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教学在初中物理课堂中的应用
2019-08-27曾华南
摘 要:探究式教学有助于学生形成独立思考能力、知识运用能力等多种能力,对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分析了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探究式教学的意义,并提出了开展探究式教学的有效策略,以便从根本上实现初中物理教学方式的转变。
关键词: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应用策略
作者简介:曾华南,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石楼教育指导中心。(广东 广州 511400)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9)16-0072-02
探究式教学是教师启发和诱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不断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它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自由表达、质疑、探讨问题的机会,有利于学生形成独立思考能力、知识运用能力等,对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初中物理是一门注重实验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下文简称《物理课程标准》)指出,物理学科应“注重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方法,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笔者结合相关教学实践探索探究式教学在初中物理课堂中的运用,以期为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效果提供有益借鉴。
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让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探究式教学重视学生对信息的获取、选择、分析、判断和运用能力,正好符合新课改的要求。探究式教学的运用有助于改变传统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
传统的物理教学是由教师把物理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被动地接受物理知识;然后发展为体验式物理实验教学,即在课堂讲授之后增加物理实验的环节,但一般是教师教给学生实验步骤,学生按照实验步骤做实验,实验教学中缺少对学生主体意识的关注,缺乏对学生科学探索精神的培养。而探究式教学就是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接受式学习、机械训练的教学模式,转而以学生为中心,在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最终达到让学生愿学、乐学、会学、善学的目的。总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探究式教学法,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提升学生的整体科学素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均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开展探究式教学是新形势下初中物理教学的需要,但要充分发挥探究式教学的积极作用而不使其流于形式,教师还应采取多种策略,从根本上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
一、转变思想观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物理课程标准》指出,“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以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为每个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提供平等机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学习科学的潜能都能得到发展。”这就要求教师不能仅仅传授学生学科知识,对学生进行技能训练,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科学精神等。同时,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做好学生学习中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合作者。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要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新型师生关系具有以下特征: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心理相容。在这种新的和谐的教学环境中,学生敢于发言、敢于尝试,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探索精神。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要从树立教育民主思想、加强师德建设、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正确处理师生矛盾、提高法制意识等方面着手,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物理学科中的很多概念比较抽象,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因此,教师要善于运用多媒体,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二、掌握探究式教学的实践方法
科学探究活动通常包括以下要素: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等,这些也是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只有明确各个要素,并带领学生按步骤落实好各个环节,才能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1. 提出问题。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提出问题是进行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的第一步。教师应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思考,引导学生从生活、自然现象、实验观察中发现和提出有价值的物理问题。
2. 猜想与假设。问题提出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初步猜想,并提出假设,注意要让学生说明提出假设的理由,避免猜想的盲目性与随意性。
3. 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这一步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前面的假设制订实验计划。计划中要包含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和实验过程等内容。
4.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这是动手操作的过程,学生要通过小组成员间的合作探究,完成实验,操作过程中要对观察、测量的结果进行准确的记录。
5. 分析与论证。学生对实验中观察和测量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之后,还要对得出的结论进行理性思考和讨论,论证结论的有效性。
6. 评估。这一步其实是对刚刚结束的实验进行评价,既有对实验过程的评价,又有对实验结果的评价。教师要引导学生看到优点和不足,从评估中获得经验、吸取教训。
7. 交流与合作。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小组内、小组间、全班的交流讨论,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完善实验结论。
整个实验操作过程中,教师要做好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的角色,随堂巡视,以便给予学生及时、有效的点拨与指导。
三、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考
恰当的问题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提高学生的探究效率。因此,教师要适时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启发学生思考,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例如,教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浮力”内容时,笔者把提前准备的一个透明塑料缸、一块木块、一块石头带到教室。首先,笔者在透明塑料缸里面倒入半缸清水,接着把木块放入水中。放手后,木块从水中浮上来,最后浮在水面上静止不动。这时,笔者提问学生:“在水里浮上来和浮在水面上的木块受几个力的作用?施力物体是什么?力的方向如何?”由于学生已经学习过重力且已经预习过本课内容,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从水里浮上来的木块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施力物体是地球;还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施力物体是水。于是,笔者进行了第二个实验:把石块放入水中,放手后石块在水中下沉,并且一直沉到水底。再提问学生:“下沉的石块受浮力作用吗?”这个问题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笔者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探究,学生的答案不一。然后笔者让学生分组完成课本中的实验,最后得出结论:浸入水中的石块也受到浮力。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层层深入的问题,学生的探究积极性得到激发,踊跃参与问题讨论和验证实验探究,活跃了课堂气氛,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综上所述,探究式教学有助于提高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并通过合理运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从而提高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迟轶.也谈初中物理课程的探究性学习[J].中华少年,2018,(14).
[3] 盖萍.初中物理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8,(5).
责任编辑 秦俊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