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要义

2019-08-27康德颜

世纪桥 2019年6期
关键词:生态文明思想和谐共生习近平

康德颜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生态文明建设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阐释了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内涵和核心理念,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理论体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本质要求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核心要义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强调人与自然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关键词】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核心要义;和谐共生

【中图分类号】D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9)06-0013-04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生态文明建设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阐释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内涵和核心理念,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理论体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本质要求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核心要义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强调人与自然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当前面临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生态问题。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模式面临不可维继的局面,促使我们必须转变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不断强调树立生态文明理念的重要性,2012年12月的广东考察、2013年5月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2013年7月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的信、2015年9月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2016年1月省部级领导干部研讨班上的讲话、2016年5月科技创新大会上的讲话等。由此可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体系和实践要求中的地位之重要。2018年5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其中首要原则就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把人与自然视为生命共同体,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习近平2016年在省级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强调“人因自然而生,人与自然是一种共生关系,对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只有尊重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这个道理要铭记于心、落实于行。”因此,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三者是有机统一的整体,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理念,这一理念的核心要义在于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就是使自然在为人类提供生产、生活所需要的自然资源和生态功能的同时,还能够自我维护、自我修复、自我净化,保持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永续发展的能力。

一、尊重自然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前提

尊重自然是正确认识自然的前提。历史上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大体经历了原始文明的敬畏和被自然支配阶段、农业文明的依赖和有限利用阶段、工业文明的征服和改造自然阶段。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自然决定了人类与自然相处的方式,从人类早期作为自然的奴隶到工业文明成为自然的主人,从接受自然安排的宿命论到人定胜天的豪迈情怀,人类从服从自然到改造自然使之服从人类的意志,人类的自然观也在不断的变化。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提出“自然是生命之母,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论断。尊重自然是对传统自然观、特别是工业文明时代机械自然观的颠覆。尊重自然不是自然宿命论,畏惧自然,臣服自然,在自然面前束手无策;也不是无视自然、漠视自然,不做积极的改变;更不是凌驾于自然之上,控制自然、任性而为;而是尊重自然的内在规律,尊重自然界生物平等的生存权,在尊重的前提下,合理的利用和改造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人类可以认识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必须以尊重自然、呵护自然为前提,而不是凌驾于自然之上。

尊重自然是马克思生态自然观的内容。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自然界,就它自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这就是说,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处于持续不断的交互作用的过程的人的身体。”在马克思看来,不是自然界依靠人,而是人依靠自然界,马克思重新肯定了自然界的优先地位。恩格斯也认为,人是自然的组成部分。因此,人与自然是一体关系,同生共存,人类中心主义割裂人与自然的统一性,盲目的认为人是自然的主宰,可以对自然为所欲为,事实证明这一观点是荒谬错误的,是造成当前人类社会生态危机的重要原因。自然界万事万物依据自身的运行规律而生存,在人类产生之前已然如此,人类产生以后与自然相依相伴。人类应该意识到,自然孕育了人类,也像母亲一样给予人类生存的全部需要,没有人类自然依旧存在和按照自身的规律运行,而人类却无时无刻不依赖开自然,依赖自然界给予的空气、水、食物等基本条件而生存,依赖自然界提供的树木、鲜花、阳光等生态空间而生活。因此,马克思说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中并且和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所以,人与自然的关系应该是建立在尊重基础上的合作关系。

尊重自然是解决新时代生态问题的出发点。自然观的形成具有时代性,都受当时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的深刻影响。传统的工业文明带来经济发展和繁荣的同时,还引发了全球的生态危机。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得益于GDP这根指挥棒的作用,GDP 作为20世纪伟大的发明之一,它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的问题,如资源的浪费、环境的破坏,片面追求经济指标,忽视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对就业、民生问题反映不够等。2018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工业文明的传统自然观作祟,片面追求GDP是重要的原因。习近平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当前我们所遇到的生态问题,其实质是人与自然关系出现了问题。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要义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其中尊重自然是认识人与自然关系的前提。尊重自然是承认自然的主体地位,承认自然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承认人类的活动要在不违背自然规律的基礎上进行,承认自然资源与环境的承载力是人类活动的极限。中国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期,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受到各种冲击,要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首先要在全社会范围内建立起尊重自然的理念。

二、顺应自然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必然选择

顺应自然是人类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上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必然选择。顺应自然就是要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在自然允许的限度内利用和改造自然,不做超出自然承受能力的事情,而是顺势而为、趋利避害。这就需要我们对自然规律有深刻的认知。

顺应自然与中华传统生态观和谐相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源泉之一就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华民族延绵几千年的生态思维。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最本质的精神就是善待自然、顺应自然;道家的“道法自然”而“无为”,就是肯定自然规律的存在,在此逻辑上提出法自然、顺规律,就是要按照万事万物固有的本性而发展,减少人为的干预甚至不干预,即“无为”,而道家的“无为”又不是完全听命于自然而无所作为,道家并不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而是顺规律而为,不是以人的主观意志而为,更不是为所欲为;佛家的“众生平等”的思想,认为“山川草木悉皆成佛”,视花草树木、飞禽走兽、山川河流等万事万物皆有生命,与人类平等。这些思想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人与自然的关系,顺应自然的行动,是中华民族得以传承的重要原因。

