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乡绅的灵魂与历史记忆的研究

2019-08-27莫梓虞吕屏

北方文学 2019年23期
关键词:乡绅灵魂

莫梓虞 吕屏

摘要:乡绅是中国几千年历史以来乡村社会最先进的文化代表,也可以说乡绅是中国文化的根脉,传统乡村社会依赖于乡绅文化得以薪传不息。随着时代的发展,乡绅阶层于末世纪灰飞烟灭,徒留一丝乡绅“灵魂”与历史记忆长存于世间,乡绅的历史记忆和“灵魂”对中国乡村社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介绍乡绅的社会特征,客观把握旧乡村社会的运营模式;其次,探索乡绅在乡村社会中所起到的积极作用;最后,联系前两章内容,探讨中国乡绅的历史记忆和“灵魂”在近代乡村社会中发展的重要性。

关键词:乡绅;灵魂;历史记忆

乡绅是中国古代传统社会中特有的社会阶层,“乡绅”作为目前并不常见的词语,并未因其没落而被尘封;相反,随着农村经济和乡土文化的衰落,学者们对乡绅也愈加关注,本文探求乡绅历史记忆和“灵魂”对近代乡村社会中发展的重要性作用,促进中国乡村社会研究的发展。

一、中国乡绅的社会特征

乡绅作为中国一种特殊的社会阶层植根于传统社会结构中,从此入手,系统分析中国乡绅的社会特征。“研究了解社会历史条件下乡绅阶层如何成为社会以及乡村社会的中心领导”(1),更清晰了解旧中国是的社会运作模式。

乡绅是皇权与乡村社会的稳定器,古代乡村社会自古以来经济上以“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为主,地处偏远,交通不便。虽然在不断加强皇权的集中统治,但乡村仍然无法被中央直接管理,所谓“绅士是四民之首,官员也不及绅士那般与乡民亲近,也更容易取得乡民的信任”。(2)乡绅自身也与民众的根本利益息息相关,也会在灾荒之际为民众向国家申请减轻徭役赋税,

乡绅皆是获取功名之士,通过科举考试入朝为官,居乡处之为乡绅。作为知识分子的乡绅也享有相应的特权,例如乡绅可以免除徭役和减轻田税的重负;见官无须下跪;若有官司缠身,乡绅可免受刑罚,这些都是乡绅的特权。(3)一切的特权和诱惑都基于社会成员参加固定入选额度的封建科举制度来晋升绅士阶层。

乡绅普遍占有较多的社会资产,古代赋税严重,生活压力大。乡绅所拥有的特权可减轻生活的压力,能够较快完成财富积累,将自己的社会资产收租为生则不再需要辛勤劳作,从而节省学习的时间。退休官员返乡,其本身享有的俸禄或“不义之财”已是令平民望尘莫及。部分乡绅凭借自身知识底蕴,有的担任塾师,有的帮打官司,有的在管理中贪污受贿也能获得更多的社会财富和资产。

乡绅在管理乡村事务具有一定影响力,在传统的乡村社会中法律几乎无用武之地,多是以乡绅的权威来评断事物的对错,处理大小事件。乡绅多是当地有名望的家族,一般也担任家族的“老爷”或村长一职,平时经常处理乡村事务经验丰富。乡绅会根据儒家传统文化的理论思想用于解决乡民之间的问题,起着保护乡村社会稳定的职责。

二、中国乡绅的作用

乡绅对乡村社会建设有积极作用,由于贪污受贿以及皇权难以下达至县级以下地方,导财政经费紧缺,官员借乡绅的经济实施对乡民的福利,而大部分乡绅本就富裕,也热心捐款捐物帮助乡民解决日常生活所需以及乡村地方的公共设施问题的解决。特别是遇到灾荒的时候,乡绅不同于县官的明哲保身,愿意为乡民贡献出自己力所能及的粮食,帮助大家渡过难关。所以说乡绅阶层对乡村社会建设有积极作用。

乡绅在文化教育建设上的重要作用,乡绅荣归故里,教书育人,培养新一代的青年人才,弘扬儒家思想文化,让平民也能够学习儒家文化思想。筹建乡村私塾,在一边赚钱的情况下一边为乡村教育事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帮助穷苦的乡村孩童能够早读书,读好书,培養人才。乡绅在做地方教育的时候的,儒家学说得以推广,也可以提升自己在乡村是威望,在无形中树立自己各高望重的形象。

