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山湖绿岛湿地公园景观设计

2019-08-30宋泽华赵学强鞠梅

山东建筑大学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绿岛微山湖公园

宋泽华,赵学强,*,鞠梅

(1.山东建筑大学艺术学院,山东 济南250101;2.山东七星园林设计院,山东济南250101)

0 引言

湿地是全球3大生态系统之一,被称作“自然之肾”,在防洪排污、调节气候,美化环境等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因此,湿地保护工作已成为国家城市绿化工程和生态网络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化进程使得湿地环境破坏,面积减少、生态功能退化,对湿地的合理保护开发已成为当今亟待解决的难题[2]。目前,湿地保护的重点已不再局限于现状的维持,而是在快速的社会发展中平衡水体修复、湿地保护和旅游开发之间的关系。湿地景观设计是一个综合的整体,除了考虑生态原则,还必须满足社会的功能,同时也属于艺术的范畴[3]。近年来,专家学者开始关注湿地公园生态恢复方法和湿地植物配置模式,提出了一系列可实施性的恢复方法和湿地植物配置模式[4-5]。将景观生态理念融入城市湿地,强调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特性和基本功能,突出湿地所特有的自然文化属性,已成为当代湿地公园建设的新趋势[6-7]。但我国湿地公园生态规划仍存在人工痕迹明显、文化特色较弱、趋同化严重等问题[8-9]。

微山湖绿岛湿地公园设计是以湿地的自然元素为主题,在原有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规划的现状和问题,融入自然元素与现代材质,根据和谐性、生态性、参与性等设计原则将微山湖绿岛湿地公园划分为入口景观区、观光体验区、休闲娱乐区、湿地保育区等4个功能区,形成“一岛、一带、四区”的空间布局,从而营造出以“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为意境的微山湖绿岛湿地公园。在构筑物方面,通过功能布局的合理划分,外观的设计、材料的合理搭配以及色彩美观等方面来表现设计风格。在铺装设计、植物栽植、功能分区等方面充分考虑到湿地生态性理念,形成一个自然野趣的湿地景观空间,设计出能够带给游客更加舒适的体验,并且满足人们感官需求的湿地公园。

1 微山湖绿岛湿地公园基址概况

1.1 基址概况

(1)区域位置

山东省微山湖绿岛湿地公园位于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城区南部,是微山湖八景之一,如图1所示。基地整体设计面积为37万m2,其中水域面积为10万m2。

(2)自然条件

微山湖是我国著名的淡水湖泊之一,微山湖区湖产丰富,有各种湖鱼、野鸭、鲜藕,湖东为峰峦叠翠的山区,湖西为美丽富饶的平原,整个湖区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色。

(3)气候、地被植物条件

微山湖地处暖温带,在高空西风带的南部边缘,气候上表现为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过渡的性质,但更接近于黄河流域的气候特点,气候季节差异相当明显,冬季的干冷和夏季的湿热成为该区气候最重要的特点。微山湖生态系统结构完整,生物多样性丰富,分布着大面积的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蒲草(Typha angustifolia)、野莲(Nelumbo nucifera)、野菱(Trapa bispinosa Roxb)等,是众多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微山湖湿地景观公园以水和密林尺度大的植被景观为主,水生植物和杨树林为景观的主体。

(4)历史人文条件

微山县文化古迹众多,有殷周微子墓、汉初张良墓等众多历史名人墓穴以及大量的庙宇亭台、古碑刻石、汉画像石等古迹,还有铁道游击纪念碑供人缅怀,具有较高的考古与观赏价值。在当地还有以水乡美食文化和革命老区为主题的红色旅游特色,因此微山县具有优越的发展生态湿地旅游条件。

图1 微山湖绿岛湿地公园基地选址图

1.2 湿地公园规划现状及存在问题

由于多年来农业和水产养殖业绩不佳,湖泊湿地一直在减少,湿地景观的特征相当模糊。湿地不是孤立存在的,就对陆地生物干扰的敏感度而言,湿地是与周围景观相联系的,依赖于周围水体的存在性和可达性。湿地功能相互依存,从一个流域的角度来看,是一个复合体,共同运行着,损失也是共同的[10]。因此文章设计的主要目的之一是要恢复该生态湿地的水质和环境,将一片乡野湿地转变成生态旅游、科普教育重要的湿地公园,不仅能够促进城区之间的经济与文化发展,同时还为中国“南水北调”项目的水道环境保护做出了贡献。

