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讲道理”的数学课堂初探

2019-08-27宋惠星

新教师 2019年6期
关键词:讲道理道理情境

宋惠星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和数学核心素养理念的推进,笔者反思在日常的數学教学中,教师常是通过“复习铺垫—例题讲解—习题巩固”等几个环节教授给学生数学知识点、数学方法、解题技巧,问得最多的一句是“你们听懂了吗”。在教师眼中,学生只要知道怎么做,然后通过反复练习就可以获取高分,而不必究其理、察其因、追其根、溯其源。殊不知,这样的数学课堂,实则为无效的数学课堂。数学既是一门学科,更是一门艺术。一节好的数学课,不仅要有知识的传授,更要有道理的探究,思想的碰撞,智慧的启迪。

一、“讲道理”缺失的原因

“讲道理”是数学的本质特点,数学学科的定理、法则、算理等知识的产生及发展,其背后都蕴含着深刻的数学道理。然而,现实的数学教学总是造就“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学生。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教师专业素养限制,教师不会“讲道理”。

由于小学教师队伍结构矛盾突出,部分教师自身素质偏低,具有专业知识结构和专业素养的教师较少。近几年,虽然教育工作者的整体素质有所提高,但在理论水平和修养方面,仍有不足之处,出现教师职业倦怠的现象也阻碍了专业队伍提升的步伐。这样的小学数学教师自身不懂“理”,更没有能力向学生讲清数学之“理”。

2. 应试教育模式所迫,教师没空“讲道理”。

当下仍然有部分学校受困于应试教育模式,使得教师和学生对分数产生过分的执着追求,使得教师在课堂上赶进度、赶时间进行硬性教学,而忽视了对学生自我学习能力、自我探究能力的培养,忽视了课堂上学生自我发现、自我感悟的环节设置。

3. 教师评价机制所累,教师不愿“讲道理”。

当前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评判标准仍有不合理之处,受此影响,教师追求学生升学率、平均分的现象仍较严重,造成教师不愿说理、不想说理。在课堂上,将题目求解过程讲清楚成为数学教学所追求的目标,而对学生个性的开发、人文的关怀重视不够。教师成了课堂的主导,没安排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拓展思维,久而久之学生也贫于思考、缺乏课堂活力。

二、“讲道理”的多维角度

着眼于数学教育的现状,数学课堂何不“懒”一点,课堂上教师不要讲得“太清楚”,做一个“讲道理”的教师,做到教学润物细无声,道理心中生。要做一个“讲道理”的数学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教师自我明理,揭示数学本质。

教师首先要提升自己的数学专业素养,先理清课堂教学内容涉及的数学定理、公式、概念,以及在本章节的地位和作用,从而设计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教学过程应以活动为支撑,抓住学生认知误区、思维盲区和存在的内心困惑,引导学生感悟数学之“理”。

例如,在教授“混合运算”这一课时,笔者首先预设问题:“50-20×2,这个算式从左往右算行吗?”学生回答:“不行,要先算乘除再算加减。”此时,笔者追问道:“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学生有的说预习时得知的,有的是看课本上的算法却无法说出算理。这时,笔者继续抛出主题:“这节课我们学习混合运算中先算乘除,再算加减的道理。”笔者适时于学生思维困惑处,点燃学生思维火花,同时利用学生在日常的生活购物中已有类似算法经验,为学生创设购物情境:“买两个20元的文具盒,付出50元,该找回多少钱?”学生对照具体的购物经验,说出了要先算20×2,先求出两个文具盒的价钱,再求出需找回的钱。可以看出,抓住教学内容的本质,利用生活经验场景来拨动学生思维,解开困惑后,学生更易学得运算法则的道理。教师运用合情合理的数学问题引起学生的数学思考,将数学回归本原状态,通过揭示数学本质,理清数学道理所在,而非停留在表层算法层面上,长此以往,学生数学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将达到更高层次的发展。

2. 构建和谐互动课堂,经历探究过程。

教师要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构建一个让学生自我独立探究的情境,创设一个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讨论交流的数学课堂,从而让学生勇于实践,在实践操作中思考,在言语沟通交流中明晰算理,在探究思辨中明理,给学生提供展现思维的平台。

例如,乘法分配律是四年级数学学习中的重难点,很多学生会出现运算错误,究其原因是不明白其中的算理。其实,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会经常碰到类似的运算情境,教师可以依托生活中的购物经验创设情境。笔者提出:“每支钢笔25元,购买14支,一共多少元,请同学们算一下。”有的学生会利用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经验,将14拆分为10和4分别与25相乘,最后再相加得出总数。也有学生出现对分配律的不明之处,这时笔者适时引导进行教学。这样依托购物情境,让学生依托生活经验明晰数学之理,课堂教学也取得较好的效果。

3. 关注内心体验,凸显学生主体。

教师应关注学生内心体验,与学生共同经历探究的过程,让学生感悟发现的快乐,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1)教师要学会尊重。教师应以和蔼的态度对待学生,摒弃高高在上的态度,平等地与学生交流,学生获得心理安全感后,就勇于表达自己意见,大胆与教师进行交流,简约朴实的师生对话,才会真正解放学生,为学生数学学习提供持续动力。教师用学生的眼光,站在学生的角度把握教学内容,营造和谐平等的教学课堂,学生就容易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角。

(2)教师要善于倾听。教师要安静聆听学生的诉说,善于倾听学生内心的声音,让心与心默默靠近,情与情悄悄生长。教师应当一个倾听者,留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和空间“讲道理”,并在学生思维困惑处适时点拨,引导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中主动参与、主动求知。学生能准确地表达思维、明晰道理,才是教师应当追求的、充满生气的、灵动活泼的理想课堂。

(3)教师要适时留白。教师在课堂中要有耐心,给学生充足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教育是门慢的艺术,很多时候学生没有把道理讲清楚,教师就迫不及待地公布答案,道理被“扼杀”在教师的迫不及待中。教师应适时启发和引导,多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思维的空间,适时营造氛围让学生探知算理形成过程,深刻理解知识点的本质,明晰其数学之理。

(4)教师要及时赏识。渴望表扬是学生的天性,教师在课堂上要及时捕捉每个学生的闪光点,给予恰当的激励表扬,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和数学思维。

总之,我们的教学要摒弃“满堂灌”的传统教学策略,提升自身专业素养,让学生自己去思考,乐于动手实践和开口表达,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热情,从而构建一个“讲道理”的数学课堂。

(作者单位:福建省闽侯县祥谦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讲道理道理情境
道理都懂,为什么过不好这一生?
“讲道理”的面包
不好听,却很有道理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怎么跟孩子讲道理?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喜欢你,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