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紫砂壶“松趣”创意谈

2019-08-29郑美香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9年7期
关键词:花器壶把松树

郑美香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艺术来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所谓“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自然中每个看似平凡的生命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世界,只要细心观察,一朵花、一棵草、一块石都有不同的精神和魅力,让人从中感受到与众不同的生命力。大自然给了我们审美的素材,让紫砂作品更为生动,形象万千,充满了生命的力量和自然的气息,让人在繁忙的生活间隙中也能从一把壶身上感受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生活,仿若置身于美丽的自然中,呼吸着新鲜的空气,眺望着远山和白云,心中顿生平静之感,“看天庭前花开花落,望天上云卷云舒”的情怀油然而生。众所周知,紫砂大致可分为光器、花器和筋纹器,而其中紫砂花器是精彩纷呈的造型体系中最能体现自然特色的一类,花器师法自然,以自然中的花草虫鸟为原型进行设计构思,然而花器也并非简单的模仿,而是艺人通过细心观察,把握事物的形态特征,融入自己的思想和情感,集镂、雕、塑等多种装饰艺术于一体,通过具象的仿真,又不失适度的夸张提炼,写实与写意相结合,力求新颖独特,使作品变得灵动且有血有肉。

紫砂壶“松趣”(见图1)是典型的花器作品,纵观此壶,此壶以圆器为基本形制,身筒以流畅简约的线条勾勒而成,壶身稍扁,敦厚饱满,鼓腹突出,重心沉稳,庄重大气;肩颈转折有力,肩颈线清晰,折角内凹,给人以刚柔并济之感;短颈,圆形壶盖为压盖,与壶口严丝合缝、通转流畅,子母线吻合,盖面平整圆融,微微盈起自然的弧度,壶盖与身筒浑然一体,给人以饱满的张力感;壶钮宛若强劲有力的树桩,疤结突出、斑驳粗糙,体现了历经岁月沧桑的古着感;壶流和壶把以苍劲挺拔的树干为原型,壶流与壶身暗接,自然胥出,圈把与之相辅相成,婉转有力,流、把表面有清晰的裂缝,且采用粉浆的工艺表面薄涂一层绿泥,将树干的肌理表现得淋漓尽致,壶流与壶把相辅相成,提携了整壶的气势,生机勃勃。此外,作品还采用贴塑的装饰技法,靠近壶把处向壶身贴塑松针,松针选用绿泥制作,细密的松针紧挨在一起,紧抱成团,绿意盎然,展现出强劲的生命力。除流、把外,作品选用原矿紫泥制成,颗粒感强,砂而不砾,色泽醇厚古雅,营造出庄重大气之感,作品通过不同泥料的搭配运用,展现出松树强劲的生命力和绿意盎然的生机,丰富了作品的艺术效果,整壶泥料、造型和装饰相得益彰,古雅大气而不失灵动自然,既有简约的提炼,又有具象的仿生,充满了生动的气韵。

图1

中国文化历史悠久,人文精神积淀深厚、博大精深,是承载中华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的载体,也是维系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的文化基础。传统文化除了物质文化、制度文化、风俗文化,还包括精神文化,松树是中国文化中十分常见的文化意象,属于常绿乔木,也有少数灌木,是世界上最长寿的树种之一,作为百木之长,松树在中国文化里是坚韧刚强、坚贞不屈、长寿富贵的象征,与竹子、梅花一同被称为岁寒三友,象征坚贞不屈、不畏风雪的精神。中华民族是一个注重人格道德、崇尚节操的民族,这一点深入整个民族文化心理,表现在整个民族审美意识和文化传统上,“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一直以来,赞美松树的诗词数不胜数,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松树四季常青、苍翠挺拔,其独特的自然属性被人格化,被赋予道德伦理内涵,从而成为高洁品行、不屈性格和高尚人格道德的象征和代表。松树长青长寿、耐寒常青、坚韧挺拔,被称为“苍颜叟”、“十八公”,松叶、松脂、柏叶等也可以养生,延年益寿,因而松树又被作为长寿、清高淡泊的象征,一直以来,人们以“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的对联来为老人贺寿。现代人生活压力变大,人们在追求物质的同时,内心深处又渴望回归自然和田园,紫砂壶“松趣”以松树为题材进行创作,师法自然,既让人感受到返璞归真的意趣,缓解了人们的心理压力,又承载了深厚的传统文化,启示人们学习松树的精神和品质,为人正直坚强。执此壶品茗,在茶香氤氲间,神思逐渐飞远,仿若置身于一片高山上,眼前是挺拔苍劲的松树,千姿百态、造型各异,耸立入云霄,让人不禁折服于它的气度和姿态。

北宋文学家苏轼在其著作《赤壁赋》中说:“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紫砂壶萃取大自然的精华,将自然元素融于其中,通过多种装饰技法的融合,呈现出清新自然的美感,给人以自然的生机和力量,其造型之精美让人叹为观止,可谓巧夺天工,也让人从一花一木中感悟到生命的可贵,领略到深刻的人生况味。

猜你喜欢

花器壶把松树
浅谈潮州手拉壶的造型设计
穿花系列竹编花器
松树郁郁 松树苍苍
浅析《腾飞提梁壶》的创作理念
置胆插花馨 尊觚花器与簪花内胆
蘅皋掇菁藻 毡室伴清嘉 宋代占景盘与管瓶花器再议
瓶花佳趣 古代花器与花事
浅谈紫砂“龙跃神珠壶”的造型及其艺术价值
一粒珠
松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