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模糊理论视角下安东尼奥?马查多诗歌的模糊美及诗歌翻译策略探究
2019-08-27姚兴
姚兴
摘要:模糊是文学的基本属性。周方珠先生将文学模糊按照其属性与功能分为语义模糊、意象模糊、句法模糊、语用模糊和主题模糊五种类型。诗歌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体裁,其语言具有凝练、隽永、意境深远的模糊美。安东尼奥·马查多是西班牙“九八年一代”一位重要的诗人,其诗歌内容深刻、语言优美,大多展现西班牙的大好河山以及对国家前途命运和人生的思考。本文以文学模糊理论为基础,分别从文学模糊的五种类型出发对《卡斯蒂利亚的田野马查多诗选》赵振江先生译本进行研究,从而为诗歌翻译提供一定的策略和启示。
关键词:安东尼奥·马查多;文学模糊;诗歌翻译
模糊性是人类思维的本质特征之一。作为人类思维载体的语言不可避免地带有模糊性特点。1965年,美国控制论专家、数学家查得从语言的模糊性中受到启发提出了模糊理论。(1)该理论不仅对数学和自然科学产生了重要影响,还在社会科学领域尤其是语言学领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2)文学翻译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实践,对翻译不能设置固定的条条框框。(3)而这种创造性在诗歌的翻译中尤为突出。周方珠先生提出了模糊的三个特点:不确定性、相对性以及精确向模糊的转变。并按照其属性与功能将文学模糊分为语义、意象、句法、语用和主题模糊五种类型。(4)这为后人从模糊的视角分析诗歌及其译打开了新的思路。安东尼奥·马查多作为“九八年一代”诗人在西班牙诗坛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他的前期创作灵感主要来源于大地、天空、河流、山脉、对亲人的怀念和对祖国的热爱。尤其是对卡斯蒂利亚自然风光的描写,更是出人入化,情景交融,感人至深。后期创作转向对哲理的探索与挖掘和对人生的体会与感悟。(5)他的诗作不仅主题深刻,而且语言具有一种诗意的美感。然而目前国内对于安东尼奥·马查多的研究不足,以中国知网为例,截止到2019年5月,关于马查多的论文只有三篇,没有涉及到有关其诗歌模糊性以及翻译的研究。因此,本论文将以文学模糊理论为基础,分别从文学模糊的五种类型出发对《卡斯蒂利亚的田野马查多诗选》赵振江先生译本进行研究,以期为诗歌翻译提供一定的策略和启示,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模糊的语义特征及文学模糊的类型
模糊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不确定性、相对性以及精确向模糊的转变。不确定可以体现在语义、句法、形象、语用等方面。在汉语中有许多没有确定语义的词汇,例如表示时间、数量、属性、程度、颜色等方面的词汇,其数量不胜枚举。比如“青年”、“早晨”、“大”、“一本黄色的书”这类词汇具有不确定性。相对性可因地而异、因时而异、因文化习俗或因主观好恶而异。比如不同的国家对“美女”一词具有不同的衡量标准和审美。最后是精确向模糊的转变。有些数量词就概念意义而言语义是精确的,而出现在文学作品中,其语义由精确转变为模糊。這对译者来说是值得关注的。因为文学作品中的数量词,尤其是概数的翻译并无固定的译法。有些可以译为数量词,而多数译成语义模糊的修饰语。(6)文学模糊按照其属性与功能分为五种类型。语义模糊是指词语的语义自身具有不确定性。意象一词在中国古代是用来指某种抽象的观念和哲理的艺术形象,分为人物意象模糊和景物意象模糊。句法模糊在汉语中常见,因为汉语是意合结构,句子、短语、词语间的组合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自由度。西班牙语多为形合结构,句子、短语间常有连接词。语用模糊指在特定的话语环境下话语意义难以确定。主题模糊是指文学作品中的中心思想难以确定。(7)正是由于文学的这种模糊性特征,文学作品具有了可以被多重解读的可能性,读者才能够充分发挥想象,参与到文学作品的再创作中,从而在阅读中体会到原作的精妙和美感。
二、马查多诗歌中的模糊性特征
安东尼奥·马查多(1875-1939)是20世纪西班牙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创作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899年至1902年:具有现代主义特征,代表作是1903年发表的《孤寂》。第二阶段是1903至1907年:诗人摆脱了现代主义影响,确立了与纯粹浪漫主义的联系,代表作是《孤寂、长廊及其他》(1907)。第三阶段是1907至1912年,诗人关注政治、抒发情感,代表作《卡斯蒂利亚的田野》(1912)。第四阶段是1913至1939年,转向哲理诗创作,显现出深刻的存在主义观点,代表作《新歌》(1925)和《诗歌全集》(1928)。(8)马查多的诗歌语言朴实,文字隽永,内涵丰富,立意深刻,无论是对卡斯蒂利亚自然风光的描写还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抒发都出神入化,感人至深,且无论是语言还是内容上都留给读者一定的思考空间,下面将从文学模糊理论分析马查多诗歌的模糊性特征。
