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龙腾盛世象,囚牛喜乐章
——漫谈紫砂壶“囚牛”的龙文化情结

2019-08-29路群星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9年7期
关键词:胡琴紫砂壶紫砂

路群星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宜兴紫砂壶诞生至今已有近600个发展年头,在这一过程中,它不断与文化、生活、自然等结合,推陈出新,进而形成了独特的紫砂壶文化体系。纵观历代紫砂壶名作,它们无不承载着文化品位,并在潜移默化中体现出当时的时代和社会特征,这是紫砂壶除了作为茶器这一实用价值以外,更深层次的潜在价值。随着时间的流逝,紫砂壶所被赋予的使命更加丰富,这对于创作者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紫砂壶创作源源不断的素材土壤,而日新月异的时代特性,则将当代紫砂壶的价值魅力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因此,在实际创作中,始终注重挖掘和表现一把壶的文化特性与时代功能,使之真正脱离器皿范畴而成为一种高雅的手工艺品。

紫砂壶“囚牛”(见图1)的创作遵循了其内在的文化使命,综合文化与时代这两个重要元素,整把壶通过造型设计,体现出龙文化内涵和盛世风貌,带给人十分直观的文化与艺术体验感,使朴素的紫砂壶具备一定的价值个性魅力。

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所包含的内容更是丰富多样,传统文化大多承载着中国人的精神追求和情感需求,因此其物象载体也普遍符合大多数国人的认知。在这其中,龙文化尤其独树一帜。中国的龙文化距今已有8000余年历史,源远而流长,龙作为古人的一种崇拜现象,是其对不可思议的自然力的一种“理解形式”,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象征,是中国文化的突出符号,中国人自称“龙的传人”,而龙文化也是承载着人们对一切美好、祥瑞的期盼之情。

“囚牛”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兽,为“龙生九子”之长子。《中国吉祥图说》中描述其“九子之老大叫囚牛,喜音乐,蹲立于琴头”,无论是旧时汉族的胡琴,彝族的龙头形月琴,白族的三弦琴还是藏族的一些乐器上,均有其扬头张口的威武形象,可被视为“囚牛”早期的艺术表现风格。

图1

紫砂壶“囚牛”注重运用紫砂艺术语言来诠释这件作品。一方面,该壶从传统囚牛雕塑中汲取题材,将其与紫砂泥的泥性相融合,刻画出适合表现在紫砂壶上的龙的形象;另一方面,该壶又在壶型上展开创意,配合“囚牛”二字特征,将经典的牛盖造型移入作品设计中,营造出相得益彰又一目了然的艺术效果,优化了整把壶的龙文化氛围。

整把壶形态十分大气稳重,壶身取传统半月形态,平底、圆弧身筒,这样的设计最具稳定性,也从侧面烘托出中国龙文化的强大气派。壶嘴饱满,向前探出,十分有力,壶把呈圈形,取古代胡琴的形态,着重刻画“囚牛”惟妙惟肖的风格,其双目炯炯、龙鬃飘逸,威武之姿一目了然,成为整把壶的艺术与内涵核心。口盖子母线严丝合缝,盖钮为经典的牛盖,好似水牛的鼻子,与“囚牛”之“牛”巧妙对应,使整把壶更具趣味性。

在中国文化中,龙文化始终是艺术创作炙手可热的题材,正因如此,创作这一题材的作品时,壶艺人更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素养,同时能够将艺术和文化融会贯通,才能使作品别具一格。紫砂壶“囚牛”以“龙生九子”之囚牛为题材,但在实际创作中,这把壶不仅提炼了囚牛在神话传说中爱好音乐的特征,而且更将代表性的囚牛胡琴的形态转化到壶型之中,使作品的文化性能得以全方位呈现。与此同时,“囚牛壶”对文化的提炼升华还表现在更深层次的精神境界上,囚牛喜乐章,而龙腾盛世之际,它更是奏响这个时代的美好乐章,一语双关,内涵丰沛。

自古以来,龙的精神多元一体,是中国文化最深层的文化底蕴,代表了不同时代里人们的精神风貌,因而任何一种龙文化相关的创作都不可一蹴而成,紫砂壶更是如此。通过“囚牛壶”的创作,本人深刻认知到文化与时代元素对紫砂壶的相互作用,它们一方面构成了壶艺创作的灵感来源,另一方面又通过具态的紫砂壶来进一步传达内容,而这也是本人在今后紫砂道路上的一个重要的创作方向。

猜你喜欢

胡琴紫砂壶紫砂
穿越皓月的胡琴声
刘少白
此时无声胜有声——论紫砂壶“谦德提梁”的创作
顾景舟洋桶紫砂提梁壶
大巧若拙,大拙至美——浅谈紫砂壶“供春”的传承与创新
论紫砂壶“洞天福地”的创作
大美紫砂,无声的艺术——论紫砂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紫砂壶的自然意趣——紫砂壶“怡情”创作漫谈
如意的语言——浅述紫砂作品“四方如意壶”的创意构造
官中胡琴与角儿胡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