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谈陶瓷艺术家的博学与创新

2019-08-29陈楚雄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9年7期
关键词:博学陶瓷艺术家

陈楚雄

艺术是才艺和技术的结合。艺术能够形象地表达思想和境界,以及现实和潜在的美。艺术的美源于现实,但通常高于现实。艺术的表现手段和种类很多,其中包括了文学艺术,绘画艺术、书法艺术、舞蹈艺术、音乐艺术、雕塑艺术、戏曲艺术等等。而陶瓷艺术其中又包含了装饰艺术和造型艺术等,是艺术与陶瓷的结合。对陶瓷艺术的探讨,必需研究和分析陶瓷的特性;对陶瓷艺术品传承,需要在一定范围内的学习、领会和掌握;对陶瓷艺术的创新,需要在传承的基础上加以突破。这种突破,不是对原有的抛弃,而是在原有基础上突破,这种突破依靠创新,使原有的得到可持续发展,焕发出青春和活力。

当前的陶瓷艺术,是在过去的陶瓷艺术基础上传承和发展起来的。创新推动了发展,创新是陶瓷艺术家注入知识、思想意识,工艺技术的过程。陶瓷艺术家的博学,不只是学历的高低,更在于汲猎的范围、对陶瓷的喜爱、与同事的交流以及不间断的研究、实践、总结、收获。博学者,通常是知识面广阔,见识深。这些知识,是支撑陶艺创新的因素,能集合相关领域或领域外的知识来解决陶瓷艺术领域的难题,或为陶艺创新提供新点子。当前,陶瓷艺术家的跨界交流和学习,有助于界内创新的发展,有些“不务正业”的活动,可以充实艺术营养。当然,以贤者为师,能够更快地获得精华的学识;博取众长是陶瓷艺术艺术家的成功之道。陶瓷艺术家可以像大海一样,低于平地山野则可容下江河流水,以海的胸怀容纳百川,更能收获知识。纵观古今,许多艺术名家都是博学多才者,陶瓷艺术家也不例外。文化艺术不同其它的专业技术,它需要面对社会意识形态,涉及观点和意境,其艺术表现必须与观赏者产生共鸣,其创新必须是知识与技术的结合。

瓷板:《映日荷花》

一、博学是陶瓷艺术家的内在要求

陶瓷艺术相对其它艺术,有独特的方面。因为陶瓷艺术是以陶瓷为载体,陶瓷艺术必须与陶瓷技术相结合。陶瓷属于硅酸盐类产品,采用矿物料,有时也包含化学材料,经过细化、加工和筛选之后,制备出制作陶瓷的坯料、釉料和颜色料,陶瓷是陶瓷原料经过高温处理后反应和形式的结晶物,陶瓷烧成的过程属于复杂的物理和化学反应过程,其反应结果达到质变。所以陶瓷艺术家必须明确陶瓷的特征,这涉及到了工程学知识。陶瓷作为艺术的载体,使艺术得以展现并长久保存。附着于陶瓷上的艺术,能随陶瓷一起跨越时代。因此,考古学家经常借助古代陶瓷器,找寻古代的政治、社会、文化及艺术信息。艺术选择陶瓷作为载体,能进行平面、主体的多方位展现,如平面彩绘和胜刻,立体雕塑,还可以将形体和花面相结合,达到了形式多样化,花面的五彩缤纷,连接了美术、古代诗词文化。所以说,成功的陶瓷艺术家本身就是博学的,能将硅酸盐制品的工程知识与艺术相融合,创作出具有艺术效果的陶瓷质作品。

陶瓷艺术家必须关注陶瓷工程技术的发展,其中包括原材料的创新,陶瓷质的变化,窑炉等设备的变化,有些艺术人员还直接参与陶瓷工程技术的研究。例如,以瓷釉装饰的艺术陶瓷作品,依靠瓷釉的特性达到裝饰效果,如色调,花纹等。窑变釉使釉面千奇百怪、五彩缤纷,它包括结晶釉、裂纹釉、天目釉等釉面,通过窑炉温度和气氛控制产生变化,是矿化材料在特定环境下的变化过程。如果艺术家未能掌握变化的规律,其艺术创作只能停留在纸面上,而无法在陶瓷上实现。从某种意义上说,陶瓷艺术家必须是“双料”人オ,艺、技需要同步发展,绝不能是艺术的内行,陶瓷的外行。

在制作艺术陶瓷的造型中,必须考虑泥质胎体的干燥、收缩和烧成后的收缩,必须明确造型和各部件在高温烧成中的支承力。如展翅的雄鹰、翅膀在高温烧成中必然下垂,必须采用局部支撑措施;方型的作品,烧成收缩的不均衡和不一致,容易出现变型,必须想办法去克服。巨型的彩绘盘、大花瓶、大鱼缸等作品,在造型和施釉、彩绘等过程中,陶瓷艺术家都需要与其它工程技术人员共同研究探索,使艺术目标能够在奇型和巨型的作品上实现。由此可见,陶瓷艺术家除了艺术构思和创作意境的发展外,还应在陶瓷制作方面掌握一定的学识和窍门。

