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胶体敷料联合多磺酸粘多糖乳膏治疗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的疗效观察

2019-08-30胡安碧陈亚兰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9年4期
关键词:粘多糖磺酸外渗

胡安碧,陈亚兰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儿科,四川 成都 610031)

静脉输液将药液直接输入静脉血管中,是临床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静脉输注药液时,药液可因多种原因从输注点进入周围组织,使输液处发生肿痛等一系列症状[1]。输液外渗影响因素较多,且由于对自身行为能力认知较差、皮肤黏膜薄嫩等,新生儿发生外渗的风险更高。输液外渗不仅会降低患儿治疗体验,还会干扰治疗进程和用药疗效、增加治疗花费,因此防治新生儿输液外渗具有较多积极意义。现今临床已有各种干预措施预防新生儿输液外渗,但患儿输液外渗比例仍较高。本研究探究水胶体敷料、多磺酸粘多糖乳膏联合治疗输液外渗效果,对指导临床用药有参考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8年1~5月在我院行输液治疗时药液外渗患儿180例为观察对象,纳入标准:静脉输液时发生输液外渗者;日龄≤28d;监护人知情同意且符合医学伦理。排除标准:有已确诊皮肤血管疾病者;明确有本组水胶体敷料、多磺酸粘多糖乳膏禁忌证者;穿刺部位已有溃疡或破损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其中观察组男48例,女42例,日龄0~28d[(7.56±0.61)d],外渗面积(2.67×3.45~3.77×5.23)cm2、平均3.28 cm×4.09 cm,外渗部位:手背、足部分别61例、29例。对照组男47例,女/43例,日龄0~28d[(7.52±0.75)d],外渗面积(2.29×3.36~3.08×5.21)cm2、平均3.21 cm×4.21 cm,外渗部位:手背、足部分别61例、29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对照组予以常规50%硫酸镁溶液湿敷:将无菌纱布浸于50%硫酸镁溶液中,使用略大于外渗面积的硫酸镁纱布湿敷于外渗部位,以透明塑料薄膜和医用胶带固定。观察组予以水胶体敷料联合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商品名:喜辽妥软膏,生产企业:Mobilat Produktions GmbH,规格:40 g/支,批准文号:H20150010):涂抹于外渗部位,涂抹面积略大于外渗部位,4 h后擦去药膏并将水胶体敷料(生产企业:深圳市源兴纳米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国械注准20153642079)贴于外渗部位,持续12 h,交替使用。

1.3 评估标准临床疗效[2]根据患儿症状体征分为显效(治疗4 h后灼热、肿痛完全消失,肿胀消退面积≥80%)、好转(治疗4 h后灼热、肿痛程度减轻,肿胀消退面积<80%)、无效(治疗4 h后肿胀、肿痛情况无显著改善)3度,总有效率=(显效+好转)/总例数×100%;新生儿疼痛与不适量表(EDIN)[3]共5个条目,每个条目得分0~3分,总分15分,得分越高患儿疼痛感与不适感越强烈。记录两组临床疗效、肿胀消退时间、治愈时间及治疗前后患儿EDIN得分。

1.4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呈正态分布的数据行t检验(组内对比用配对t检验,组间对比用独立t检验),偏态分布资料行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以 [n(%)]表示,比较行χ2检验,有序资料行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n(%)]

2.2 2组肿胀消退率比较两组<2 h、2 h~内肿胀消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4 h~内肿胀消退率高于对照组,>6 h肿胀消退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肿胀消退率比较 [n(%)]

2.3 2组治愈率比较2组12 h~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8 h、8 h~治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24 h治愈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治愈率比较 [n(%)]

2.4 2组患儿不适感评分比较治疗6 h后,2组EDIN得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降幅大于对照组(P<0.05)。

表4 2组EDIN得分比较 (分)

3 讨论

静脉输液引起的静脉炎、液体外渗等是临床工作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会造成皮肤及皮下组织坏死,甚至会导致患者肢体功能丧失[4]。临床上针对输液肿胀最为传统的干预方法是硫酸镁湿敷,但硫酸镁湿敷会有水分蒸发,晶体析出聚集于纱布上,导致其干燥变硬,影响药物吸收疗效[5]。水胶体敷料是一种人工合成的高分子溶胀体,应用meta分析进行对比,刘美玲等[6]指出应用薄膜敷料、水胶体敷料治疗静脉炎效果较其他材质更优。多磺酸粘多糖是多磺酸粘多糖乳膏的主要成分,易渗入皮肤,既能抗炎、又能促进结缔组织恢复再生,治疗静脉输液引起的渗出损伤效果良好[7]。故本研究应用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和水胶体敷料的联合方案,以为寻求理想输液外渗处理方案提供思路。

当行输液治疗发生外渗时,应尽快干预以尽可能减轻外渗药物对局部组织的损伤,并促进外渗部位肿胀消退[8],减轻患儿不适感。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在肿胀消退时间方面,观察组4 h~内肿胀消退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6 h肿胀消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与部分患者用药早期已肿胀消退有关。硫酸镁湿敷起效的机制主要在于镁离子和硫酸根离子能较快速地渗入皮下组织及血管,起扩张血管、促使组织水肿消退的作用[9]。而观察组联合方案中,水胶体敷料作为一种高分子溶胀体,能够充分吸收外渗液体[10];多磺酸粘多糖乳膏也能快速通过皮肤渗透到皮下,吸收渗液[11]。同时,此两者均无硫酸镁水分蒸发后结晶的特性,效用更稳定,因此两者联用有利于促进水肿吸收,迅速解除局部肿胀。

在总治愈时间方面,观察组<8 h、8 h~治愈率均高于对照组,治愈时间更短,有利于改善患儿治疗体验。对比2组EDIN得分也发现,观察组患儿不适感明显低于对照组。多磺酸粘多糖乳膏能通过抑制各种参与代谢的酶等具有抗炎作用,还能通过促进间叶细胞的合成以及恢复细胞物质保持水分的能力而促进结缔组织再生,有利于组织复原[12]。此外,相较于普通的无菌敷贴或医用胶布,水胶体敷料粘性更高,更不易脱落,在提供良好密闭性的前提下也不影响患儿正常活动,避免因患儿躁动、哭闹、出汗等引起的不必要的敷料更换,更适于新生儿。对于新生儿输液外渗,预防仍是重要的一环,静脉输液时应妥善固定并加强监控。

综上所述,水胶体敷料联合多磺酸粘多糖乳膏治疗新生儿输液外渗疗效较好,有利于促进肿胀消退、组织修复,降低患儿不适感。

猜你喜欢

粘多糖磺酸外渗
影像学检查增强扫描中造影剂外渗的护理对策的应用效果观察
马蹄肾自发性肾盂破裂伴尿外渗1例报告
电磁波治疗仪联合多磺酸粘多糖乳膏治疗静脉炎45例疗效观察
白杨素在人小肠S9中磺酸化结合反应的代谢特性
多磺酸粘多糖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临床观察
生物质炭磺酸催化异丁醛环化反应
多磺酸黏多糖乳膏联合超声电导仪治疗静脉炎30例
如意金黄散湿敷联合碳酸氢钠局部封闭治疗盖诺外渗的疗效观察
离子色谱法测定1,4-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中1,4-丁二磺酸的含量
盐酸表柔比星迟发外渗引起局部皮肤坏死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