2 规划依据与设计原则

2.1 规划依据

(1)《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规范》(LY/T 1755—2008)

(2)《公园设计规范究》(CJJ 48—92)

(3)《人性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

(4)《山东省南四湖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

(5)基址气候、文化、经济等现状资料及国家现行的相关设计法规、规范、标准

2.2 设计原则

2.2.1 和谐性原则

和谐是生态景观意境营造的主旨。保留原有的林地和湿地,维护原有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行,在景观营造中,尽量少的设计人为参与场所,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是生态景观设计最本质的特征。将原本微山湖绿岛景观进行有序地改造,清理多余的或者有害生态的自然物体,营造自然风景,使微山湖绿岛湿地公园景观更加和谐美观、生态系统更加良好地运行,满足人们参与和活动的需求[11]。

2.2.2 生态性原则

生态系统指由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基础物质在生态系统中不断循环,有助于缓解温室效应和环境污染,保留微山湖绿岛湿地植被的生态功能,提升空气质量、防风滞尘降噪,起到生态保护作用[12]。

2.2.3 参与性原则

在微山湖绿岛湿地公园景观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年龄阶段以及不同兴趣人群的需求,如年轻人喜爱的篮球、网球、划船等,儿童喜爱的放风筝、戏水等,老年人喜爱的漫步、慢跑等,登山人群喜爱的登山活动,喜爱极限运动人群的极限运动场和攀岩等,赏景、亲水、愉悦身心,使公园受到人们的喜爱并参与其中[13]。

3 微山湖绿岛湿地公园规划设计方案构思

3.1 设计理念

微山湖绿岛湿地公园景观设计以湿地的自然元素为主题,在现状基础上以改造创新突出湿地景观特征为原则,在功能、设计、空间划分和整体空间布局方面力求打破规则,利用生态自然元素与现代材料的完美结合,表达了自然与人性的艺术创造力,创造出焕然一新的微山湖绿岛湿地公园。在结构方面,设计风格通过功能布局的合理划分,形状外观的设计、材料的合理匹配以及颜色的美感来表达。在路面设计、植物种植、功能分区等方面,充分考虑了湿地生态概念,设计了具有特色的微山湖绿岛湿地公园。在景观结构方面,运用当地生态的自然元素和现代材料的结合,充分考虑与周围现状的关系,并与之合理地联系起来。

3.2 景观布局规划

3.2.1 总体布局

微山湖绿岛湿地公园的设计能够满足周围居民及游客休闲娱乐、亲近自然、科普教育等基本功能,最大可能的体现其景观特色,如图2所示。

图2 微山湖绿岛湿地公园鸟瞰图

文化展馆、空中栈桥、茶舍、观景台、码头、垂钓中心、亲水平台、浪漫田园、生态湿地等,每个都有自己独特的空间,采用不同的种植和铺装材料来区分功能空间。在湿地景观中,明确界定景观功能、景观轴线、景观划分和景观路线,形成合理的“一岛、一带、四区”的空间布局。其中,“一岛”即微山湖景区中心的绿岛;“一带”即围绕微山湖为依托的滨水景观带;“四区”即根据和谐性原则、生态性原则、参与性原则为依据划分的入口景观区、观光体验区、休闲娱乐区、生态保育区,这些空间之间的完美过渡和连接展现了绿岛湿地公园的神秘和特色,使居民及游客在其中能无拘无束的活动和学习。微山湖绿岛湿地公园景观设计采用绿色环保的设计理念,最基本的出发点在于解决生态湿地的遗留问题,对其进行恢复性设计。在构筑物及公共设计方面将木制和铁制的轻型结构低调地放置在景观之中,使其对区域的干扰降至最低,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和景观构筑物,突出景观特征,运用人性化及生态性准则进行设计,利用生态湿地的景观治理,重新梳理城市历史文脉,将历史文化融入设计之中,加强湿地与城市联系。

3.2.2 景观节点及功能分区

(1)入口景观区

微山湖湿地公园主入口访客中心的设计方案通过提出布置多个能够为游客提供树荫的冠型装置物,创造出形象且具有趣味性的广场空间,如图3所示。旅游休闲区将带来很多人为活动的干扰,因此避免与关键环境原则发生冲突是其布局选择的首要原则。设计中的游客设施安排要避免对湿地造成侵扰。从游客中心前面的大台阶开始,大量的低台阶设计成非正式的座位供人们休息,看起来像远处的起伏的丝带,用于艺术与文化之间的私密聚会或空间交流。访客中心建筑与商业体复合,可以将快餐、咖啡店、书店等商业体设置其中,在满足人们的需求的同时,也增加当地旅游收入。