顺应自然是人类在有限理性和有限能力制约下的明智选择。自然界是复杂的生态系统,万事万物有其自身运行的规律。原始社会人类对很多自然现象认识不清,因此畏惧自然、臣服自然。随着科技不断进步,人类对自然的认识不断深入,尽管如此,许多自然现象目前为止我们还是无法全面准确的解释。因此,与自然相处之道就是充分认识、尊重自然的基础上,顺应自然。遗憾的是许多情况下,人类意识不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重要性,在自然面前显示人类的征服欲。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了报复。”相反,顺应自然却可以得到大自然的回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特别提到都江堰这一人类顺应自然的杰作。中国古代秦蜀郡太守李冰,因天时、就地利,在修筑都江堰时依当时岷江水流的特点,在岷江的中心修建分水鱼嘴,将岷江水一分为二,同时修建飞沙堰,调节内江水量,保证内江灌溉区的安全,使我们历经沧海桑田依然能够看到今天的“天府之国”。正是我们的先人顺应了自然,才成功的解决了当时的水患问题,不仅如此,还巧妙的运用自然的力量,富养了成都平原的一方百姓,使得都江堰这一人类顺应自然的伟大杰作,在2000多年后依然与人类琴瑟和谐,发挥作用。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湮灭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曾经辉煌的文明,如古希腊、小亚细亚地区的文明,古埃及、古巴比伦文明,以及中国古丝绸之路上的楼兰文明等,都因生态的破坏而消失了。恩格斯曾经说过,人之所以能比其他生物强是因为人类能够认识和运用自然规律。因此,顺应自然是尊重自然的必然结果和具体体现,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保护自然的有效途径和重要内容。

三、保护自然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实践导向

保护自然是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理念的实践导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让自然生态美景永驻人间,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自然界是一个结构有序、状态稳定的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修复能力。人类进入工业化时代,生产力的巨大进步对自然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使得自然界的自我修复能力跟不上人类发展和破坏的速度,导致生态问题日益严重。保护自然就是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在自然可以承受的限度内,合理高效的利用和开发自然,减少对自然的伤害,维护自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和修复能力,保护生态平衡。作为率先步入工业文明的发达国家,已经意识到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及其可能的严重后果,在环境保护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政策,限制人类对自然的无序开发,野蛮掠夺,对造成的危害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补救。我国作为发展中大国,改革开放40年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生态环境问题也是当前和今后发展中一大亟需解决的难题。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在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基础上,提出一系列保护自然的具体制度和措施,使得保护自然的理念可以落实于行。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的土,土的命脉在树”。2017年又把“草”作为一个要素加了进去,因为草地占我国陆地面积的41.6%。习近平总书记的“山水林田湖草”环境保护系统观,基于自然界的各种要素是相互联系,互相影响形成的一个整体,要求我们在认识和处理这些问题时,一定要有系统思维,一定要树立大局观、整体观、长远观来解决这些问题。我们以前对环境的问题的治理是从各个职能部门的角度处理,一直也没有处理好,就是缺乏系统思维。习近平提出自然保护的系统观,增强了保护的整体性、协同性,大大提升人类保护自然行动的效率和效果。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以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题的决定》指出“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决定》中提出18项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涉及到源头保护、过程严控、结果严惩。最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充分体现在2015年国务院制定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中,《方案》提出构建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以及建立空间规划体系、健全环境治理体系、完善生态文明绩效评价和责任追究制度等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的市场体系共八项生态文明基础制度,构成生态文明建设的“四梁八柱”,以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为生态环境保驾护航。但是由于传统发展思维的根深蒂固和传统发展方式惯性影响,生态文明制度的落地还存在很多困难。因此,中央启动环保督察巡视制度,这是中央为保护生态环境启动的一项重大制度,从2016年启动第一轮巡察,到十九大之前结束,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环保风暴的到来,不仅督查企业,更重要的是督促政府和官员,转变过去“唯GDP论”的思维,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第一轮环保督察共问责1.8万多人,其中400多人受到法律的制裁。环保督察巡视制度起到了很好的警示作用,是在制度和法治的框架内保护生态环境的突出范例。此外还有划定生态红线、建立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等,都是落实以制度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实践。

总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要义就是要把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三者作为有机统一的整体,以尊重为前提,以顺应为策略,以保护为导向,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既是解决当代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本出路,也是实现新时代奋斗目标的关键。建设生态文明,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关乎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民生福祉,关乎美丽中国愿景的实现,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铭记于心,落实于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参考文献:

[1]黎祖交.论人与自然的关系——兼论人为什么要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J].绿色中国,2016,       (15).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   文明建设论述摘编[M].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10).

[3]常纪文.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内涵与时代   贡献[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8,(11).

[4]魏华.卢黎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内涵、特征   与时代价值[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3).

[5]周光迅.李家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价值引    领与当代意义[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8,(9).

[责任编辑:褚永慧]

猜你喜欢

生态文明思想和谐共生习近平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论毛泽东生态文明思想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资本论》自然生产力观点的新发展
机理·思维·特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三维审视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路径探讨
标题党
基于遗址保护的城市和谐共生机制研究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与生态思想探析
神圣的复兴 精美的定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