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朗读训练

2019-08-27叶开秀

新教师 2019年6期
关键词:理解课文语气课文

叶开秀

核心素养的内涵是指学生终身发展所必备的品格及关键的能力。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进而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提供有力的支撑。朗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起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朗读不仅是一种极为重要的阅读方法,还是一种阅读能力,是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语言文字、培养语文素养的重要手段。《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每一个学段都提出了“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要求。那么,如何抓好学生的朗读训练呢?

一、正确朗读,培养兴趣

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朱熹曾说: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牵强暗记。多读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正确地朗读就是用普通话流畅地读出来,读准字音,读顺句子;朗读过程中不添字、不漏字、不磕绊,不能读错字音,不颠倒重复字词,做到声声清脆、字字分明,达到文畅气顺的地步。笔者要求学生在朗读中使用一些固定的标号进行识别标记,如停顿、拖音、上扬、下降、重音等,都用不同的标号记录,让学生逐渐养成正确朗读的习惯。小学生有很强的向师性,他们信任教师、崇拜教师,喜欢模仿教师的一言一行,且模仿能力极强。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多范读,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还可以使学生在模仿中领悟如何断句、如何停顿,领会语气的变化。几年来,笔者坚持对课文中的优美词句进行范读,从中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如在教学《瀑布》的第一节时,笔者用抑扬顿挫的语调进行朗读。“还没/看见/瀑布(停顿较短)先听见/瀑布的/声音,(停顿稍长);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叠叠”读得重、慢)让学生通过节奏的变化,感受到祖国山川的秀美。学生如觉得教师读得很好听,读得正确,便会急于模仿,慢慢就会对朗读产生兴趣。

二、熟练朗读,理解品味

特级教师贾志敏曾经说过:“朗读既是语文素养,也是学习方法。抓住朗读,就抓住了语文的一半。语文素养高不高,就是看孩子的语感。”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只有通过熟练的朗读,学生才能进入文本的世界,在脑海中再现课文所描写的事物、情景、场面,与课文中的人物对话;才能体会到课文的人物美、情感美、意境美;才能感受到课文的起承转合、气象万千;才能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和心境;才能从感性上、直觉上对文本进行消化与吸收。从而达到培养和提高语文素养的目的。如在学习《黄继光》这一课的第5自然段时,笔者引导学生通过反复地朗读,读出黄继光愤怒和坚定的语气,从中来理解黄继光对敌人的恨和对完成任务的坚定信心,从而理解后面“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枪口”的壮举。又如诗歌《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第1、2节的“贫穷落后困扰着人们,现代文明是那么的遥远、渺茫”。笔者用低沉、缓慢的语调进行朗读,让学生初步感受到人们对这种贫穷落后面貌的无可奈何和失望的心情。诗歌的第3节“啊,只不过短短的几年时光,变化超出人们的想象,祖国边陲的这座村庄,奇迹般地改变自己的模样”,教师读得较轻快,让学生通过节奏的变化,感受到这个小山村变化之大,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三、情感朗读,体验意境

朗读是由外而内的吸收,是理解,是内化,是获取知识的过程,是语文教学的重要训练点,朗读训练要体现讀通、读熟和读出感情的层次。一篇课文要教给学生的内容很多,如何设计和传授课文内容,这就涉及文本的核心价值与语文的核心价值。而此时,我们语文教师要做的就是提炼,从文本的核心价值中挖掘语文的核心价值,这种价值就是通过朗读训练来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和表达能力。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说: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激昂,委婉处还他委婉,务必尽情地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了作者当时说了些什么,而且还能与作者的心灵相通,唤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如在学习《小珊迪》一课时,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笔者指导学生对小珊迪又冷又饿的情景进行想象,理解他在“请我买火柴”“请求我买火柴”“乞求我买火柴”时的三种不同语气,把自己当成饥寒交迫下的小珊迪,感受小珊迪这时候的内心活动,读出真情实感。又如在学习《你们想错了》一课时,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笔者指导学生分别模仿方志敏和两个士兵的语气,并将两个士兵希望发大财、不甘心、不相信的语气读出来。学生在朗读中扮演的角色不同,朗读的语气不同,感情也就不一样。学生在朗读中既感受到了言中之情,又陶冶了情操。

四、个性朗读,自主感悟

读书并不是“染之苍则苍,染之黄则黄”的过程,不同学校、不同年级、不同学生,由于所处的生活环境不同,理解水平不同,所站角度不同,就会对文本产生不同的情感与感悟。因此,有人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个性朗读是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心灵对话,是每个学生对文本进行解读之后的真情倾诉,是学生在体验课文所描绘的情景和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后用有声语言来表达自己感受的个体行为。学生在朗读中所自然流露的情感,来自于学生对课文的个性化理解。因此,在朗读训练中,教师要为学生的个性朗读创造主动选择的条件和机会,不要以自己对文本的处理来代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而应该珍视每个学生的独特感受,有意而巧妙地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朗读实践中,完成对文字符号所承载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具体内容、主题思想,以及它所渗透出来的情感、意境、韵味的感知和领悟。同时,教师还要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多元朗读,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己认可的语气,读出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教师在训练、指导学生把握朗读语气时,要结合课文具体内容,不要过多地提要求,不要强求整齐划一,只要学生对语言文字有自己的理解,对文本表达意图有自己的领悟,就要让学生自由大胆地读出来。“你觉得课文哪些句子写得最美?读出来给同学们听听。”“把你最想读的段落或句子读出来,让大家分享。”“这篇课文你认为该怎么读就怎么读,把你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通过朗读表达出来。”课堂上,教师先用一点时间让学生练读,然后再让学生读给大家听,这样的个性朗读,学生的热情最高,读得也最带劲、最用情。

朗朗书声,如春雨,润泽着学生的成长。让我们把握朗读这个阅读教学的根,加强朗读训练,在朗读声中和学生一起徜徉于语言文字的海洋,从字里行间去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作者单位:福建省南平市教师进修学校   责任编辑:庄严)

猜你喜欢

理解课文语气课文
明知故问,加强语气
新编《小老鼠上灯台》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注意说话的语气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