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立德树人,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2019-08-27李小玲
摘 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缩影,又是当代精神的集中体现,因此,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立德树人的首要任务。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贯彻立德树人的理念,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能够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价值观。文章根据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情况,结合习近平总书记318讲话精神,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立德树人;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讲话精神为我国高校思政课建设和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要围绕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的,必须将思政课打造成铸魂育人的社会主义特色教育。而要将总书记的讲话精神落到实处,首要任务在于充分认识“立德树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内在关系。一定意义上讲,“立德树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开展思政教育的高度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是高校开展思政教育内容的深化和细化。因而,高校只有以总书记的讲话精神为引领,合理配置学校的思政教育资源,发挥好引路者的作用,充分认识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提升我国综合国力的必然性,充分认识高等教育加快自身的现代化建设,办人民满意、社会满意、国家满意大学的必要性,时刻把工作重心放在提升大学生的道德修养,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上来,这样才能让我国的教育事业,特别是高等教育真正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人才供给地,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保驾护航者,也才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一、深刻认识高校思政课坚持“立德树人”为教育目的的重要意义
(一)高校思政课坚持立德树人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根本来说,就是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伟大的共和国在精神层面上的崇高追求,是一种高尚的价值取向,具有很强的积极引导作用。它不仅影响着我们国家、社会的发展,更直接影响每一个公民的生活。作为国家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大学生肩负着建设国家民主富强、决定国家发展走向的重要使命,其价值观的教育与引导当然显得尤为重要。而青年学生在上大学的这个年龄段,正是其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所以,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开设过程中,以学生的道德建设为核心目标,以“立德树人”为目的,在不断深化和细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上下足工夫,就能让莘莘学子充分理解高尚的价值追求在公民、社会、国家等不同层面上的正确指导作用,从而形成健康的道德观念,让价值取向成为自己走向成熟的根本性标志。故而,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以“立德树人”为目的,它不仅为学生的成人、成才、提供了更高的平台,在使学生渐次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不断完善提升自己品德修养的同时,必然也为国家发展、社会进步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动力。
(二)“立德树人”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一脉相承。
总书记提出,在高等教育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立德树人。这是因为这一阶段学生的思想还不成熟,价值观取向还不坚定,非常有必要对其进行教育和引导。所以,这一时期就成为帮助学生确立正确价值观的重要时期。针对这一问题,围绕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处的国内外复杂处境,总书记及时把立德树人提到了一个暂新高度来揭示高校思政教育的目的正当其时。所谓“立德树人”这里的 “立德”,是指对青年学生进行道德品质以及日常行为教育,通过多种多样的德育方式,鼓励、影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良好的品行;“树人”不但指学校和教师教育学生,关注学生的发展,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教育引导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价值观,从而把他们培养成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更是指学生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自觉强化道德意识和法纪观念,主动履行道德规范和纪律要求,把自己逐步培养成为德才兼备的有用人才。因此,教师不但应将“立德树人”作为思想政治理论一系列课程的核心教学目标,还应将“立德树人”的理念融入到日常的所有教学活动中去,使学生在学习的全程中潜移默化地去理解和感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而完整的含义。马克思主义历来认为,在人的全面发展中,人的发展与社会历史的发展是一致的,只有当人获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人们才会去推动社会的快速发展。所以,总书记强调的立德树人,它不仅深刻地体现了我国高等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也与马克思主义中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完全契合。
(三)在高校思政课中中落实立德树人思想的重要性
高校在开展《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以“立德树人”为基本导向,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性,通过课堂理论探讨、联系家乡变化讲故事,以社会热点问题为辩题开展辩论会,以理想信念为内容进行演讲等等形式,提高学生对社会实际问题的分析、认识能力和判别是非正误的能力,促使学校、班级、学生形成刻苦学习、团结互助、积极向上的风气。教师应加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与立德树人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联系,通过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理论指导,充分发挥核心价值的引领作用,提高大学生的道德修养,避免人才培养过程中“德不配位”情况的出现,提升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理论依据及发展思路
(一)高校开展思政教育,坚持立德树人,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事实依据
今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讲话,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思路提供了精神指南,明确了今后思政课程的建设方向。当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从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变化出发,从学生所处的日新月异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实际出发,从学生的思想、生活实际出发,脚踏实地的开展工作。深刻领会总书记指出的加强高校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只有办好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才能培养出更多德才兼备、拥党爱国、无私奉献的高素质人才。随着移动通讯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大学生每天接触的信息量之大前所未有,这些信息良莠参杂,其中那些不良信息,在大学生心理生理成长发育的关键节点,必然会对其产生极大负面影响,如果教师不对其进行干预引导,他们就很容易进入认识的黑胡同,做出影响学业,甚而影响终生的事来。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实施中必须强化立德树人,既要保证思政教育课程在所有课程中的一定比例,通过这些课程的开展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平衡好“德”与“才”的关系,又要改变传统的培养模式中“重才轻德”的错误观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以立德树人为中心的基本理解