图3 访客中心效果图

(2)观光体验区

整个区域被定义为是一个“开放的、可交流的、公共的以及具有微山湖地方特色的焦点”,通透的材质会更加完美无缝地融入自然生态的特征。不间断的长廊在各种各样可到达的地方之间成了循环的路径,环形建筑中间地带结合原有地形以草坪的形式呈现,可供人们去体验和相互交流,而内部空间将提供独特视角和观点。从实际出发,根据湿地的人文、自然、历史特点,挖掘、整理微山湖湿地的地域文化,有针对性地进行湿地特色文化开发与利用[14]。同时,作为景观元素融入湿地公园,展现了微山湖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文化展馆有关于微山湖历史文化、淡水鱼水族馆、微山湖湿地植物等内容,在旅游淡季时作为科研教育基地吸引中小学生周末前来参观,避免旅游景区在旅游淡季无人光顾的尴尬处境,湿地景观观光体验区意向图如图4(a)所示。设置室外展示项目,通过设计观鸟平台、亲水平台等,直观感受鸟类和水生生物活动特点,如图4(b)所示。亲水平台设置观测场地和使用仪器设备进行观察体验,结合室内标本和模型的展示,打造室内室外两个展示区域。园区内设置各种形式的解说牌和景观雕塑,让游客在参观游览的同时,加深对当地生态的了解,获得生态科普教育,能够更加亲近自然。

图4 湿地景观观光体验区意向图

(3)休闲娱乐区

休闲娱乐区以田园风光展示和农耕体验项目为主。对微山湖原有的农田进行改造,设立农耕体验园、生态采摘园、茶舍餐厅、垂钓中心等场地,供人进行采摘游玩活动。从茶舍中能够欣赏到亲水平台、垂钓区的景观,欣赏临近的景观以及当地渔业活动的特色,从而引发游客的兴趣。室内空间和室外空间之间存在空间对话和连续性。户外用餐露台配有木板和木制家具,与环境融为一体,简约而不乏独特的魅力。茶舍是运用现代的手法去书写建筑的基本框架结构,大量的木框涟漪、朴实的展现建筑结构美学,如图5(a)所示。

垂钓中心为周围的居民以及游客提供一个专门地钓鱼区,体验微山湖绿岛湿地的垂钓乐趣,如图5(b)所示。当地渔业较为发达,垂钓更是成为了当地的民俗文化。垂钓是一种陶冶性格、培养耐力、调剂生活、消除疲劳的活动,能够修身养性、延年益寿,甚至还是一种公关、交际的手段,在捕鱼过程中相互沟通、交换信息和谈判商机。微山湖垂钓中心采用防腐木结构,顶部采用当地芦苇草,不仅能够遮阳,而且更能体现出湿地特色,与湿地环境相融合,形成了与空间的对话,相映成趣。

生态农场体验区主要为游客提供亲近自然的机会,增强参与感,体现生态公园的魅力,如图5(c)所示。生态农场的休息室外观设计和茶舍相呼应。休息室的外观使用的是钢架和大玻璃门窗,采用通透的玻璃幕墙使室外环境通过玻璃幕墙借入到室内,与基地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4)湿地保育区

湿地公园依托湿地为载体,将生态和景观以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是湿地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15]。湿地保育区是湿地公园保护的核心区域,由于湿地区域生态系统比较完整,在规划设计时应减少植物群落的人工干预,如图6所示。保护鸟类的聚集地,维持自然状态,只是在湿地周围设置一些简单的景观设施。围绕微山湖绿岛周围布置需要穿行的木栈道,防止人为破坏,结合微山湖大量原生植物如芦苇,形成大片水生植物景观,营造野趣盎然的生态景观。