(一)语义模糊
语义模糊指的是一些词汇没有确定的语义。例如表示时间、数量、属性、程度、颜色等方面的词汇。以下面这首诗为例:
“风将路旁
凋零的榆树摇动,
把地上的灰尘
卷成玫瑰色的旋风。
青紫色的圆月
喘息着爬上天空。”(赵振江译,2017,第105页)
我们可以看到,在诗中出现了许多颜色词,例如“玫瑰色”、“青紫色”,这些颜色词是模糊的概念,因为对于不同的人来说,脑海中想象中的颜色并非完全一致,且颜色带给每个人的感受也是不同的。因此,这些词汇具有语义上的模糊,给读者带来的想象和感受也是不同的,这也正是诗歌的美感所在。
(二)意象模糊
意象是诗歌常见的艺术表达形式之一,意象的模糊是对人物或景物意象不确切的表达。且看下面一首描写景物的诗:
“夏日明亮的下午,困倦
而又悲伤。黑色的常春藤
布满灰尘,探出公园的围墙……
泉水在歌唱。
钥匙吱吱呀呀,
在古老的栅门上;
生锈的铁门伴着刺耳的声音
打开,当它重又关上,与死一般
下午的寂静发生了沉重的碰撞。
在孤独的公园,水流那响亮、
奔腾的歌谣将我引到泉旁。
泉水将自己的单调
倾泻在洁白的大理石上。”(赵振江译,2017,第15页)
这首诗是《孤寂》这部诗集中的节选,其中可以看到有很多现代主义的痕迹。这首诗的主题是寻找过去的时光,也可以理解为对失去的童年的缅怀。诗中出现了大量的意象,如黑色的常春藤、泉水、钥匙、生锈的铁门、孤独的公园、大理石……这些景物意象并没有表达一种确切的含义,例如常春藤是稀稀拉拉还是布满整个围墙?生锈的铁门所体现出来的历史有多久远?大理石的形状为何种模样?诗人并未详尽描述这些景物,而是通过一些语义较为模糊的词语和意象,来营造出一种死寂、凄凉的氛围,从而抒发诗人内心的失落和悲伤之情。由此可见,意象模糊对于营造诗歌氛围、增强画面感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也能够通过朦胧的意象在脑海中生成画面,进而体验诗歌的魅力。
(三)句法模糊
句法模糊主要体现在西班牙语译成汉语的过程中,由于句法结构的变化而引发的模糊现象。下面我们来看一首小诗及其中文译本:
“Es mediodía.Un parque.
Invierno.Blancas sendas;
simétricos montículos
y ramas esqueléticas”(Manuel y Antonio Machado,1984,P71)
“中午。公园。
冬天。白色的小道;
匀称的山包
干枯的枝条。”(赵振江译,2017,第69页)
这首诗的题目叫做“冬天的太阳”,诗的第一小节中主要是对冬天景物的描写。通过对西班牙语原文和中文译文的对比,我们不难发现,在译文中,只有名词和形容词;而在西语原文中,不仅有名词和形容词,还有动词“Es”、冠词“Un”以及连词“y”。从这个角度而言,诗歌并没有出现形式的对等,这主要是由于两种语言具有不同的特点。汉语是意合结构,句子、短语间的组合有很大的自由度。西班牙语多为形合结构,句子、短语间常有连接词。因此,考虑到两种语言的差异,不妨改变一味追求形式对应、按照语法翻译句子的方法,而是适当调整句子的结构和语序,使得译文更符合诗歌的意境和美感。
(四)语用模糊
语用模糊指的是在特定的话语环境下其话语意义难以确定,甚至会造成理解困难,这就出现了语义模糊现象。在诗歌中,可以理解为不能够明晰对一句话的所指,即其准确的内涵。下面来看一首诗的节选:
“此人不属于昨天也不属于明天,
而是从不该有;在西班牙的谱系中
他不是成熟的也不是腐烂的果实,
他是個徒有其表的果实
属于那个已经过去的西班牙
而不是
今日这个已是满头白发的国家。”(赵振江译,2017,第132页)
这首诗主要描写的是乡村赌场的汉子形象,深刻地揭示出这类人的共同特点,上面节选的部分也是全诗最后的总结。这首诗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理解。其一,诗人就是为了单纯地刻画一个乡村赌博汉的形象,最后对其存在下了一个定义,认为这个人是不该在这个世界上的。只有在过去的西班牙的土壤中才允许这类人的存在,而如今的西班牙是“白发苍苍”、老态龙钟的,已经无法再恢复当年的辉煌与荣光,自然也就没有这样骄傲、肆无忌惮的赌博汉的存在了。另一种理解是赌博汉的形象寓意着西班牙的命运。鉴于这种语义的模糊,读者只能去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猜测,因此,在诗歌翻译的时候也要按照原诗的语义进行翻译,不能做过多的阐释,否则就会无法获得揣摩本义的过程。
(五)主题模糊
安东尼奥·马查多诗歌主题的模糊性特征多体现在《新歌集》的哲理诗中。由于诗人在其创作后期受到奥尔特加·伊·加塞特等著名哲学家思想的影响,其诗歌出现了存在主义的哲学命题,短小精悍、内涵深刻、主题模糊,往往需要读者去仔细揣摩。例如下面这首哲理诗:
“在生活与梦想之间
还有第三种东西。
请猜猜看。”(赵振江译,2017,第165页)
