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姆叔叔的小屋》中的二元对立解读
2019-08-27德吉措
德吉措
摘要:《汤姆叔叔的小屋》是美国作家哈丽叶特·比切·斯托(Harriet Beecher Stowe)于1852年发表的一部反奴隶制长篇小说。这部小说中关于非裔美国人与美国奴隶制度的观点曾产生过意义深远的影响,被认为是刺激1850年代废奴主义兴起的一大原因,并在某种程度上激化了导致美国内战的地区局部冲突。小说一经问世便受到了批评界广泛的关注和赞誉。本文从结构主义的角度剖析小说,通过运用“二元对立”理论浅析具体的人物形象,揭示人性善恶美丑,以及南北战争时期的美国真实的社会生活面貌。
关键词:二元对立;白与黑;主体性;真善美;语言符号
《汤姆叔叔的小屋》是斯托夫人的一部现实主义杰作,又译为《汤姆大伯的小屋》和《黑奴吁天堂》,该小说通过穿插轮叙的书写方式,塑造了忠诚善良但逆来顺受的汤姆和勇于抗争的伊拉莎夫妇等多个经典形象,并通过人物和场景向世人还原了那一时期的美国社会生活面貌,以此来揭发和控诉黑暗的奴隶制度。
文学本质上是一种符号的系统,符号的多样运作构成了文学作品,这个系统的基石便是多种多样的二元对立。二元对立分析法是由结构主义学家格雷马斯在索绪尔语言学的基础上提出的,作为结构主义的基本分析法,其广泛存在中西方文学作品中。因此本文以二元对立对小说进行解读,并尝试探讨该小说的深层意义结构。
一、白与黑
在弗朗兹·法农的《黑皮肤,白面具》创造了“黑人”和“白人”的心理图景,书中指出,“白人确立了一种与黑人的对立关系,在这种二元对立中,白人具有从身体到精神的优越感,而黑人则感觉到自卑,因而当一个黑人与另一个黑人在一起时,其表现将不同于他与一个白人在一起”。为了控制这种自卑感,黑人通过穿衣乃至言行举止的模仿来达到一种与白人心理的平等感。在《汤姆叔叔的小屋》中斯托夫人笔触下的黑人形象正是如此,他们想通过模仿白人的言谈举止来接近白人世界,获得与白人相平等地位。比如黑人奴仆阿道尔夫,一直试图模仿主人圣克莱尔,偷穿偷用主人的衣服,使用香水,甚至使用主人的姓氏,想以此改变自己卑微的地位,“最后弄得他误认为自己真的成了老爷”。
其次,权力话语本来也是福柯理论的题中之义,政治和社会权力如何切实地威胁、操纵、改造甚至消失那些微不足道的,与常规不同的个体。只有那些还未被正统历史清洗过的黑暗而隐秘的角落,才能看清楚权力如何赤裸地作用在个体身上,而这种方式的描述和记录,让我们看到权力最真实的面貌。以束缚人性、强化集权运作为核心的奴隶制体现在《汤姆叔叔的小屋》中奴隶主雷格里“就像训练自己的斗一牛狗一样有计有步骤地训练了他们(黑奴监工)的野蛮和凶残。”经过长时间的训练,黑人监工比白人监工更暴虐、更残酷。
二、奴性与主体性
斯托夫人在《汤姆叔叔的小屋》首先通过“二元对立”的方式架构了整部小说的主线路,即通过当时黑奴们在不同境遇下所反映的不同人生态度,从而导致的截然不同的人生结局。
小说中汤姆具有很浓重的基督教烙印,忠心耿耿维护主人和庄园的利益,但却因为债务问题便被轻易的被卖给了奴隶贩子,从而开始了他惨痛的一生。他笃信基督,对自身受到的屈辱逆来顺受,坚信自己的善良会打动他人,即使受到黑奴监工的虐待,仍在死亡的前一刻原谅了他们。基督教的思想在汤姆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汤姆在很多事情方面都可以看出基督耶稣的宽恕和坚韧。因此,他也是那个时代奴隶当中的代表,而不是以个人身份存活的,这种奴性在他身体体现的淋漓尽致。相反,小说的另一个重要人物乔治·哈里斯,是一个渴望自由,具有聪明才智及不畏强权的人物。残酷的现实使他懂得上帝和宗教对于改变自己的奴隶地位毫无用处。历经苦难的乔治在法国理解了高等教育,又萌生了朴素的民族主义后决定为自己苦难的同胞缔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国家。与汤姆的作为截然相反,乔治是一个为了自由和幸福,敢于对奴隶制度发起挑战的黑人奴隶形象。