图5 湿地景观休闲娱乐区意向图

图6生态保育区图

3.2.3 道路交通规划

景观流线主要分为行车主干道、园路、电动船航线、摇橹船航线及栈道几大部分,如图7所示。公园内的大多数道路都有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并提供水上运输。为了避免交通过于单调,微山湖绿岛湿地公园景观设计采用了上层空中栈桥交通路线,以及园路、水上交通等3种交通形式,可以为访客带来不同的体验,并可以形成不同的换乘组合。提倡无车旅游胜地,严格控制进入微山湖绿岛湿地公园的车辆。所有旅游车辆必须通过与保护区分开的现有道路停放在公园外,以尽量减少车辆噪音和排气对栖息地的影响。微山湖绿岛湿地公园的大多数道路都有自行车道和人行道,并提供水上运输。道路和水运系统形成双循环,可以形成不同的转移组合。微山湖绿岛湿地公园景观设计方案修正和优化了现有的路网,为游客提供了在旅游路途上更便捷的交通方式,同时也优化了整个湿地公园的功能分区。

图7 交通流线图

3.2.4 植物配置规划

微山湖湿地景观公园是以水和密林尺度大的植被景观为主。水生植物和杨树林成为景观的主体。在保护现有杨树林的基础上,对具有景观典型性、完好性的湿地植被被尽量保留,既保持杨树林和湿地植被的原生性又突出其地域特色。城市湿地公园的植物配置在保护原有植物群落的前提下,坚持自然性、生态性、多样性、针对性原则,采取乔、灌、草、藤复合层次的绿化[16]。

基地的植物包括木本植物和水生植物,木本植物主要有杨树(PopulusL.),旱柳(Salix matsudana)、榆树 (Ulmaceae)、槐树(Sophora japonica Linn.)、桑树(Morus alba L.)等植物。水生植物主要包括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as Trin)、荷花、菱、芡实(Euryale ferox)等。根据对现场的植被进行景观和生态的分析,将一部分优势品种予以保留和保护,一部分优质的、有观赏价值的野生花卉进行培育发展和利用。同时根据造景和生物多样性的需要,引入个别能够在当地生长的、不会对当地植被造成入侵破坏的、与设计理念相一致的景观品种。植物原生态保护是对植物群落保存完整、较为稳定湿地区域进行规划,因此应禁止破坏原有植物群落行为,避免外来物种入侵,保护区域内现存的典型植物群落,为植物的自然演替提供稳定的环境[1]。

3.3 改造设计措施

绿岛湿地公园景观设计方案运用景观设计规律、景观美学和生态环境的原则,对微山湖绿岛湿地公园进行改造。改造需解决的主要有以下3个问题:

(1)利用当地植被进行修复湿地 在分析微山湖绿岛湿地环境的现状,如植被、水体和人类活动造成的未来污染的基础上,建立湿地净化系统,确保水的清洁。结合现状生境,优化林地复育区、景观湿地复育区、演替湿地营造区、农田复育区。当地植被产生的多结构湿地不仅优化了净化效果,而且提高了景观质量。

(2)根据多种野生动植物建立栖息地 尊重生态基础保护现状,增强基地生物多样性,生物栖息地,水源保护和生态缓冲。在自然状态下,生态系统的生态过程处于稳定状态。因此,建立多个栖息地(森林、农田和湿地)以优化河岸生态系统也需要尊重原始的生态平衡。最终实现人们能够在将来观测到微山湖绿岛湿地公园典型的水鸟。

(3)水位控制防洪排涝功能 根据微山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要求,基地防洪按20年一遇标准。汛期,当新薛河水位不断上涨时,关闭闸门以抵挡新薛河洪水入侵,同时开启基地排涝泵站,以排除基地涝水。由水文计算,基地内景观河道最高水位为33.15 m,超过警戒水位为33.00 m时开启排涝泵站。

4 结语

现阶段,我国对湿地公园的开发和保护还有待提高,对湿地公园的规划要平衡好湿地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之间的关系,未来湿地公园的发展方向是同旅游业结合,不仅能体现当地文化特色,同时也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有利于发展低碳经济。湿地公园在修复和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提供了科教和娱乐的场所,同时在保留地方特色、保护当地生态环境、提供自然生态的开敞空间、发展旅游休闲产业、鼓励科教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微山湖绿岛湿地公园景观设计以微山湖当地历史文化为导向,充分挖掘场地的生态特点,将两者相结合,融入到景观元素和节点中,坚持和谐性、生态性、参与性的设计原则,既满足了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又体现了地方文化特色,使游客在享受景观生态美的同时,满足了心理的需求和精神层面的升华。

猜你喜欢

绿岛微山湖公园
绿岛计划背景下中小企业治污策略研究
我家门前的小公园
微山湖
微山湖上,那一对夫妻“摆渡人”
在公园里玩
微山湖
一见如故
中国海军“微山湖”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