二、博学是陶瓷艺术创新中的必要条件

传统艺术陶瓷作品的创作中,艺术家主要依靠领域内的知识和经验的积累,也包括技艺的熟练掌握。如潮彩的传统作品,其技术有着独特的内在需求,如果脱离其基本特征,那就不是潮彩。潮彩的创新,首先是题材的创新。时代精神、社会新风,人文环境的改变,都为创新提供了新的题材,这就要求创作者融入当今社会,加强学习、参与社会实践,在自然界和社会现实中观察并提炼出素材;潮彩的创新,还在于充足的材料,引入新的技法,使潮彩传统作品“老树发新牙”。

俗话说“诗画同源”,诗画同属文化艺术。艺术陶瓷的画面也需要诗文的配搭,这就要求陶瓷艺术家必须具有一定的文化艺术功底。许多优秀图画作品,其中赋有诗意;许多优秀诗文,能让人进入画境。画配诗,图文并茂,相得益彰,更具情趣。笔者的印日荷花瓷板画中所提诗句:“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点出荷花之诗韵、道出无限风光之美,也充分表达了作者的意境,使观赏者产生共鸣。笔者从作品的创作中,感受到诗文的情趣和魅力,也领会到陶瓷艺术家的博学,得到了文化素养的提升,对创作和艺术都能起到新的作用。

笔者观赏过吴为明大师的“高坡牧羊”瓷画作品,被其精妙的词句点缀所震撼。颜色瓷釉泼淋于小瓷板上,经烧成后形成黄土高原的画面,在高原的顶处有几只小羊,作者题字命名为高坡牧羊,由羊的渺小反映出高原的博大,此命题与画面相映衬,更是画龙点睛,字不多而精辟中肯。这同玩石的艺人一样,用命名揭示出石头经抽象的形态,使天然的石头形象鲜活起来。艺术家通过长期的实践,形成独特的思维和意境,产生创新的灵感,使作品产生更深刻的内涵。

陶瓷的艺术雕刻,或是画面,又或是诗文,以刀或轮作笔。具有绘画和书法基础的雕刻者,其刀法隐藏着绘画和书法的技巧和精华。当无稿雕刻时,刀随心所走,线条随意所动,笔划线条始终流畅优美。艺术陶瓷雕刻者必须广泛学习绘画和书法,练好纸笔功夫,提高艺术功底。否则、雕刻只能停留在技巧阶段,并无艺术可言。

陶瓷艺术作品中要求作者必须对作品的艺术背景充分领会,如涉及历史和宗教题材的作品,必须符合其历史和属性。这就要求作者对题材背景的研究和理解,必须夯实基础,将题材的要素整合提炼,用一个画面或造型来形象地表达题材所指的内容。在许多作品的创作之前,作者经过了长期而深入的研究。只有自己弄懂、オ能有所表现,这些过程和实践,能使作者增长知识,更加博学。

艺术的研究中,通常产生跨界的研究,在现代社会更是如此。陶瓷艺术的创新,许多是源自跨界的研究。陶瓷本身与文学、书法、绘画、音乐、书法等毫不相干的,而陶瓷艺术化之时,除了陶瓷制作的专用技艺外,其艺术要素都是跨界而来。可以说,陶瓷艺术涉及了多方面的艺术,是艺术在陶瓷艺术作品上的集合体现。因而,博学是陶瓷艺术家进步的一种途径。有些书画精通的艺术人员,在未掌握陶瓷特征和技艺之前,创作的陶瓷艺术作品无法成功,就是因为未能掌握陶瓷艺术的内在规律。要想加入艺术陶瓷创新团队,必须在陶瓷研究方面补课。

《次北固山下》

三、结论

优秀的陶瓷艺术家通常都是博学的,陶瓷艺术创新中需要更多更广泛的知识,也使陶瓷艺术家深感学无止境。人类在实践中进步,陶瓷艺术在传承和创新中发展。无论是界内的深刻钻研还是界外的了解研究,都是对陶瓷艺术创新的支持和推动,并能优化陶瓷艺术人オ队伍,使中国陶瓷艺术馥郁青春与活力的气息。

猜你喜欢

博学陶瓷艺术家
目标明确
载歌载舞话陶瓷——瓷之舞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陶瓷艺术作品
给您推荐两部值得珍藏的宝贵医书·博学奇书
德化陶瓷 闽中精粹
多识由博学博学以成道
“博学”的鹤先生
陶瓷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