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一把金钥匙
——以译林版英语六年级Not very well一课的教学为例

2019-08-28江苏江阴市英桥国际学校华敏杰

小学教学研究 2019年16期
关键词:佩奇文本素养

江苏江阴市英桥国际学校 华敏杰

随着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的权威发布,我国的基础教育正式走向“核心素养”时代。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有学者将其归纳为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个层面。毋庸置疑,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主要通过基础教育阶段各学科的教育教学来实现。如何围绕英语核心素养来设计和实施英语课程,开展英语教学?阅读教学,能丰富学生的英语语言知识,提升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发展学生的英语思维品质,是培养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一把金钥匙。笔者现以参加江苏省“杏坛杯”青年教师教学大比武时执教的Not very well一课为例,尝试探讨在小学英语阅读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以求教于同仁。

一、以语言能力运用为抓手,夯实素养之基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你如果想要儿童变成顺从并守教条的人,你就会采取压服的教育方法;如果你让他能独立地、批判地思考并有想象力,你就应该采取能够加强这些智慧品质的方法。活教育教人变活,死教育教人变死。”教师应在社会情境中让学生借助语言以听、说、读、看、写等方式理解和表达意义,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心智发展,提高综合人文素养。

1.以“看”启动话题

【教学片段1】

T:Look at this picture of my family.This is my husband.He is always very serious just like this,but in this picture,he’s very happy.Why?Because he stays with us.We care about each other.This is my son.Is he cute?

S:Yes.

T:Thank you.He likes watching Peppa Pig.This is Peppa.Peppa has a happy family too.Let’s watch.

设计意图: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对学生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Not very well,是我校正在使用的六年级校本课程中的一篇,它源自小朋友非常喜爱的原版英语动画片“小猪佩奇”,语言地道,情节富有生活化。本节课是四年级上册Unit 8 How are you?和五年级下册Unit 4 See the doctor“看病”这一话题的结合版,充分考虑了学生语言学习的渐进性和持续性。

笔者借助两个“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第一看:“看”教师的家人照片,由教师的儿子喜欢佩奇过渡到今天的主人公佩奇一家,以教师的生活为切人点引入新的学习内容。第二看:“看”动画视频介绍佩奇一家,教学内容与学生们喜欢熟悉的原版动画片相结合,有利于学生模仿和学习语言,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看”引导学生学习和运用语言,为切入文本做好准备。

2.以“听”切入文本

【教学片段2】

T:Peppa,how do you feel?

录音:I’m not very well.

T:I’m sorry to hear that,Peppa.Is it anything serious?

录音:No.

T:Take care.

T:We know Peppa is not very well.She is ill.Luckily,it’s not anything serious.

T:What do Peppa’s family do?Let’s listen .

S:They call the doctor.

设计意图:通过听人机对话,知道佩奇生病了,接着由What does Peppa’s family do?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听佩奇的爸爸和医生之间的电话内容,这是给学生的文本中没有的内容,一是为了训练学生听,二是让学生先预测故事,即让学生在没有看文本之前,先通过想象来推测,再听对话来验证答案,原来佩奇的家人是请了医生来家探望佩奇的病情。“听”启动学生的学习动力,并以此展开文本前的学习。

3.以“读”深入理解

(1)细读:医生关心佩奇,所以很快来到佩奇家。接着提出问题How does Doctor Brown Bear check Peppa?要求学生细读文本第一段,画出关于医生如何检查的句子,来深入理解文章的第一段。在学生获取大量信息的基础上,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读课文,然后巧妙设计并提出细节性问题,“细读”帮助学生把握课文中出现的细节性信息(如图1)。

图1

(2)美读:注重朗读指导,重读、连读、升降调、停顿。“美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音语调(如图2)。

图2

(3)趣读:为了加深学生印象,便于学生理解,更富有趣味性,笔者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经历,加入了文本中没有的一些声音和动作,如教学Stick your tongue out,please和Open wide,please两个句型,分别加入了Er和Ah两个声音拟声词。最后的家庭作业布置的是下载一个英语趣配音APP,跟着原声配音,让学生模仿地道的美语。“趣读”让课堂更有活力。

4.以“写”强化故事

紧跟时代的课堂才是有活力的课堂,因此,笔者将最后的反馈环节设计为现在流行的“朋友圈”。Peppa生病了,然后发了个朋友圈,学生填写本节课的重点字词。学生感觉到所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能有效结合,“写”给文本内容赋予了活力,并将文本的一般现在时转化为一般过去时的表达,“写”提高了学生运用的能力(如图3)。

图3

5.以”说“生发体验

佩奇的朋友来看她,让学生展开想象续编故事,这个开放式的读后活动有利于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发表自己的见解。因此,读后环节的任务设置应既源于文本又高于文本,从而让学生真正做到学有所悟,学以致用。“说”引导学生在活动中积极思考,有效运用所学内容进行语言输出,不断激发学生语言学习的自主性(如图4)。

图4

二、以思维品质激发为关键,构筑素养之型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课堂提问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师生互动最主要的途径。开放性的问题,旨在鼓励学生调动已学的知识进行想象和表达。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中给学生提供了较多说的机会,让输入的语言内化后真正得以输出,不仅启发了学生的思维,而且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

1.导入时提问,激活思维

【教学片段3】

T:Look at Peppa’s face.She is always happy.Because her family cares about her.But how is Peppa today?Let’s ask Peppa.

