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经济学院社会体育专业学生体能现状分析
2019-08-27张杨
张杨
摘 要:体能作为个人体育项目发展的必备要素,体能的良好发展是取得良好成绩不可忽视的部分,本文为海口经济学院社会体育专业学生的体能可以得到长足发展提供最基础的参考。运用测量法、访谈法、数据统计法、文献研究法对海口经济学院社会体育专业学生的体能现状进行研究。从耐力、力量、速度三个方面研究分析发现从14级到11级社会体育专业学生体能呈递减趋势,发展形势不容乐观。体能是社会体育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海口经济学院社会体育专业学生需要改进体能训练方式与方法,以促使体能在训练过程中能够得到不断提高。
关键词:海口经济学院 社会体育专业 体能
中图分类号:G80-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07(a)-0166-02
当前普通综合类高等院校开设的体育专业一般分为体育教育与社会体育。社会体育作为充实体育专业的一个重要分支,其中间所展现的内涵是不容忽视的。目前海口经济学院建立了有自己特色的社会体育专业,教学模式、组织结构、教学管理、场地设施都在不断地规划和完善。
体能与体育生的关系就像鱼与水的关系一样,紧密相连不能分开,体能是缔造运动成绩的基础,整体的竞技能力、技术学习、高负荷训练的保障并且对体育生的心理有着积极作用,有好的体能在从事各种项目运动时都可以游刃有余,并且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损伤,作为体育专业在出身社会后体能也是各单位HR的考虑因素。综上所诉本文从2011级至2014级学生的体能角度出发,研究2011~2014级学生体能的发展现状,找出影响海口经济学院2011~2014级社会体育专业学生体能的因素并提出相关建议。
1 海口经济学院社会体育专业学生体能现状的调查与研究
图1显示,随着年级的升高,速度(100m)的速度逐渐下降,14级和13级的相差较小,说明在步入大二的阶段,练习速度的意识还存在,11级与其他年级的速度相比下降较为明显,分析其原因为11级的学生由于步入大四,受到如找工作、实习等很多因素的影响,使得速度素质下降较快。
图2显示,11级耐力(800m)相对于其他三个年级较差,12级与13级数值相同,但较14级下降幅度较大。
图3显示,在力量(上肢:引体向上;下肢:杠铃深蹲)方面四个年级相差较小,并且在下肢力量的发展上并未呈现出太大的差异。
综上所述海口经济学院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生在速度、耐力、力量的发展上,随着年级的增高,力量下降幅度较小,速度与耐力两项呈明显的下降趋势。体现出随着年级的增高、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与制约使同学们对体能的锻炼意识逐渐下降。
2 影响体能发展的因素
2.1 心理因素
心理智能的表现是运动训练主要的针对目标,身体心理是不可分开的,心理智能包括心理素质和智力因素,两者都是影响和制约身体机能,身体素质相关方面的重要元素。
体育专业学生进入大学后,随着参加比赛数量减少、体能需求减少出现了逐渐降低体能训练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支配着其思想与身体使得体能逐渐下降甚至降低到与非体育专业学生一样的体能状态。
2.2 自身素质因素
自身素质表现为先天的运动能力,为在进行专业训练前体现出的体育能力。多数体育专业学生在高中时为了达到升学的目的从而选择体育。在这之前其本身体现出的体育能力或许不佳,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使其体能状态得到提升,达到升学的要求。但因其体质在体育专业方面有所欠缺,在升入大学后无法达到以前的训练强度,使得体能再次恢复到其从事体育专业之前。
2.3 地域差异、气候条件因素
受到气候条件的影响每个地区在体能训练方面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例如:北方的寒冷天气在一年中的比例较重,在进行体能训练时为了避免队员受伤,教练会加大有氧运动的比例,这样无形中对耐力的练习有了积极的作用。
2.4 对事态度因素
随着年级的升高,经历、阅历的增加,发展目标的改变与各方面压力的增加,使得以前可以专心体育专业发展的态度渐渐改变,不在致力于体育专业,而是从各个方面发展,为自己大学毕业后寻找更好的途径。
3 意見及建议
体能作为体育项目发展的重要基石,体育人要时时将体能训练放在第一位,并且体能的积累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气呵成。在地域、气候等一系列客观条件的影响下也应该坚持体能训练,使自己成为一把可以随时出战的利剑。
在体能发展的过程中,做为一名体育人应该克服一切影响因素、主动调节使自己更好地投入体能训练。海口经济学院社会体育专业的体能发展要注意均衡,避免成为一只脚站立的巨人,可以做到一专多能,借鉴其他学校的好处取长补短,使得海口经济学院的体育专业学生得到长足发展。
为使体能训练过程顺利,要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思想,使其认识到体能对于体育训练以及自身的重要性,加强学生的认同感,对心理进行疏导避免出现抵触心理,使其自觉积极的参加体能训练。
4 结语
体能是体育这座大楼的奠基石,是体育人这一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对海口经济学院体育专业学生的调查研究中发现,个人对体能重要性这一认识有待提高。希望随着学生们的认识与阅历的不断增长,可以充分认识其重要性,增强体能训练,完善自身素质。
参考文献
[1] 诸杰,孙蔚,张晓娟.从态度结构的角度分析高校大学生对体育专项课的选择[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2(S1):182-184.
[2] 张建,史东林,李光军,刘超.“体能”概念研究综述[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3(2):142.
[3] 刘志伟.郑州市高校体育专业学生体质状况调查研究[J].少林与太极:中州体育,2014(3):48-50,47.
[4] 冯浩,徐涛.影响大学生身体素质的不良因素与干预对策[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6(12):102-103.
[5] 田文学,田学礼.体能与体能训练的系统结构分析[J].安徽体育科技,2009,30(1):23-26.
[6] 王芬,侯会生,徐庆雷.借鉴国际现代体能训练理论与实践,促进我国体能训练科学化水平的提升[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34(1):104-106,128.
[7] 王兴,司虎克.体能训练理论与实践科学化探索[J].中国体育教练员,2003(1):8-10,48.
[8] 谢红春.社会体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
[9] 许之屏,雷小焕,金育强.体育专业大学生的情绪智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1,30(4):62-64,68.
[10]殷恒婵,陈勇嘉,杨俊茹.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特点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5):156-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