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社会工作方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应用

2019-08-27王玲玲

青年与社会 2019年23期
关键词:方法应用社会工作心理健康教育

王玲玲

摘 要: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融入社会工作方法是当前开展心理将康教育工作的新尝试。本研究通过分析当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不足、社会工作方法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适用性以及具体应用方法,得出了社会工作方法能有效弥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短板的结论,以期能为今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及学校社会工作的相关实务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社会工作;方法应用

一、研究背景

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1]。青年大学生作为社会发展的主力,不仅要有强健的体魄,更要有健康的心理水平、良好的心理素质,作为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可见一斑。然而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只注重学生单向性的心理和情绪的改变,很少关注到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复杂性、多元化以及其自身发展的可能性,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在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方面还有很大的差距[2]。社会工作最早起源于英美的慈善济贫事业,后逐渐发展为根据专业价值观念、运用专业方法帮助有困难的个人或群体走出困境的专业方法[3]。作为一门新兴的以“助人自助”为核心的学科,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目标等与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其专业的个案、小组、社区三大工作方法对于弥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法的不足、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具有重要的实践参考意义。

二、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短板

(一)注重理論教育,缺少实践训练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应用型课程,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最终要运用于实际生活中去解决具体的问题。当前各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主要是以板报式、讲座式的课程教育形式开展的[4],注重“心理健康是什么?如何看待的?”等浅层次的理论知识传输上,而忽视了个人及实际环境变化的多样性,缺乏对“该怎么做?怎样应对?”等实际问题的深入探索。长此以往,学生只知问题是什么,却不知该如何解决,没有真正达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目标。

(二)多为事后干预,缺乏事前预防

当前我国各高校对大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课堂教育,二是心理咨询。作为一门公共必修课,课堂教育是每位学生都必须参与的,但有的学生只是带着完成学分的目的而成为课堂的“坐客”,教师在这一过程也缺少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导致教学成效甚微。心理咨询更是一种“守株待兔”式的工作方法,咨询师只是等在咨询室等待有问题的学生前来求助,缺乏发现问题的主动性[5]。而学生也只有在问题很严重的情况下才会找到咨询师,这种被动等待、事后干预的工作方法导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难以有效发挥其实际效能。

(三)过多针对“助人”,忽视“自助”能力的发展

当前各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普遍限于如何应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范畴,却忽视了方法和技能的传授,导致大学生在真实的社会情境中遇到这样的问题却不知如何解决。同时,学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解决学生问题时,往往只针对于当前问题的解决,而轻视了学生自身发展的优势,没有“授之以渔”,让学生如何学会“自助”,如何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社会工作方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适用性分析

(一)工作目标的相似性

社会工作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自发展之初就遵循着“助人自助”的专业价值观念,以人为核心,运用专业的学科方法来帮助有困难的个人、家庭或群体走出困境,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发掘个人潜能、整合社会资源、协调社会关系,促进社会良性发展,。从定义上来看,学校社会工作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一定的相似性,都以解决个人或群体问题、帮助有困难的个体摆脱困境,促进个人更好的发展作为工作目标。

(二)价值理念的相似性

社会工作最初的价值观念来自西方的人道主义、自由、平等、公正等价值观念,后逐渐在其专业化过程中发展出自己的核心价值观[6]。其在实务过程中的服务、尊重、接纳、不批判以及案主自决等价值观原则与心理学上的人格平等和主体自决等核心理念不谋而合。从一定程度上而言,二者在开展服务过程中所秉持的价值观理念是高度一致的,因而将社会工作的方法运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是符合心理学上解决问题的初衷的。

(三)工作模式的相似性

社会工作的主要工作方法包括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三大类,在社会工作实务过程中这三种方法往往是综合运用的。 个案工作、小组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个体咨询与团体咨询的工作模式相似,都是以服务对象的人数来界定其类属于哪一种干预模式。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虽然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模式相似,但在具体实务过程中却存在着不同。

四、社会工作方法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应用

(一)个案工作方法的应用

个案工作是社会工作最基本的专业方法,它是指专业工作者遵循基本的价值理念、运用科学的专业知识和技巧、以个别化的方式为感受困难的个人和家庭提供物质和心理方面的支持与服务[7]。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个案工作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个案管理上,即由工作者通过协调、链接及整合资源的方式为具有多重困境的服务对象提供服务,帮助其摆脱困境,增强使用资源的能力。

例如,可以为每一位大学生建立心理健康管理档案。档案内容包括个人基本情况、心理健康状态、个人需求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可以根据该档案进行跟踪服务。在工作过程中,如发现有学生出现心理不适应等问题,可针对具体问题整合家庭、学校教师、心理咨询室等相关资源进行干预,以使其摆脱困境,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二)小组工作方法的应用

小组工作又称团体工作,它主要是通过团体活动方式开展的,工作者引导成员在团体活动中互动,促使成员彼此建立关系并以个人能力与需求为基础,获得成长的经验,以实现个人发展的目标[8]。与心理咨询中的团体咨询不同的是,小组工作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預防性。

小组工作中的活动设计都带有明确的目的性,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有较强的针对性。例如,在大学新生刚入学时,为提高班级同学熟识度,增强班级凝聚力,可以开展小组破冰活动,同时,在活动过程中注意观察每位同学的表现并进行记录,以发现是否有同学存在人际交往等方面的障碍。又比如在面对宿舍生活适应、学习压力、就业压力等方面的问题时,可以组成不同主题的发展性、成长性小组。提前针对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开展小组活动,将事后干预转变为事前预防,增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三)社区工作方法的应用

社区工作是一种范围更宽泛的社会工作方法,主要是以社区和社区的居民为服务对象,通过社区居民的参与,整合资源解决居民个人及社区问题[9]。在大学校园中,社区工作的服务对象主要是生活中在社区的大学生,通过不断发现其需求,动员社区资源来解决问题。

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可以借助互联网,积极联系校园内社区各方力量建立一个网络信息平台,以及联络各方社区学生干部,形成一个有效的信息共享平台。也可以积极开展各类社区文化建设活动,满足学生的精神需求,同时加大各类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力度,在社区营造良好的氛围,培养学生自助、互助解决问题的意识。也可以将社区工作的开展作为一个品牌项目,以保证其实施的可持续性与有效性。

五、结语

社会工作方法作为一门专业的助人学科,其三大方法的应用在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方面有一定的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短板。虽然二者工作模式相似,但社会工作不能取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融入社会工作方法是为了实现优势互补,强化学科交叉合作,最终目的是真正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因而,在开展实际工作时,要了解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和技能,正确使用相关技能,以期达到实际解决问题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J].中国共青团,2019(05).

[2] 彭华民.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M].

[3] 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 葛辉彰.社会工作视角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径探索[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6(03).

[5] 姜峰,易钢,李传玲.学校社会工作介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探讨[J].河南社会科学,2008(7):195-196.

[6] 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M](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7] 许莉娅,童敏.个案工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8] 刘梦,陈丽云.小组工作[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9] 赵芳.学校社会工作的理念和方法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运用[J].江苏高教,2004(6).

猜你喜欢

方法应用社会工作心理健康教育
社区退休老人的老有所为与社会工作介入
以社会工作视角解决四大国有控股银行服务质量提高困境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心理健康教育视角下大学生自杀成因及对策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