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

2019-08-27杨帅霞

青年与社会 2019年23期
关键词:转变新时代

摘 要:随着国家的发展,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包括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新的理论思想的产生,这都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创新与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我们深入了解这些变化,有助于我们能够更加准确地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确认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要义及其转化,分析其变化依据,把握这一新变化对社会提出的时代要求,对于科学理解十九大精神,对于在党和国家的实际工作中更好地贯彻十九大精神意义重大。

关键词:新时代;社会主义主要矛盾;转变

一、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变的科学含义

十九大报告指出: “这个新时代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这一矛盾的转变含义丰富,意义重大。首先,正确了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科学含义。具体来说,对于美好生活的需要是在物质文化需要的基础之上,还有对社会安全稳定、公平正义、法治法规体系的完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方面的需要,这种需要比物质文化层面的要求层次更高,美好生活的内涵与外延比物质方面更丰富更宽广。所以,主要矛盾由“物质文化的需要”向“美好生活的需要”的转变充分体现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其次,正确理解“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的含义。改革开放后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社会大踏步向前发展,取得了一系列的发展成果,尤其在物质生产方面成效显著,改变了社会生产远远落后的现实。目前生产力落后不再是制约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而是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随着物质生产力的提高,人民的需要也随之转变,人们的需要已经不能仅仅用丰富的物质文化来满足,于是出现了新的矛盾,并且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

所谓不平衡,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的发展不协调、存在明显差距。具体可以列为:一是领域不平衡。领域不平衡指的是我国经济领域发展迅速,虽说政治社会文化领域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与经济领域相比仍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尤其是生态领域,差距更大;二是区域不平衡。区域不平衡指的是城乡之间、东中西之间、发达与不发达地区之间的不平衡等,这一系列的不平衡导致区域之间发展落差大;三是群体不平衡,即社会阶层之间不平衡。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我们把蛋糕做大之后,在分配财富时出现社会阶层之间财富不均,社会分化现象凸显,且出现一定程度的阶层固化。四是具体领域内部的不平衡,比如经济领域中的大企业与中小企业之间、实体经济与金融之间、低端产业与高端产业之间都存在不平衡。这一系列问题充分说明,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指向了社会发展的不平衡问题。

所谓不充分,指的是整个社会的发展总量和发展质量方面的欠缺,发展态势不够稳固。这种不充分在发展的方方面面都有所体现,主要表现在创新能力不充分,生态环境保护不充分,精神文明程度发展不高,发展方式有待改善,体制机制有待充分变革等。社会发展是多方面的,其不充分也体现在方方面面。

二、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依据

任何一种思想理论的形成都会有其理论来源和现实基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这一重要论断,也是党和国家在总结以往矛盾思想的基础上,综合理论与实践做出的一个伟大的判断。

(一)理论依据

1.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从量到质的转变是每一事物的发展都要经历的一个过程。事物若是想发生质变,那其量变需要积累到一定程度时才能实现,但是事物是否发生“质”变也不是我们来评判事物是否发生变化的确定标准。同理,只根据我国的社会性质没有发生变化,来判定主要矛盾就不會变化,这一逻辑就相当于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只看到了“质没变”这一结果,而忽略了事物发展过程中“量”的积累。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的过程就是一个量的不断积累的过程,这种积累在不改变事物性质的前提下,事物内部会发生一些转变,也就是说社会主要矛盾会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而变化。社会是不断发展的,其主要矛盾也是变化存在的,旧矛盾解决后还会出现新的不同的矛盾,我们要正确看待这一转化。虽说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了,但其并未发生质变,社会的基本矛盾依旧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因此,新时期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是社会主义内部发展的量变,并不意味着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2.唯物史观认为,物质需求是人的基本需求。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物质资源还不丰富,人们当时的需求就是解决温饱问题。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全国人民经过四十多年的努力,人们的物质文化需求得到满足,随之又提出了更高层次的需求。马克思提出,人们只有满足自身生存需求后,才会对科学、政治、艺术、宗教等提出更高层次的需求。人类社会的两大基本矛盾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表现为不同的形式。社会的基本矛盾决定了主要矛盾的性质和发展方向,主要矛盾在不同的社会历史阶段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也表现为不同的形式。因此,我们党从现阶段的经济发展状况出发,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发展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从而得出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转变的科学论断。

