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持“两山论”打造美丽中国

2019-08-27刘颖

青年与社会 2019年24期
关键词:两山论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

摘 要:“两山论”理念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之一,包括注重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生态环境保护的优先地位和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三个方面。美丽中国指的是在生态文明基础之上的美丽自然、美丽社会、美丽人心三者的有机统一。新时代中国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务必坚持“两山论”理念作为重要指导思想。文章通过分析美丽中国建设的必要性,践行“两山论”理念,提出相应对策,树立绿色发展观念、强化绿色技术创新、完善生态法律体系建设以及健全生态文明体制来实现美丽中国的愿景。

关键词:“两山论”;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

2017年10月,在中国共产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第一次被写入党代会报告,并在表述中将其与“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一并称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和基本方略。2018年5月,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六大重要原则之一,引领中国推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方向。在中国共产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1]新时代以“两山论”理念为指引,践行“两山论”理念是通往美丽中国的必由之路。

一、“两山论”与美丽中国

(一)“两山论”的基本内涵

“两山论”理论是指“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

首先,“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说明人与自然要和谐共处。“绿水青山”是指良好的生态环境,“金山银山”是指满足人类需求的各种物质财富。我们既要美好的生态环境,也要丰富的物质财富满足人们的需要,要走出“人类中心主义”的范围,不能在基本的价值取向上过分强调人的主体性和人的需要,而要在满足人类发展需要的同时尊重自然发展的基本权利。作为自然的一部分而存在,为了取得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共同发展,人必须要有意识地承担起协调人和自然和谐关系和维持自然生态系统平衡的主体责任。

其次,“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突出生态环境保护的优先和重要地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走的是先污染破坏、后治理保护的发展道路,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粗放式开发资源,这必然会严重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我国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以生态环境为代价换来了有限的、短期的财富,却导致了不断恶化的生态环境,甚至部分地区出现了生态危机,也导致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冲突不断加剧,此时就非常有必要平衡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关系,首先必须要考虑生态环境,不惜以放缓经济发展的步伐来保护生态環境,永远不要再踏上生态环境换短期发展的旧路、错路。

最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强调了生态环境会带来物质财富,保护生态环境意味着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意味着发展生产力。“绿水青山”是人类基本福祉和财富创造的基础,不仅为人类提供基本的生存生产生活原料,还具有生态生产力。例如,一些地区把生态环境优势发展成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和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优势,生态生产力将创造可观的且可持续的财富,“绿水青山”自然变成了“金山银山”。优美的生态环境必将带来可持续的发展与物质财富,二者相互融合、和谐共存,促进人类福祉水平的提升。

(二)美丽中国的基本内涵

美丽中国建设首要追求的是美丽自然。首先,与人类相比自然具有先在性,自然无论是在时间上还是在空间上都是先于人类而存在的。其次,人类毫无疑问是依赖自然的,自然作为人类的物质来源,为人类提供了其肉体生存所必须的物质资料,也为人类提供了其生产发展所需的物质资料。最后,自然的客观规律也制约着人类的实践活动。因此,美丽的自然必然是新时代美丽中国建设的首要追求。

美丽社会是美丽中国建设追求的中介。一方面,社会是人与自然发生关系的中介,只有在社会中自然界才对人有现实的意义,只有在社会中人与自然发生关系才具有现实价值。社会的发展不仅会受到自然环境的限制,也会受到人的限制,但社会的发展又会反过来在自然和人类发展的关系中发挥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只有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才能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因此,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把美丽社会作为美丽中国建设的核心追求,改善人与社会的关系,以此来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美丽人心是美丽中国建设的最高追求。人不仅是人与社会关系的主体,也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主体,具有的主观能动性。人所具有的主观能动性是其他动植物所不具有的。人类可以根据自己的不同需要,在自然的规律指导下,有目的地、有计划地改造自然来满足自己的多种需求。人也要自觉承担起保护自然环境的主体责任。人类要想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让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在发展的时候就不仅要考虑到人的需要,还要考虑到其他物种的需要和自然的需要,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解、人与人自身的和解。因此,美丽中国建设的最高层次是美丽人心。

(三)“两山论”与美丽中国之间的关系

(1)践行“两山论”理念是通往美丽中国的必由之路

中国共产党提出“两山论”理念,是为了破解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尖锐的矛盾,不断推进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两山论”理论能够有效地把绿色发展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有利于人民树立绿色发展理念,进而促进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形成,协调人、自然、社会三者的有机统一,把中国建成美丽的现代化强国。一方面,“两山论”理论在哲学层面上是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必须要抓住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这两个关键词,走“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新型现代化道路。当然,在现代化建设实践过程中,要始终要抓住关键点,这里指的不是不要发展,而是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来获得发展,要的是科学的、可持续的永续发展,要的是绿色GDP。另一方面,“两山论”理论是符合规律性和符合目的性的,只有符合客观自然规律的实践活动才能生成符合人类需求的“金山银山”,依据自然运行规律才能创造出巨大且可持续的财富,才能建设美丽的中国。

(2)美丽中国是“两山论”理念的价值目标

新时代追求美丽自然、美丽社会、美丽人心的美丽中国建设,不仅要满足人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方面的需要,还要满足人民在生态环境方面不断增加的需要,把中国建设成一个美丽的国家。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终极目标指向是把中国建设成自然美、社会美、人心美的国家,而“两山论”所提倡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生态环境保护的优先地位、保护生态环境是保护生产力的理念,与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指向不谋而合,能破解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不断激化的矛盾,进而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因此,美丽中国的实现是“两山论”的终极价值取向。

