让人们在进取的道路上对万事万物怀有谦虚谨慎的心态,不再斤斤计较。这种美育途径突破了人们对情感的满足,让人们在一种超功利的审美关系中,认识实质的内在美和精神美。

2.贵言

“真、善、美”一直是传统美育思想的重点。具有“真”和“善”的事物不一定是“美”的,但具有“美”的事物一定是“善”和“真”的。诚信就是这样一个包含“真、善、美”的事物。因此,老子提出“言善信”[5],也就是人要说话诚实、讲信用。除此之外,老子提出“轻诺必寡信”,他认为,一个人在遇到事情时,轻易的去许诺,这必然会失信于人,所以,“贵言”就非常重要了。“贵言”不仅是要讲承诺、讲诚信,不失信于人,更是要应用朴素的语言去给人带来心灵的启迪。其次,老子在八十一章提出“信言不美”,老子是自然美育的开创者,他认为,真实可信的话并不一定是漂亮的语言。只有运用最朴素的语言,遵循“贵言”的美育原则,和谐地面对真实的自己、他人和世间的各类矛盾。在人际交往中,也用真诚来对待他人,才能寻觅到人性中的自由和快乐的真谛,实现人格的至美。

3.知足

春秋战国时期,是老子所生活的年代。周王朝自东迁以来,就日渐式微,已经无法真正的掌控诸侯。因此,各大诸侯为了实现自己成为霸主的梦想,抢夺人口、珠宝、土地并实施了战争,春秋战国时代也就拉开了序幕。

老子生活在那个年代,看遍了因战乱而产生的妻离子散,因争权夺利所造成的国破家亡。因为诸侯征战,礼崩乐坏、使得天下生灵涂炭、民不聊生。但战乱仅仅是浅层次的原因,导致这一切根源是什么?老子认为是“欲望”,正是因为君王无节制的欲望,想争夺霸主地位的欲求,才导致这一切的发生。因此,老子在《道德经》第四十六章中提出“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6]老子认为,最大的祸害是不知道满足,上至君王、诸侯,下至士大夫,他们因为不懂得知足,想要过多的功名利禄和荣华富贵,也就是过度的物质追求,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才导致战争的频发。也正是因为为物所役,违反了人的自然本性。所以,老子接下来提出“故知足之足,常足矣”。[7]只有人们知足常乐,不奢求、掠夺他人的事物,不简简单单地被轩冕荣华和眼前的功名利禄所驱使、奴役,才能真正的拥有“圣人”美一般的品格。就像老子所描述的“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8]身处红尘之中,却不为物所役,不为欲所驱。只有这样,让视野超越现实的一切利害关系,回归人的本性,最大程度上保留人的生命价值和精神的自由,终实现道家美育思想的目的。

三、老子美育思想对当代大学生人格塑造的启示

综上所述,老子以其独特的美育思想,成为中国传统人格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几千年来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时至今日,老子美育思想也对大学生人格塑造提供许多借鉴和启示。

(一)增强责任意识,培养大学生诚信人格

众所周知,诚信历来被认为是立身处世之本,也是塑造理想人格必不可缺的一部分,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果一个人失去了诚信,损害的不仅是自己的品行,更是破坏了社会准则。如果每个人都轻诺寡信,社会再也无法团结起来。因此,老子美育思想所提倡的“贵言”,强调不失信于人,对自己和他人要真诚,以诚待人。这种美育思想有利于增强大学生责任感,培养大学生诚信人格。对“贵言”的追求,也就是对一种道德自我认同和自我实践,这将使大学生的精神世界找到一种真实归宿,到达至诚无欺的境界。在与人交往中,也以诚待人,不欺騙于人,用最朴素的语言让他人感受到自己的真诚,予人诚信,与己而乐,自己也将受益匪浅,也使得人格得到了升华和解放。

(二)处事有节度,培养大学生谦逊的健康人格

美育是塑造和完善大学生健康人格的重要途径。而老子美育思想恰恰能改善当代大学生人格上出现的以自我为中心,合作意识不高的问题。老子美育思想所提倡的“不彰不盈”,认为大学生应该时刻保持谦虚谨慎的状态,不时时刻刻的彰显自己,更不要因为一时的得势而得意洋洋,不因一时的失势而低迷放纵,在人际交往中也待人处事有节度,不要唯我独尊。试想一下,一个人际关系较差,以自我为中心,总是大喜大悲,会经常因为一些细微、琐小的事物而兴奋或悲伤的人,又怎么会有一个健康的人格?更会因为这些事物消耗自己的精神力和生命力,无法实现自己的梦想。老子所提倡的“不彰不盈”,培养大学生谦逊的健康人格,让大学生在柔和谦让的人生态度和良好的人际关系中,保持长久、旺盛的生命力和精神力。

(三)克制过度欲求,实现人格的宁静自由

如果一个只受到欲望支配,无法节制自己欲求的人,只知道一味地沉迷于物质享受和欢爱享乐,那他是无法实现内心宁静淡泊的,他只会为物所役,为欲所累。想要摆脱不断膨胀的私欲,就要遵循老子“知足”的美育思想。老子所提出的“知足”,让大学生理解对物质的追求要适度,明白如何自我制约,进而克制过度欲求。不再让大学生因为虚荣,去过度追求名牌而负债累累,最后困在欲望的囚牢中无法自拔。人生虽短暂,但人生的意义却是每个人所能决定的。俗话讲,各有因缘不羡人。在有限的生命里,珍惜当前,懂得知足常乐,以内心的虚明宁静和超越的精神自由来看待这纷繁多彩、玲琅满目的世间万象,最终实现人格的宁静自由。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全国教育大会[N].人民日报,2018-9-12:(2).

[2]吴少怡.大学生人格教育[M].泰山出版社,2010:5.

[3][4][5][6][7][8]樊琦.《道德经》是这样写成的[M].春风文艺出版社,2015.

猜你喜欢

老子人格大学生
老子“水几于道”思想解说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浅析老子之道:有与无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
智者老子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