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分析心血管疾病患者在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的心理特点
2019-08-30郭艳飞任群峰
郭艳飞 任群峰*
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老年心血管内科 423000
心血管疾病包括高血压、脑血栓、冠心病等,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生活习惯的改变,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有增加的趋势。心血管疾病病程迁延,治疗难度大,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一些严重的心血管疾病患者,需要在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1]。重症监护室是危重患者治疗的集中场所,患者可以获得全方位的干预和治疗,但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患者容易出现各种负面情绪,影响治疗。患者的疾病和心理状态密切相关,现代医疗模式越来越重视心理的作用,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有利于疾病的治疗。为探究心血管疾病患者在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的心理特点,特选取我院70 例患者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12月到2018年12月的70 例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的心血管疾病患者。所有患者明确研究目的,签署知情同意书,能够配合本次研究。患者中有男性40 例,女性30 例,年龄60-83 岁,平均年龄70.6±5.7 岁。
1.2 方法
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主要包括:(1)抑郁和孤独。由于重症监护室有一定的隔绝性,受时间限制,以及患者病情的影响,患者和家属的交流时间不多,医务人员和患者的交流机会也不多,患者容易陷入孤独。由于特殊的环境,患者会产生孤独和抑郁[2]。重症病房中有许多医疗抢救器械,患者会担心自己的病情,对自己的家庭、生活等产生忧郁情绪,甚至出现轻生的心理。(2)紧张和恐惧。重症监护室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大多发病突然,起病急,病情发展比较快,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患者往往有濒临死亡的感觉,容易出现强烈的恐惧、紧张。患者的病症不同,心理情绪的表现也有一定的差异,不良情绪严重影响患者的病情[3]。(3)期待和依赖。在重症监护室的心血管疾病患者,由于求生意志和身体原因,自理能力差,依赖心理严重。同时期待着能够快速康复,认为要以自己为中心提供服务,对家属、护理人员都有较强的依赖性。(4)焦虑。患者在昏迷醒来后,都会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焦虑,易怒,烦躁,敏感多疑。患者十分关心自己的病情转归情况,容易产生焦虑。患者对外界事物的兴趣下降,负面情绪会影响病情,增加对神经的刺激,从而增加血液中的儿茶酚胺等水平,提高血管的通透性,使病情加重。(5)冲突心理。患者长期受到疾病的困扰,病情反复发作,怕麻烦别人,又希望早日康复,进入一种求生不能、求死不得的怪异心理状态,怕死,又怕给家庭带来经济负担,陷入一种冲突矛盾的心理。根据患者的心理特点,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
2 结果
所有患者在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后,负性情绪明显改善,自杀轻生的倾向为零,焦虑、抑郁、孤独、冲突等心理明显减少。
3 讨论
在重症监护室进行治疗的心血管疾病患者,由于自身身体因素和治疗、环境、心理等其他因素,会影响病情的变化。病情变化越大,越会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患者的心理状态也往往会对病况产生一定的影响,降低预期效果。不良情绪会影响自身激素的调节,通过植物神经系统的调节和影响,产生应激反应,增加人体内儿茶酚胺合成和分泌,导致呼吸紊乱、心率加快、血压上升等,影响疾病的治疗。护理人员要注意观察患者的心理变化,实行相应的护理措施,疏导患者的不良情绪,促进患者的治疗[4]。第一,对于恐惧、紧张、情绪激动的患者,需要使患者保持稳定的情绪。护理人员要向患者讲解心理状态和情绪对疾病的影响,提高患者的认知,使患者保持镇静,顺利开展治疗和护理工作。在急性发作期,患者往往忍受着巨大的身心痛苦,需要分秒必争,立即进行抢救,避免情绪激烈影响治疗过程。注意要向患者普及相关疾病知识和治疗知识,使患者能够加强了解,增强患者的信任。同时,护理人员要保持抢救过程的有序、冷静,使患者树立治疗的信心[5]。及时解答患者的问题,消除患者的疑虑。第二,护理人员要理解患者,尊重患者,重症监护室的患者都是病情比较危急的患者,治疗环境特殊。许多治疗操作有一定的暴露性和侵袭性,会加重患者的负面情绪。护理人员对这些要表示理解,对患者的负面情绪、过激行为表示关心和宽容,给予患者人文关怀。护理人员要加强与患者家属的沟通,使患者家属多鼓励支持患者,帮助减少负面情绪。第三,在护理中,护理人员要尽量消除和缓解患者的顾忌、疑虑心理,向患者讲解各项治疗和效果,以及注意事项。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引导患者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另外,要提供舒适的治疗环境,保持病房整洁,有利于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和心理压力。
综上所述,在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存在焦虑、抑郁、孤独、恐惧、紧张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要掌握患者的心理特点和变化,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促进患者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