二、生態问题呼唤美丽中国建设

(一)生态环境问题制约生产力发展

当前,中国未得到根本扭转的生态环境问题限制了生产力的持续增长,也限制了经济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一方面,不断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破坏了我国经济发展所必需的基本自然资源;另一方面,不断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也会导致中国生产的产品存在一些质量问题,在国际社会上不受认可,从而影响经济的长期发展。例如,中国出口的农产品美国和欧盟国家不仅不享受免检待遇,更是常常被查出达不到美国和欧盟的农产品标准,严重阻碍了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此外,部分地区原本生态环境优美,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商和资金聚集于此,但是当地落后且不当的经济发展方式,导致生态环境遭到过度开发,甚至无法复原,于是投资商又纷纷撤资。由于这些地区生态环境的恶化,当地的经济不仅得不到进一步的发展,甚至出现倒退的现象。

(二)生态环境问题加剧区域间经济失衡

目前,中国的经济发展高度依赖自然环境,但由于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中国的资源利用率比欧美发达国家低很多。中国部分偏远落后地区生态问题情况比发达地区严重。一方面,相较于发达地区,这些地区生态比较脆弱,而且这些地区的技术水平低下,所以生态环境破坏更加严重。另一方面,这些地区的人们生态意识淡薄,生态文明建设落后,所以人们的生产行为严重破坏生态环境,频频引发生态危机。这些贫困地区严重的生态环境恶化阻碍了当地生产力的发展,遏制了当地经济的活力,加剧了这些地区和发达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中国国民经济总量的增加和经济发展质量的提高。

三、“两山论”理念推动美丽中国建设

(一)坚持“两山论”理念指导,树立绿色发展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强“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推进绿色发展”。[3]“两山论”理念通过指导建构人与自然和谐关系来推进中国新型现代化建设,“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不是说不要发展,而是要绿色的发展。

因此,当前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从“两山论”出发,树立绿色发展理念至关重要。一方面,要抓住青少年这个“重要多数”,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加强培养青少年的绿色发展理念。“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4]这一重要论述充分说明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青少年的重要性以及做好青年工作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要强化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的带头作用。通过加强领导干部绿色发展理念的树立,让领导们的带头作用始终贯穿于我国美丽中国建设的全过程中,是取得生态文明建设实效的关键一步。“关键少数”的领导干部必须自觉投身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发挥自身关键的引领作用,辐射大多数的群众。

(二)坚持“两山论”理念指导,加强绿色技术创新

绿色技术是指在通过自然资源进行生产、生活的过程中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而且是对生态环境无害的技术,是绿色发展的基础。要坚持可持续发展,中国必须以绿色科技创新为统领,鼓励绿色技术创新,提供绿色技术创新精神和物质奖励,建立和健全绿色技术创新体系,促进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

因此,加强绿色技术创新是破解中国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冲突的关键一招。首先,必须要把绿色技术创新的重心放到自然资源的循环使用和循环发展上来,特别是一些不可再生资源。比如一些地区的企业通过绿色技术创新从工业废水中提取出盐、重金属等,把污染变成了创造价值的物质,循环利用增加企业的产值。其次,企业成为绿色技术创新的主体。多年来,在绿色技术创新方面,政府一直起着主导作用,但实际上市场才应该是绿色技术创新真正的领导者,企业必须要主动承担起绿色技术创新的主体责任,注重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创建不断完善的企业创新体系。最后,绿色技术创新必须要加强多方的合作,包括企业、社会、政府、科研机构等。绿色创新不应该只是政府、科研单位或者企业的“独角戏”,而应该是多方共同参与、共同协作的一出大戏。

(三)坚持“两山论”理念指导,建立健全生态法律体系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同志继续强调坚持依法治国,强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要加强立法,提高我国依法治国的水平。虽然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环保法律,执行了一些环保法规,相继修订了一些环保法律,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但仍存在生态环境立法不科学、不完善等问题。

因此,新时代持续推进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既要保护生态环境,也要满足人民需求,建设美丽的中国,必须要建立和完善中国生态法律体系,为中国的永续发展提供根本的法律体系保障。一是要制定生态环境领域具有统领作用的基本法和专项法,建立科学的、完善生态环境法律体系。制定生态文明基本法,让生态文明领域拥有最高法律效力的法律,使之成为生态领域的领头法。二是要贯彻落实生态环境法律。立法是根本,关键在落实。党的十九大以来,党和国家在完善生态法律体系的过程中主要强调环境保护法律的贯彻落实工作。

(四)坚持“两山论”理念指导,完善生态文明体制

中国先后出台和修订了一系列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性文件,生态文明制度越来越完善,但是由于起步晚、缺经验、任务大等原因,中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体制不完善、机制不健全、法制不完备等,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造成生态文明建设缺乏推动力,政策措施执行不到位,阻碍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

因此,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是要不断完善生态文明体制建设,思想上树立绿色发展理念,行动中践行“两山论”理念。一方面,要加强创新生态文明制度。例如,生态补偿制度的创新与生态文明考核评价制度的创新。另一方面,要加大生态文明制度的实施力度。贯彻执行法规制度关键靠的是严管。一旦有违反生态文明制度的行为,必须及时查处,落实应有的惩戒。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18.

[2] 习近平.习近平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 全面阐述中国对中亚国家睦邻友好合作政策 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3-09-09.

作者简介:刘颖(1994- ),男,汉族,江苏南京人,南京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猜你喜欢

两山论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
读懂习近平在安吉首倡的“两山论”
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绿色发展的理论依据及现实路径
论“两山论”的现实意义和哲学意蕴
道家思想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制度自信的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