从他们身上能够看出宽恕和勇敢复仇都是作者人性关怀与写照的体现。但是斯托夫人笔下的两个黑奴,两条不同的命运在读者心目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汤姆叔叔的愚昧与怯弱,一味的屈从与忍让在乔治·哈里勇敢并包含反抗精神的对比下,说明面对奴隶制只有自我主体意识的觉醒才能够推翻残暴的统治。
三、“小屋”与“宅子”
像语言符号一样,文学符号也具有能指和所指,是由二者复合而成的;但文学符号在内容层次上与语言学符号有不同,因为它具有不为表现的表达内容,更是一种功能符号。一方面,它提供着某种意义,具有能指功能,另一方面,它又使自身具有所指性,把自己变为所指,就是说,文学并不指向它本身以外的世界,而是指向自身。文学中的自由力量并不取决于外在的东西,而是取决于它对语言所做的改变。在《汤姆叔叔的小屋》这部著作中,汤姆叔叔所居住的小屋,并不仅仅是他们的起居之地,这部小说的题中之意已然是一种深含意义的语言符号。汤姆叔叔的“小屋”成为一种文学符号,是一种精神层面的象征,向往自由的火光正是从这间用粗糙原木搭建成的小房子里燃烧起来的,而与“小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那紧紧毗连着的“上房”,也就是主人们的居所。“小屋”与“宅子”代表了同一个国家的两种制度,斯托夫人正是以此折射出美国奴隶制度下黑人白人之间不可跨越的种族、階级鸿沟。北方先进的资本主义社会和南方黑暗残暴的奴隶制社会形成了尖锐的对比,对于广大黑人来说,“宅子”笼罩下的下的地方简直是一座人间地狱。
四、黑恶丑与真善美
奴隶主夫人玛丽,她虽然也是一个基督徒,但是却对黑人奴隶抱有很深的偏见,认为他们是劣等民族,天生就应该成为白人的奴隶,他认为黑人都有劣根性,认为他们只要拥有自由变回偷懒、贪酒好杯,会堕落成下贱的无用之人,所以认为自己的做法反倒在拯救这些黑人,她将母亲与孩子残忍分开,面对不服从的仆人们,鞭打驯服他们,她残酷做法是在帮助黑人消除他们的劣根性,帮助他们死后升入天堂。而故事中的伊娃与汤姆叔叔的是在汤姆叔叔被送到新奥尔良的途中所相识,伊娃是一个天真清纯的小基督徒,是真善美的化身,她对待黑奴如天使般,饱含怜悯和平等之心。临死前,依然将爱与宽恕撒播在她爱的人身边,鼓励父亲帮助黑人争得自由,一个几岁的孩童,用自己短暂的一生为解放黑奴奉献不止。
《汤姆叔叔的小屋》这部作品的成功不在于其超高的发行量,而在于它的社会价值和时代意义、世界价值。无论是斯托夫人的《汤姆叔叔的小屋》还是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使女的故事》,压抑自由、奴役自由的著作,前者是整个黑人解放的趋势,而后者则是女权的反抗。无论在哪,无论是谁,任何族种都有一些人是发光的,正义感是永恒的。“最长的路也有尽头,最黑暗的夜晚也会迎接清晨。”
参考文献:
[1]朱立元.当代西方文艺理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2]王霞.种族创伤与性别创伤——《汤姆叔叔的小屋》中的历史叙事[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2.
[4]李程.《汤姆叔叔的小屋》中奴隶制语境下权力话语的建构[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2,12.
[5](法)福柯,刘北成,杨远婴.规训与惩罚(修订译本)(四版)[M].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
[6]李海峰,徐小红.反抗或屈从——汤姆叔叔和乔治的不同命运[J].戏剧之家,2009,2.
[7]方汉泉.二元对立原则及其在文学批评中的运用[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7.
[8](美)斯托夫人,李自修.汤姆叔叔的小屋[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大学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