S:...

T:We know Peppa is not very well.She is ill.

T:If you are ill,what do your family do?

[设计意图]佩奇通常很开心,但今天不开心。这是为什么呢?让学生发散思维问佩奇。接着再抛出发散思维的问题If you are ill,what do your family do?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师通过对文本中两个关键问题的追问,引发了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促进了学生精彩语言的生成,充分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2.重点处提问,启发思维

【教学片段4】

T:Doctor Brown Bear has come to make Peppa better.The doctor checks Peppa.What’s wrong with Peppa?Can you guess?

[设计意图]正式进入文本学习时,由医生看病,引发学生对What’s wrong with Peppa?的猜测。提升思维品质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能运用核心句型,在相同或相似的情境中进行表达,实现语言输出。发散性问题能打开学生的思路,激活学生旧知,充分启发学生的思维。

3.难点处提问,引导思维

【教学片段5】

T:Doctor Brown Bear has come to make Peppa better.He asks Peppa to stick her tongue out.Peppa has just got a rash.

T:What should Peppa do ?Can you give Peppa some any suggestions?

S:...

[设计意图]在第二段文本学习中,由佩奇的苦恼What should I do?引发学生乐于助人的本性,激发他们说的欲望。以大量的语言输入激活已有知识,促进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运用学过的语言知识分享自己的想法。

4.结尾时提问,拓展思维

佩奇发了朋友圈,由问句Can I have some visitors?引出了一系列的回复。医生说:不传染,可以有朋友来看你。朋友们说会带着礼物来看她。在此环节设置开放性的问题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拓展思维,激发学生运用目标语言进行表达的欲望。尽管学生受语言能力的限制,只能混合用中英文来表达,但他们积极思维,大胆想象,说明他们已经真正融入学习活动中了,并努力尝试给出最完美的表达(如图5)。

图5

三、以学习能力的培养为核心,构建素养之域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从教的先生,只管照自己的意思去教学生;凡是学生的教学兴味,一概不顾,专门勉强拿学生来凑他的教法,配他的教材。一来先生收效很少,二来学生苦恼太多,这都是教学不合一的流弊。”教师要坚持“让教于学”,让学生自己去尝试体验,自己去经历掌握方法,只有这样,才会真正拥有学习的权利。学生的学习并不是学生得到了什么,而是学生经历了什么,体验了什么,生成了什么。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1.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节课教师讲得越多,学生自主思考、探究的时间就越少。所以,一定要做到学生会的不讲,学生能通过自主学习弄懂的也不讲。

在教学本节阅读课第一段时,教师注重提高学生自我学习单词的能力,在课中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学习单词的方法,如旧单词迁移新单词的读音,根据自然拼读法来读,不会读的单词也可以向老师或会的同学寻求帮助,等等(如图6)。

图6

教师注重提高学生读图的能力。通过图片学习新单词disgusting,brave,clear up,理解句型It doesn’t taste very nice.并以此告诉学生通过观察文本中的图片可以帮助自己熟悉新单词、理解文本,图片会说话。这样便渗透了阅读方法和策略的教学。学生学会了阅读技巧后,教师完全放手让他们自学后面的一段,训练他们的阅读技能,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2.合作学习的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是同学之间互帮互学、彼此交流知识的过程,它能增进学生的感情,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因为文本第一段是教师带着学生一起学习,已经指导了朗读,教了学习单词的方法,所以文本第二段就放手给学生,学生会的不教。小组合作,排一排、读一读、演一演,提高小组合作的能力。鼓励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积极与他人合作,相互帮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由“以教为主”转到“以学为主”,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营造自由的课堂氛围,改变自身的教学方式方法,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如图7)。

图7

四、以文化品格提高为取向,润泽素养之魂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英语教学能使学生形成一定的文化意识和文化修养,明确正确的文化行为价值取向,提高文化品格。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能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有利于学生进行文化交流。

1.在文化差异中学习

本节阅读课教师提出了一个问题If you are ill,what do your family do?大多数学生会说They take me to the hospital and see the doctor.但文中佩奇的家人是打电话邀请家庭医生到家里来看病。这就是我们中西方文化的不同。通过不同文化内容的学习,学生的视野会更开阔,思想会更丰富。

2.在文化相通中传承

中外文化有差异,也有相通之处。对于共同的优秀文化,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传承。生病时,家人都会对你关心,医生对你关心,朋友对你关心,老师对你关心。国内外都有带礼物去看望病人的习惯。阅读不仅是一个认知过程,也是一个积极的情感体验过程,情感是贯穿阅读教学灵魂的。教师帮助学生从文本中发掘情感因素,体验情感因素,升华情感因素,使文本成为学生生成情感体验的催化剂。这样的阅读教学更加有意义,对学生阅读兴趣和习惯的培养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如图8)。

图8

实践证明,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应始终是学习的主体。精心设计阅读教学过程,拓宽学生视野,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开动脑筋,主动探索知识。将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融入日常的点滴教学行为,能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佩奇文本素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小猪佩奇,一只会赚钱的猪
佩奇去医院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佩奇换零钱
《小猪佩奇过大年》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