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护理中心理一护理模式的应用分析
2019-08-30高玉秀
高玉秀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 福建厦门 361003
溃疡性结肠炎为消化科常见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主要发作与乙状结肠、直肠黏膜及黏膜下层,病程漫长,反复发作。虽然临床关于其具体发病原因尚未阐明,但是已知因素如感染、遗传、环境以及免疫因素等均可致病,随着病情进展可发展为便血、腹痛、呕吐等,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同时患者心理负担较大,因此近年来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心理干预成为现代护理学研究重点。鉴于此,本次研究对部分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护理中配合心理护理,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共计纳入80 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均为我院自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据符合《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3]相关标准,患者知晓本次研究且自愿参与。排除精神障碍、意识障碍、病情严重及其他重要器官严重疾病者。利用计算机产生的随机数据奇偶数分为研究组(40 例)与对照组(40 例)。研究组:男22 例,女18 例,年龄22-60 岁,平均(46.58±4.44)岁;病程0.5-8年,平均(3.32±0.89)年。对照组:男21 例,女19 例,年龄21-60 岁,平均(46.49±4.40)岁;病程0.5-8年,平均(3.29±0.90)年。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临床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可比较。
1.2 方法
均给予环境护理、常规生活护理、用药护理及健康指导等。研究组在此基础上接受心理护理,具体如下:溃疡性结肠炎病程长,患者长期受到便血等症状影响,心理压力较大,并呈现出不同的心理特点,因此在心理护理时要辩证护理。(1)部分症状较为严重者,由于缺乏相关知识,害怕病情恶化为肠癌等,因此要将溃疡性结肠炎与肠癌之间的关系进行准确分析,使患者明白癌变前症状等,必要时使患者完善检查,排除癌变可能性,使其放宽心。(2)对于高龄患者,长期的溃疡性结肠炎可使患者出现恐惧、害怕等感受,患者惧怕成为家属负担、被抛弃,因此医护人员在与患者沟通时,要面带微笑、言语亲切,给予患者情感支持,使其感受到被关爱、重视,鼓励患者家属积极参与到患者疾病看护、心理护理中,为患者营造舒适、温馨的家庭氛围,寻求家庭支持。(3)年龄较小者,害怕本病影响工作、生活,部分患者甚至出现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因此医护人员要指导患者自我调节,可通过听音乐、散步等多种方式纾解压力,保持乐观的态度。
1.3 观察指标
(1)SAS 评分[4]:量表涵盖20 个问题,每道题采用1-4 分,50 分为界限,分数越高则表明焦虑情绪越严重。(2)SDS 评分:量表共20 个问题,涉及精神病性情感症状、精神运动障碍、躯体性障碍以及抑郁的心理障碍4 个领域,每题具体评分与SAS评分相同,以53分为界限。分数越高则抑郁情绪越严重。(3)SF-36 评分:量表从精神、生理等8 个领域进行评价,粗分换算为标准分(100 分),分数与生活质量成正比。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20.0 软件分析数据,P <0.05 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两组心理状态变化
干预前,研究组、对照组SAS 评分、SDS 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P >0.05);干预后,两组各评分明显下降,研究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 <0.05)。见表1。
表1:干预前、后两组心理状态变化(±s,分)
表1:干预前、后两组心理状态变化(±s,分)
组别(n)SAS 评分 SDS 评分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研究组(40)57.38±6.39 46.59±5.55 59.10±7.00 50.10±3.27对照组(40)57.66±5.67 53.28±5.60 58.95±6.58 55.76±4.00 T 0.207 5.367 0.099 6.929 P 0.418 0.000 0.461 0.000
2.2 两组SF-36 评分比较
干预前,研究组、对照组SF-36 评分分别为(61.10±5.78)分、(62.00±5.90)分,两组比较差异不显著(T=0.689,P=0.246);干预后,研究组、对照组SF-36 评分分别为(81.18±7.20)分、(73.33±7.32)分,两组比较差异显著(T=4.835,P=0.000)。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心理因素可能为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诱发原因、病因之一,大量学者提出肠易激综合征、胃、十二指肠溃疡及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多伴有情绪不稳定、紧张焦虑、对外界刺激情绪反应强烈、情绪不稳定等特点,且此类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多不理想[7]。此外,动物实验证实心理应激能够加重溃疡性结肠炎的症状,因此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治疗、护理中,重视心理因素的影响,并积极干预对转归的改善有着积极意义[8]。
在与患者沟通交流时,可以发现患者受到性格、病程、文化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心理状态亦呈现出不同特点,因此在心理护理干预中,医护人员要重视个体差异,充分深入沟通交流,了解患者负性情绪出现的原因,并开展针对性的心理护理,能够直接作用于负性情绪的诱因,并科学疏导,达到理想效果。干预后,研究组SAS 评分、SDS 评分显著下降且降幅明显大于对照组(P <0.05),由此可见,在常规护理的同时重视心理因素的影响,整体护理改善不良情绪,这对疾病转归有积极效果。研究组治疗后SF-36 评分明显增加且大于对照组(P <0.05),SF-36 是从心理、生理舒适度整体评价的量表,能够间接反映出治疗效果,加强心理护理与“以人为本”相符合,能够提高护理整体水平,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护理中配合积极的心理护理能够有效缓解负性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