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课后习题落实语文要素

2019-08-27章巧媚

新教师 2019年6期
关键词:生字习题识字

章巧媚

课后习题是语文教材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认真研读统编版教科书,会发现编者结合课程标准的理念和文本特点,把螺旋上升的语文要素精心地融入到对课后习题的编排中,可谓颇具匠心。为此,教师要深入挖掘课后习题的价值,充分发挥课后习题的潜力,活用课后习题,为教学提供有力的依据和抓手,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借助习题“猜猜”,優化识字策略

低年级识字教学的准则是“认写分流,多认少写”,所以课后习题就把“认识字”和“学会写”分成两个不同的目标呈现,教师可以借助课后习题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教给他们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

例如,统编版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第三篇课文《纸船和风筝》,上承《狐假虎威》《狐狸分奶酪》,下接《风娃娃》,全文没有拼音标注。课后习题除了常规的生字描红、仿写之外,还增设了和识字有关的训练。

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出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四人一组猜一猜加点字的读音,通过指名读的方式正音之后,交流是怎么猜出来的。再由词而字,出示单个生字,当堂检测认读情况。紧接着把这些生字送进不同的“生字屋”里,让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学习单,并说明理由。教师在充分肯定学生不同分类方法的同时,还要引导他们发现:“纸”的右边是“氏”,读音很相像,“氏”表示“纸”的读音;因为纸的原料本是破旧的丝绵,所以“纸”的左边是绞丝旁,表示“纸”。然后让学生用这个方法验证一下其他字,进一步领会形声字“形旁表意,声旁表音”的构字规律。最后可以出示学生没有学过的一组形声字“漂、飘、瞟、膘”,让学生试着根据它们的形旁完成以下的填空。

风筝     在蓝天上。

纸船从小溪里     到了小熊家门口。

我上课讲悄悄话了,同桌       了我一眼。

猪的身上长满了肥           。

学生们经历自己填、同桌讨论、上台分享等学习活动之后,教师可追根究底:“你不认识这些字,是怎么猜测的呢?”鼓励学生在以后的阅读和学习中,也可以用这样的方法进行猜读。

这样借助课后习题进行识字教学,拉近了学生和生字之间的距离,让识字方法多样而科学,使原本枯燥乏味的识字变得有趣起来,培养了学生的识字兴趣,使其产生主动识字的愿望。

二、整合习题“读读”,扎实语言积累

朗读是打开文章大门的一把钥匙,只有反复朗读,方能读出文本的韵味,理解其中的内容,准确领悟深层含义。另外,心理学研究表明,朗读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朗读形成的信号刺激强度远远超过教师的讲解,能有效地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如在学习二年级上册《坐井观天》一文时,学生已经具备一些初步的识字能力和阅读水平,但自主感悟的能力较弱,理解寓意和积累语言有一定难度。这时课后习题就能很好地发挥作用。习题1指向读好句子,让学生体会不同语气表达不同的情感,初步感受语言表达的多样性;习题2则侧重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认知,指向感受角色,了解寓意。整合这两个练习,可以构建一个以朗读训练为主线的课堂。教学时,先抓住初读,借助文本提取有用的信息,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小鸟和青蛙的争论:青蛙认为“天不过井口那么大”,小鸟认为“天无边无际”。再围绕“他们的说法为什么不一样”来组织深层次的学习:紧扣小鸟与青蛙的三次简短对话,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加提示语、配合动作、分角色等方式朗读,在朗读中理解“无边无际”,并扩展思维。最后通过角色体验,让学生感受“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不信,你跳出井来看一看吧。”等句子所承载的意思和情感。分角色入情入境地朗读,才能体会青蛙的自以为是、小鸟的实事求是,进而理解寓意。

整合课后习题,能有效地激活语言意趣,让学生真实地触摸文本,仔细领会言语的内在精细微妙之处,做到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

三、妙用习题“说说”,助力口头表达

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准确、恰当的口头表达是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审视课后习题,教师可以提炼语言训练点,依据习题要求来助力口头表达,提升口头表达的质量。

如二年级下册《小蝌蚪找妈妈》课后的第2题,展示了五幅小图片,生动地呈现出蝌蚪的变化过程,极具吸引力,并安排“讲故事”的练习。教学时教师可以巧妙利用这些资源,通过让学生给变化图排序,使之整体感知课文主线,无形中整理好了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发展顺序。结合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可以鼓励学生说一说排序理由,相机指导他们抓住动作“甩着”“披着”“露着”“鼓着”读好课文中的相关句子;再要求学生看着图片,配上动作,用上自己的话来把故事完整地表达出来。

以课后习题为依托,能有效降低表达难度,提高趣味性,增强学生“讲故事”的信心。在丰富多彩的情境中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为最终实现“借助提示,复述课文”打下坚实的基础,能促进学生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提高。

四、巧化习题“写写”,引导随文练笔

叶圣陶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遵循从仿到创的学习规律,有意识地迁移文章的表达方法,从最基本的句子开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逐步提高学生的写话能力。

统编版教材把图示、关键词、特色句等作为支架,由抽象到具体地编排在教科书的课后习题里,意在让学生写话练笔,在借鉴中求异。例如二年级上册《葡萄沟》一课,课后明确要求:“读读下面的句子,照样子写一写。”在赏读课文“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这一处精妙句子时,可以在书上把描写颜色的词语圈出来,读读这些词,联系上下文猜测“五光十色”的意思,感受葡萄的颜色之多和品种之多,引导学生领会到“有……有……”是列举事物,把特点写具体;“五光十色”是归纳、总结事物特点。以它为范本,仿照语言形式,在此基础上的学生写话往往会给人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像这样巧化习题,从学生角度出发,让学生紧扣读写结合点,在理解语言文字的基础上学会运用语言文字,学生的读写能力才能相辅相成地得到发展。

(作者单位: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实验小学   本专辑责任编辑:庄严    黄晓夏)

猜你喜欢

生字习题识字
从一道课本习题说开去
读儿歌识生字
抓住习题深探索
生字辨识大闯关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识字
复习生字字形的方法
识字儿歌
识字谜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