乡绅在维护地方社会的和平的作用,负责日常的乡村宗族事务,乡里之间的民事纠纷也通常由当地乡绅负责处理调解。绅介于官与民之间,是政府与百姓之间的润滑剂,是维护乡村社会的稳定力量。有村民屠户因为赋税严重拒绝交纳税,并联合商贩们一起罢工,导致肉价市场混乱,人们只能以青菜为食。这时乡绅作为官府与乡民的中间者,发挥调节作用,使二者达成协议,维护市场未定。其实乡绅本就居住在乡村里,除了额外特权外,与乡民们有着共同的经济利益,所以他们时常帮助基础人民,解决人民与政府间的矛盾问题。在动乱时期,乡绅会利用自己的威信组织大家一起保护家园,为抵抗外敌入侵奉献出自己的力量。享受政府给予特权的乡绅阶层是最希望保持现状的一个阶层,所以他们会用自己的号力,和乡民们一起维护社会的安定。

三、中国乡绅的历史记忆和灵魂对中国乡村社会的重要性

乡绅阶层并非随着国之初始而存在,源于隋唐的科举文化所孕育出的独特社会阶层。乡绅阶层于1949年的土地改革中便灰飞烟灭,徒留一丝乡绅“灵魂”与历史记忆之中。乡绅的“魂”源自于儒家的“仁道”思想。废除科举,中下阶层传统的读书人上升之路也消失,他们一直所推崇的“仁道”思想也被遏制了。正是有了这样一批恪守乡绅灵魂之人,中国传统文化的“仁道”才得以实现并薪火相传。否则,乡村怕是真的会沦为土豪无赖的腌臜之地。儒家的“仁道”思想一直是乡绅灵魂的根本所在,也正因此乡绅的灵魂才有迹可循。

现在一提到乡绅都是浮出土豪劣绅的字眼,因为在中国古典小说中,文人经常将乡绅塑造成道德品质恶劣的负面象。他们的目的或许只在于揭露社会的苦痛与黑暗,从而引起人们的注意。不否定有“劣绅”的出现,曾对社会和百姓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劣绅”处于末世纪政治低迷诡谲的黑暗时代,是暂时的现象,并非常态,我们不能因“劣绅”将乡绅在传统社会中的积极作用全盘否定。乡绅阶层彻底消失后,乡村社会失去了文化领袖和灵魂。政府为加快经济发展,学习西方模式,推进城镇化。他们忘记了乡绅的历史文明,城乡人口单向流动,青年入城,老弱滞留于乡,田园将芜的现象日益严重。“乡绅”阶层入城后,引起得天独厚的条件在城市的工作待遇优厚,加之时间的沉淀,过去的“乡绅”也基本上是城市工作的退休居者,效仿古代官员退而归乡为绅,将他们安居于乡村休干所。中国传统文化植根于乡村,乡村社会的衰落影响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如今,面对乡村日益空心化现象。政府开始注资,推行新农村建设。这个时候的农村已然没有了乡绅这类型的人才,缺乏文化底蕴,依旧是个“空心”农村。政府应优待从农村里走出去的毕业大学生,将人才回流。当然具体的措施定于政府的决策。

乡村社会逐渐变成文化荒原,唯有乡绅“灵魂”才能滋养乡村万物的生长。中国社会传统文明的根在农业文明,首先滋养出的不是冷冰冰的机器或工业,而是有鲜活的生命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乡绅生于斯,长于斯,其“灵魂”的核心主义价值观“仁道”思想追寻的是仁与道的教化,共促社会和谐进步,提升国家文明和品质。乡绅“灵魂”对旧中国乡村社会以及新时代新农村建设的发展都起到了不可磨灭的积极和借鉴作用。

注释:

徐祖澜:《明清乡绅的教化之道论析》,《西华师范大学学报》,2013年第6期。

王凤生:《绅士》,载《牧令书》,卷16,第26页。

费孝通,吴晗等著:《皇权与绅权》,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年版第 48 页。

参考文献:

[1]徐祖澜.明清乡绅的教化之道论析[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2013(6).

[2]王凤生.绅士.牧令书,卷16,第26页.

[3]费孝通,吴晗,等著.皇权与绅权[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48.

猜你喜欢

乡绅灵魂
文化分裂与秩序失落:《好兵》对英国乡绅文化的反思
长相年轻,是因为灵魂不老
他有睿智的灵魂 却孤苦修行一生
有趣的灵魂终将相遇(发刊词)
画痴
灵魂树 等
一壶酒与一活鹅
人闲一闲,等一下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