这首小诗是诗人致奥尔特加·伊·加塞特的谚语与歌谣的其中一部分,诗歌字面意思看似简单,即思考除了生活和梦想之外的事物,至于这第三种事物是什么,诗人并未给出一个确切的答案,而是给读者留下了一个未解之谜,它可能是一场浪漫的爱情,可能是诗人所热爱的诗歌,亦或是人类闪闪发光的思想。不同的读者面对这样的诗歌时会有属于自己的解读。其实,不仅是哲理诗,在安东尼奥·马查多其他风格的诗歌中也可以找到此类特征,诗歌主题的模糊性大大丰富了诗歌的内涵,使其具有更强的生命力。
三、浅谈诗歌的翻译策略
有人说诗歌是不可译的。因为译文不可能保留原诗所有的形式、内容、风格和表达效果。但是,诗歌又是人类文学中的璀璨明珠,需要有人翻译出来分享给更多的读者。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总结一些关于诗歌翻译的策略和技巧。诗歌是一门艺术,艺术的深邃是需要读者去慢慢品味和揣摩的。因此,当译者在翻译诗歌的时候,应当注意诗歌在语义、意象、语用、主题、句法方面具有模糊性特征,不能把自己的理解强加在译文中,而是根据原诗所传达出来的意境,把握好翻译的尺度,既不能翻译得过于直白,也不能过于含糊。在从西语翻译到汉语时,可以适当地减少连词、冠词甚至动词的使用,使诗歌的译文更加简洁含蓄,更符合中国读者的审美习惯。
四、结语
模糊性是文学作品尤其是诗歌体裁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特征,在阅读和翻译时应当予以更多的关注。文学模糊按照其属性与功能分为语义、意象、句法、语用和主题模糊五种类型。分析模糊现象不仅增加了读者的想象空间、让读者对诗歌进行多角度的解读,从而感受诗歌的美感,同时也对诗歌翻译具有启示作用。在翻译诗歌的过程中,诗歌的模糊性特征不容忽视,译者要尽量传达原诗的意境和韵味,不做过分的解读和阐释,必要时对形式进行修改以达到风格一致的效果。
注释:
邵璐.文学中的模糊语言与翻译——以《达·芬奇密码》中英文比较研究为例.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第1-2页
周方珠.翻译多元论.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第265页
邵璐.文學中的模糊语言与翻译——以《达·芬奇密码》中英文比较研究为例.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第3页
周方珠.翻译多元论.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第266-273页
赵振江等著.西班牙20世纪诗歌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第22页
周方珠.翻译多元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第266-268页
周方珠.翻译多元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第268-273页
赵振江.二十世纪的西班牙诗歌与安东尼奥·马查多——献给西班牙文化年[J].艺术评论.2007,第43页
参考文献:
[1]Manuel y Antonio Machado.Obras completes.Editorial Biblioteca Nueva, S.L.1984.
[2]邵璐.文学中的模糊语言与翻译——以《达·芬奇密码》中英文比较研究为例[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3]赵振江.西班牙与西班牙语美洲诗歌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4]赵振江等著.西班牙20世纪诗歌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
[5]赵振江译.卡斯蒂利亚的田野马查多诗选[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7.
[6]周方珠.翻译多元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
[7]周方珠.文学翻译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14.
[8]包蕾,王菊芳.文学翻译中的语义模糊现象[J].黑河学院学报,2017,8(11):177-178.
[9]段文婷.模糊语言学视阈下的宋词英译模糊美再现——以《声声慢》为例[J].商洛学院学报,2018,32(01):39-43.
[10]肖志清.《枫桥夜泊》的模糊性及其多译本现象探究——基于文学符号学的重新阐释[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2):107-111.
[11]赵振江.二十世纪的西班牙诗歌与安东尼奥·马查多——献给西班牙文化年[J].艺术评论,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