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必须认真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因为,党的教育方针作为指导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遵循,符合我国教育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处地位和战略定位,它从根本上解答了高校教育教学中教师对于培养人群、培养方案、培养目标的困惑。因此,只有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才能更好地把握我国的办学方向,提升我国的教育质量,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进程;才能积极开展德育工作,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将道德修养放在人才培养的首要位置。值得一提的是,党和国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高度重视是足时有效开设思政课课程的根本保证。特别是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越来越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高校的开展,这也使得高校自身不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人才队伍建设,加强高校思政课程理论研究,以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教学水平。与此同时,高校教师,特别是高校思政课教师更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指导学生加深对国家社会以及人类发展规律的认识和理解,尤其是对我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认识和理解,从而达到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和践行。
(三)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
首先是以身作则原则。为了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的道德建设,落实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增加知识储备,以身作则,完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自己身上从规定要求到行动素养的转化,使其内化入自己日常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中,完成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其次是立德树人原则。立人先立己,立德须立行。教师要提升个人的品德修养,提升自己的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加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这样才能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起到身教胜过言教的作用;再次是坚持信仰原则。必须要以总书记318讲话为指导思想,坚定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信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原则性的大是大非面前界限清楚,判断准确;最后是持之以恒原则。要像总书记一样,脚踏实地,抱一守中,坚守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的古训,胸怀不到长城非好汉的雄心壮志,行稳致远,阔步向前,以自身的不懈努力去争取更大的胜利。
三、立德树人视域下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
(一)提高教师团队的综合素质
思想政治教师的综合素质决定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质量。在学校,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最为紧密,教师不仅传授学生知识,还肩负着提升学生道德修养的责任和使命。在某种程度上,教师会成为学生模仿的重要对象。在与学生长时间的相处过程中,教师很容易影响学生的观念、想法和行为,因此,提高教师个体和教师团队的综合素质非常重要。特别是在教师团队建设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爱国情怀,具有较高的理论修养和政治觉悟,能够在大是大非面前做出正确选择。
同时,思政教师还应精通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深谙教育心理学,具备良好的教育教学能力。在具体的思政课教学中,能够将原理自如地运用于实践,具备举一反三、机动灵活的应变能力。
最后,思政教师要加强个人的道德建设,应该具有良好的个人修养,做到言行一致,课内课外一致,校内校外一致,网上网下一致。特别要强调的是,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德外之地,教师一定要谨言慎行,即便身在网络这个虚拟世界,也应时刻牢记教师的使命和责任,保证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以阳光心态传递正能量。
(二)不断推动课程的改革创新
现阶段,各高校都在积极推动课程改革创新,以提升教学水平和培养学生的质量,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开展也不例外。高校应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思政课老师要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从复旦大学陈果等老师身上学习思政课教学的别样授法,切实改变传统教学中单一乏味的授课方式,在教学中引入互动式、讨论式、走访式、课外课等多种形式,不但保持学科的政治性与学理性的统一,更要保持理念、理论与实践、实际的结合,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对于思想政治课程的看法。与此同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改革创新的过程中,教师应高度重视来自于学生的教学反馈,从而使课程内容的调整和方法的改进具备切合实际的针对性。除此之外,必须处理好启发与灌输的关系问题。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进行理论灌输,在一定意义上是需要的。理论高度是行为高度的前提。理论教学可以幫助学生理解掌握一些基本原理,但更重要的应该是启发培养学生自主自由思考的能力。而自主自由思考能力的培养才是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的重点,因此,高校思政课教师在积极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和创新中,要把重点放在不断完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启发模式创新上来。
(三)实现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学生实际的联动
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深入了解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实际,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实现真正的立德树人。
首先,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传播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学生充分理解它丰富的精神内涵。但是思想政治教育不同于其他学科最突出特点在于,它是最要求知行合一的,仅仅通过课堂教学无法达到课程内容的内化。因此,还需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借助社会实践来最终完成知行合一。高校应与各类社会机构、组织建立广泛的合作关系,定期组织学生参加生产劳动、勤工俭学,做义工、当志愿者,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博物馆,搞社会调查、写调查报告,到企业采访等,使学生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式,立一己之德,树社会有用之人,从而完成对自身的培养塑造,完成对社会主义制度核心价值观践行。
四、结语
立德树人是高校思政教育新时期的重要工作方向,所以,高校一定要以总书记318讲话精神为指导,在思政课课程教学中以“立德树人为统领,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同时,高校应致力于提升思政课教师团队的综合素质,教师要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进行创新,高度重视社会实践活动,从根本上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1] 马云阔,吴亚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落实习近平立德树人思想的研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9(02).
[2] 宋晓晨,于书忠,刘昕彤.把立德树人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分析[J].科技风,2019(13).
[3] 刘立伟,张文杰,张丽芬.立德树人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路径研究[J].智库时代,2019(19).
[4] 李福英.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立德树人”的首要任务[J].名师在线,2019(03).
[5] 沈崴.坚持立德树人把高校建设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高地[J].北京教育,2014(z1).
[6] 段传彬.“立德树人”理念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实践探索[J].读书文摘,2016(25).
[7] 张天华,孙傲.“立德树人”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分析[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18(3).
[8] 顾洪英.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8).
作者简介:李小玲(1967.09- ),女,陕西渭南人,大学本科,哲学学士,马列学科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