(二)现实基础

首先,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十八大以来,在党和国家的带领下,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奋斗下,我国社会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我们与世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也在日益缩小,我国已跃然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因此,我国现阶段的发展状况已经不能再用“落后的社会生产”来表述,当然,社会主要矛盾也就发生了变化。

其次,人民的需求发生变化。马克思曾有过这样一个经典的表述: “任何人如果不同时为了自己的某种需要和为了这种需要的器官而做事,他就什么也不能做”[2]。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我国人民的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人民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高。当人们的基本需求被满足时,很自然地就会出现一些较高层次的社会需求。具体变现为:一方面,人民需要的内涵更加丰富。人们不仅对物质生活要求更高,而且还从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角度提出了更多的需求。另一方面,人民的需求层次提高。当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人们就会对已有的东西不再满足,解决温饱已不再是人们所追求的目标,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变得更高,例如在教育、医疗服务、工作收入,精神生活等方面,人们都期望能够得到更好的满足,这些需求随之变得更加层次化、多样化、个性化。抓主要矛盾是马克思主义分析及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理论,也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的经验总结,只要抓住抓好主要矛盾,一切社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因此,十九大报告中根据我国的实际发展状况,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出了调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明确方向和要求。

三、牢牢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时代要求

中国进入新时代,标志着我国的发展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历史方位上。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不仅要从旧矛盾中总结经验,还要增强问题意识,分析新矛盾的阶段性特征,从而找出有效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方法。

(一)坚定地贯彻新发展理念。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新发展理念”的基本方略。“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是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展速度令世界瞩目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改革开放初期,物质匮乏,商品短缺, 物质需要的满足是当时急需解决的,矛盾突出表现在物质文化和社会生产双方量的关系上。然而,近年来,物质供给不足状况得以扭转,社会不发展问题得以基本解决,但发展起来以后社会又出现了新的突出的问题。从纵向上来讲,人们对物质文化的要求变高,社会生产在质上无法满足。从横向上来讲,人民需要的内涵更加全面,社会发展难以保持很好的平衡,“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3]。人民对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满足必须通过社会的充分平衡发展来实现。对此,科学发展成为未来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党和国家需要逐步调整经济发展战略,积极推進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深化供给侧改革,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一新的理念,并在其指引下坚持科学发展,让改革开放的成果更好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二)更好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4]。在新时代,既要坚持发展,把蛋糕做大,又要注重发展的均衡性,把蛋糕分好。我国有强大的产能供给体系,远大于人民群众的基本物质需求,但这些供给大多只能满足人们低质量的需求。然而在新时代,人民的需求恰恰是多样化、层次化和个性化的,因此之前的供给结构不能满足人们需求的新变化,导致有效供给严重不足。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最大问题,最主要的不在于总量的供给,而在于品质和质量。我们要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不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进行结构调整,坚持在发展的基础上改善民生,解决好人民最关心的利益问题,提高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更好地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

(三)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在制度建设上,我国的体制机制还有待健全,人民群众更高质量的要求难以得到充分的满足;在治理能力上,一些领域存在权责脱节、职责交织等突出问题,这都不利于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所以,必须把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提高治理能力工作提到党和国家的重要日程上来。对此,我们要突破旧的机制体制,突破利益固化,构建一个更加合理的利益分配模式,以进一步解放生产力,激发社会活力,提升党和国家的治理能力,用强有力的制度支撑新的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1.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286.

[3] 金民卿.深刻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N].解放军报,2017-12-04(007).

[4]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8:86.

作者简介:杨帅霞(1993- ),女,河南鹤壁人,就读于渤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在读,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猜你喜欢

转变新时代
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管理模式转变分析
浅析我国对外贸易的转变及对策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
试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
关于会计职能转变若干问题探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