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紫砂壶“大亨仿古”的传承意义
2019-08-29刘冰
刘 冰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中国传统艺术涵盖广泛、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技艺的传承和文化的发展在漫长的岁月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发展轨迹和历史脉络,并且区别于世界上其他的艺术形式。紫砂艺术正是中国传统艺术之林中的一朵奇葩,以宜兴特有的紫砂泥作为原材料,以手工抟泥成型制作,以高温烧制而成茶器,经过水与火的淬炼之后,一把构思巧妙、制作精良、大方质朴、色泽古雅的紫砂壶才能呈现在你的面前。紫砂壶以中国传统艺术文化为根基,在吸取了青铜器、金银器、瓷器等众多器具的造型特色和装饰艺术之后,独具匠心的紫砂艺人们开山立派、继往开来,他们很好地诠释了中国紫砂艺术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发展阶段的文化和传承。
在中国历史上,关于紫砂的起源一直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的越国大夫范蠡,距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了。在今天的宜兴丁蜀镇,还有范蠡和西施的雕塑高高耸立,民间还流传着他们关于发现紫砂泥料,并帮助大家一起烧窑制壶的传说。据考证,真正用紫砂泥料制作成壶的时间,应该是明代正德年间以后的事,现在我们公认的供春首创紫砂壶,也已经有五百多年的发展历史了。明清开始,宜兴紫砂艺术的发展到了井喷时期,不断涌现出了许许多多著名的紫砂大家,如时朋、时大彬、陈鸣远、邵大亨等,还有以顾景舟为代表的现当代紫砂大家,他们的作品各具特色、各有风格、技艺精湛、韵味无穷,都值得我们好好揣摩、代代传承。下面以“大亨仿古”为代表,阐述它对当今紫砂艺术文化的传承意义。
“大亨仿古”是清代紫砂大家邵大亨所首创并且定型的紫砂壶造型,因外形似鼓,所以也叫“仿鼓”,是一件紫砂光素造型的圭臬之作。原壶由上海黄金荣公馆流出,几经周折被无锡博物院所收藏,凡紫砂匠人、壶友藏家,都希望亲眼去看一看原件作品。这把紫砂壶“大亨仿古”(见图1)正是传承临摹大师之作,造型非常饱满、圆润有力、端庄大方、朴素浑厚。壶身像一面扁圆的大鼓,让人观之铿锵结实,壶盖、壶钮与壶身一脉相承,也是以饱满的扁圆形为主,壶嘴、壶把搭配和谐,整器充分表现了传统紫砂壶的古朴雅韵,是向“大亨仿古”致敬的作品。邵大亨,紫砂界熠熠生辉的名字,是清中期嘉庆、道光年间的一代制壶大家,宜兴丁蜀镇上袁村人,他对紫砂泥料的炼制、壶型的设计、制作的技艺都具有非常高超的技术水平,可以说是当时的紫砂制壶第一人。从他身上,我们看到了紫砂的传承并不仅仅是制作的技艺,还有从源头开始,每一步环节都要亲自实践,才能在设计和创作的过程中做到对泥料的属性、设计的思路、制作的技艺等等都了然于胸,成为一位“杂家”型的紫砂匠人。
图1
一代宗师、壶艺泰斗顾景舟在紫砂艺术的传承和发展中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突出贡献,他身体力行地自发梳理了几百年的紫砂发展历史,在他的言传身教和大力推广之下,紫砂艺术广泛发展,繁花似锦,前途光明。这样的一位大师,对邵大亨却格外地仰慕和崇拜。顾老学艺时,就曾大量临摹大亨的传世之作,窥探其中的奥妙,传承其中的精髓。紫砂壶界有这样一句话“宁做三把壶,不配一个盖”,可顾老为一把缺盖的“大亨仿古壶”配盖子的故事也传为美谈,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得到这个差事以后,顾老如获至宝,喜不胜收,终于可以在亲自的实践中领悟和传承大亨壶艺的正脉所在,为此推掉了许多的制壶机会,一门心思地扑在配盖的工作中,可谓废寝忘食、反复研究,终于揣摩出了大亨成壶的创作思想、技巧要领和精气神韵,所配之盖严丝合缝,与壶融为一体、相得益彰,可以看出顾老在传承大亨壶艺的同时,也迸发出了思想的碰撞和灵魂的共鸣,以至于顾老把大亨传器作为精神的寄托和心灵的皈依,离世之前还想再看一眼大亨所制之壶。所以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顾氏仿古壶”与“大亨仿古”一脉传承、一以贯之,让更多的紫砂艺人在临摹经典、传承经典、发扬经典的紫砂道路上,看到了前人所呈现出的制壶态度、制壶技艺、制壶品格、制壶精神,值得我们永远的学习下去,一代代的传承下去。
技艺传承、匠心传承、文化传承、精神传承,是中国传统艺术得以长久不衰、发扬光大的力量来源。一代一代的紫砂艺人紧密结合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创作出了不计其数的紫砂作品,极大地丰富了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和紫砂文化的推广,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大家也都在紫砂艺术史上留下了永远的印迹,正是他们永不熄灭的光辉指引着后来的紫砂艺人生生不息、代代传承,在新时代的紫砂道路上越走越好、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