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视域下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研究
2019-08-27赵丹
赵丹
【摘 要】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一重大论断。正确理解新时代,需从历史、社会、人民、民族、世界五个维度具体把握。要完成新时代的历史使命,必须注重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这是实现一切目标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证。应以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为首要任务;以党章为根本遵循,推进形成健康良好的党内政治生活和政治生态;不断锤炼党性,提高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
【关键词】新时代;政治建设;政治生活;政治生态;政治觉悟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9)06-0034-03
一、新时代内涵的五个维度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要全面、正确地理解新时代,需从五个维度来把握。
第一,从历史维度看,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
20世纪上半叶,救亡图存一直是时代主题,中国共产党最终成为执政党,是历史的必然选择。20世纪下半叶,改革与发展逐步成为时代主题,我们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同样是历史的必然选择。进入21世纪,中国基本建立起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不断提高。特别是近几年,中国的发展特别是在经济方面的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而这样的成就,是在世界安全形势日趋复杂、经济发展动力不足的外部环境下,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内部环境中取得的,这更突出了成就的来之不易,突显了党的执政能力之强。历史的车轮永远不会停息,新时代的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体现的是对时代脉搏和发展态势的精准把握。我们将在现在有成就的基础上,在党坚强有力的领导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更好。
第二,从社会维度看,新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
“小康社会”是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初期提出的战略构想。它有不断发展完善的空间。我们对“小康社会”的认识和理解也的确是与时俱进的。2000年10月,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我国从新世纪开始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有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提法。“建设”与“建成”虽然只有一字之别,意义却大为不同。“建设”重在过程,“建成”突出结果,这种表述上的调整彰显了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实现社会发展目标的信心和决心。当前,我们正处于攻坚克难的重要关头,要按照党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的各项战略部署,扬长补短、勇往直前,使这一伟大奋斗目标能够如期实现,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我们在新时代的任务光荣而艰巨,具有特殊的重要性。
第三,从人民维度看,新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充分说明人民幸福才是国家发展的终极追求。无论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还是新时代的主要矛盾,也都是以人民为中心、以满足人民需要为目标的。社会主要矛盾决定了我们的根本任务,就是在国家富强的基础上实现人民幸福。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目标,解决了人民的基本需求问题。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不会止步于此,还有从“有”到“优”的需求,这与社会主义要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这一重要价值追求是高度契合的。新时代我们要把解决社会差距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向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方向努力前行。
第四,从民族维度看,新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中国是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是关系到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是全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先后陷入了抵抗外族侵略、打倒帝国主义以实现民族解放、打倒封建主义以实现民族振兴的斗争中。我们没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先进的武器装备、足够的军事人才可以依靠,我们能靠的只有团结,而我们也正是依靠着团结的力量才赢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使中华民族在危难中站了起来。进入了现代,自立、自主、自强成为中华民族的奋斗目标,各族人民坚定不移听党话,团结一致跟党走,使中华民族在改革开放中初步富了起来。而今,我们有了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实现这个伟大梦想,更离不开民族团结这一重要基石。各族人民要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和睦相处、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砥砺前行,通过不懈的努力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使中华民族在站得更稳的基础上站到世界舞台的中央,在富得更实的基础上实现全面脱贫,在强得更全的基础上向更高的水平迈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第五,从世界维度看,新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几十年来,中国的国家独立、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令全球为之瞩目,在全世界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研究中国道路、中国模式的热潮。我们取得的成就是有形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它们构成了“国家硬实力”;使我们取得成就的思维方式和治理方法是無形的,它们构成了“国家软实力”。新时代我们不但要继续依靠软实力去增强硬实力、争取更大的成就,还要进一步发挥软实力在全世界的影响力。毛主席曾经提出,“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我们不会像有些国家那样在其他国家强力推行自己认为合理的模式,但对于许多国家特别是与中国情况相似的发展中国家而言,中国道路的成功本身就是一种示范。不仅如此,中国在短短十年之间从世界第七大经济体跃居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与其他国家相比至今仍显示出旺盛的发展势头。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在新时代有责任更有能力为全世界、全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
二、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正确思路
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肩负着伟大的历史使命,这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完成新时代的历史使命,加强党的建设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更是做好一切工作的保證。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要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在第一位,因为政治建设是最基础最根本的,决定着党的建设的方向和成效。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应当遵循以下思路:
第一,以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为首要任务。马列主义传入中国之后,毛泽东结合当时党内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的思想。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提出“党中央的权威必须加强”,绝不能搞“你有政策我有对策”,“那个东西害死人”。[1]实践证明,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在任何时期都是生死攸关的大事。特别是十八大以来,我国的改革进入攻坚期,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也在加剧变化,我们党所面临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都更加复杂,在新时代,党担负着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这些都要求我们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强大有力。要实现党强而有力的领导,一方面要不断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另一方面就是要确保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这样才能确保党的方针政策能够得到及时的落实,党的各项工作能够得到有效的推进,最终实现我们的目标。
第二,以党章为根本遵循,推进形成健康良好的党内政治生活和政治生态。党章是党的根本大法,是全体党员都必须遵循的总规矩。一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都高度重视并反复强调严格遵守党章的重要性。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再次强调:“全面从严治党首先要尊崇党章”,并把对“维护党章、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情况的监督检查”视为“确保党的集中统一,保证党中央的政令畅通”的重要前提[2]。在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必须以党章为根本遵循,形成全体党员恪守党章的良好局面。这不仅是强化党的执政权威的重要保证,也有利于推进形成健康良好的党内政治生活和政治生态。党章第五章第三十二条对党的基层组织的基本任务作出了规定,对党员的工作、学习、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的方式都有明确的说明。按照党章的要求规范地开展各项党内政治活动,必然能够营造出“积极向上、干事创业、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扎扎实实把党和国家各项工作落到实处”[3]。
第三,不断锤炼党性,提高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党员的政治觉悟是党员在政治生活实践中领悟政治问题、明辨政治是非的能力和水平。早在2012年,习近平总书记就提出领导干部要“增强政治定力和政治敏锐性”,不断提高政治觉悟。2017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研讨会上提出要“注重提高政治能力”。政治能力是党员运用政治知识和经验取得政治绩效的能力。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的提高要依靠加强党性锻炼来实现。新时代加强党性锻炼,要注重理论学习,对国家发展目标和状况有准确的把握;坚定政治信念和政治立场,提高政治敏锐性;提升道德修养,提倡共产主义道德,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培养正确的是非观;增强纪律观念,在思想上行动上自觉同党中央保持一致,使党的各项工作安排得到顺畅的贯彻执行。党员干部要通过持续不断的党性锻炼,使自身在主观思想上对党忠诚,在实际行动上为党分忧,在具体工作上为党尽职,把为民造福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3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发表重要 讲话强调 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依规治党创新体制 机制强化党内监督[N]. 人民日报,2016-01-13.
[3]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六次集体学习 时强调时时铭记事事坚持处处上心以严和实的 精神做好各项工作[N]. 人民日报,2015-09-13.
[责任编辑:马雅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