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唤醒本源真美 以德提升核心素养
2019-08-27甘方诚
甘方诚
[摘 要]美术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不仅可以对学生进行美育,而且肩负着德育的重要任务。美术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有机渗透德育,唤醒学生内心深处的美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关键词]德育;核心素养;美术课堂;渗透
[中图分类号] G623.7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24-0040-02
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提出“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的见解;现代大文豪鲁迅先生提出“美术可以辅翼道德”的观点,认为“美术之目的虽与道德不相符,然其力足以渊遂人之性情,崇高人之好尚,亦可辅道德以为治”。借助美术培养人的思想道德是人类社会的基本行为,且我国《小学德育纲要》中强调艺术课程要引导学生在学习与掌握相关的知识、技能、技巧和参与、欣赏、鉴赏中自然地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陶冶学生的情操,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那么,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呢?
一、合理有效组织教学,习惯铸就品德
成功的教育应从好习惯培养开始,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至关重要。那么,美术课堂上应该让学生养成哪些习惯呢?我认为学生应养成以下习惯:(1)自主学习意识,如准备好学具等;(2)认真听讲,并耐心倾听同学的发言;(3)认真完成作业,有礼貌地与同学合作……美术课对学生来说是一门压力小、兴趣大的学科,如果把德育渗透于美术教学中,比枯燥的说教更能打动、感染学生。
例如,今年教学一年级时,为了增进与学生的感情,引起学生和家长对美术学科的重视,我在教学中做了一番尝试,即自编一首师生互动问答的儿歌,以培养学生重视美术学习的意识。课前,我都会问学生:“小朋友们,我们上美术课有什么用啊?”学生会齐声回答:“让我们的小手更加灵巧,让我们的眼睛更加明亮,让我们的头脑更能想象,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在学生回答后,我再宣布上课。我觉得进行长时间这样的训练,能让学生了解学习美术的用处,家长知道后也会改变他们原来的看法。同时,这样的问答,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端正了他们的学习态度。学生只有重视美术这门课了,在准备材料方面才会顺利、积极多了。
当然,儿歌只适用于低年段的学生,对于高年段的学生,我常在课前让学生喊一句口号——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而且,每学期的开学第一课,我都用这句口号引导学生装饰一下美术课本的封面。学生如果能愉快地接受,接下来的课堂教学就可以更好地开展了。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习惯好了,学习态度自然就能端正,他们在课堂上就会用心听讲,认真作业,良好的品德就会在习惯中自然养成。
二、精心选择教学内容,挖掘德育素材
美术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素材。作为一线的美术教师,要努力提炼和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适时调整德育要求,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例如,教学《美丽的园林》一课时,其目标是通过对苏州园林的欣赏、观察、比较,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内容表现出浓厚兴趣,纷纷踊跃发言。特别是谈到拙政园的《梧竹幽居》时,大家都感到无比的自豪,因为除了拙政园的主要园林景色外,还可以远眺千米之外的北寺塔,中间竟没有一处建筑遮挡,成功地运用了借景的造园手法,达到了造园艺术的最高境界。本课教学,我制定热爱传统建筑文化、文明旅游等方面的德育目标,通过讨论园林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让学生感慨中华先人造园艺术的精湛,油然升起民族自豪感。
另外,美术课堂中,教师可以根据各种不同的节日进行德育渗透,如母亲节、教师节、国庆节等。例如,教学《参观和旅行》这一课时,恰巧碰上教师节,在作业设计环节,我适时地把作业设计为“制作一张明信片送给我们的老师”,并强调了尊师重道的传统德育要求。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绘画技巧,而且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情感。薄薄的一张明信片寄托了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教师的敬爱之情,德育就潜移默化地渗透、升华了。
三、灵活把握教学环节,巧妙渗透德育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灵活把握教学环节,巧妙地在导入或课后拓展中渗透德育,这些环节的德育渗透应简洁直接。
例如,教学《漂亮的鞋》这一课时,新授环节,我通过展示抗战时期红军穿的草鞋,引导学生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又如,教学《爸爸妈妈》一课,课后拓展时,我向学生推荐名画、书籍等,对学生进行渗透德育,还推荐了朱自清的散文《背影》、罗中立油画《父亲》等,这些经典的作品让学生受益匪浅,从作品中感受到父爱如山。在以往的美术课展示评价这一环节中,我经常会把好的学生作品展示给其他学生看,希望他们能从中得到借鉴和提高。但是,这样会导致一些基础薄弱的学生的作品得不到展示,所以我就将每一次的作业展评设计成“夸一夸,赞一赞”的活动,让学生对作品的优点进行点赞,并对作品中的不足之处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赞美别人是一种习惯,这种习惯应该从小就开始培养,当学生能够真心赞美别人时,他的心胸就开阔了。
四、用心书写作业批语,深入渗透德育
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布鲁姆认为:“评价不是为了区分,而是为了改善。”平常的美术作业批改,一般是给学生定等级,这种传统的评价方式不利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教育如果缺少沟通交流是无法达到教育效果和目的的。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偶尔在学生的绘画本上设置“我想对你说”这一对话栏是个不错的方法,因为这样学生感觉到老师在对他说话,而不是居高临下的说教,好似朋友间的交流。当然,教师在写批语时也要注意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巧妙进行德育渗透。如对于比较有耐心的学生,教师可以给他们写改进式的批语,像“构图很好,色彩还可以再丰富一点,背景也可以再添加一些景物”等;对于基础较差、不太自信的学生,可以写鼓励式的批语,像“你现在有进步了,线条都画得流畅了,以后画画时胆子再大一点,速度再快一点,好吗?加油!”等;对于那些特别优秀的学生,应多写一些表扬式批语,激励他们继续保持这种良好的状态,像“美术课上的你,听课、作业好认真,人物刻画很细致,继续加油哦!”等。通过这样的言语交流,师生间的了解就多了,教师的教育才会深入学生的内心。也就是说,批语书写是一种艺术,需要我们美术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摸索。
小學是一个人思想、动机、兴趣发展的关键阶段,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德育是教育工作的核心和灵魂。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美术学科的特殊性,深入挖掘美术教学内在的思想情感教育因素,采用既有效又有趣的方法,把这些情感充分地展现给学生,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更多地体会到生活中的情感和乐趣。
总之,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德育工作有效性的重要途径。美术教学不仅在视觉上给学生以美的感受,思想上也要教育学生追求美。因此,我们美术教师一定要牢记“要育才先育人”的道理,让美术课成为“活的教科书”,不断创新德育的渗透形式,实现潜移默化地渗透德育的目的。
(特约编辑 木 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