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腺肌症保守性手术疗效观察
2019-08-27廖绮琳赖文君张龙鹏陈梅英贝玲玲林紫瑜赖树珍
廖绮琳 赖文君 张龙鹏 陈梅英 贝玲玲 林紫瑜 赖树珍
作为临床妇产科常见疾病类型,子宫腺肌症一般以进行性痛经、月经量增加等为症状表现,严重影响生活。临床治疗中,常见的治疗方法以手术治疗为主,行全子宫切除或子宫次全切除术,保障病灶切除完整,但由于切除子宫后无月经来潮,部分患者不能接受,强烈要求保留子宫,于是保守性手术应运而生,该方法应用下强调对患者病灶尽最大可能切除,达到治疗目的[1]。本次研究将以医院2016年5月—2019年2月收治的20例子宫腺肌症患者为对象,分析保守性手术治疗下取得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医院2016年5月—2019年2月收治的33例子宫腺肌症患者资料回顾分析,其中20例给予保守性手术治疗方法,纳入观察组,患者年龄32~45岁,平均(35.6±5.0)岁,痛经1~4年,平均(2.8±0.5)年,子宫大小9~13 cm,平均(11.2±1.5)cm,月经量122~147 mL,平均(136.0±4.5)mL,入院检查确诊为子宫腺肌症。取同期收治的给予保守治疗患者13例纳入对照组,患者年龄31~46岁,平均(35.0±5.2)岁,痛经2~4年,平均(2.9±0.4)年,子宫大小9~14 cm,平均(12.1±1.3)cm,月经量123~145 mL,平均(128.0±4.2)mL,检查确诊为子宫腺肌症。一般资料组间对比相近(P>0.05),可进行比较分析。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治疗采用常规药物:人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诺雷德(生产企业:阿斯利康;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40447;规格:3.6 mg×1针/支)注射后3个月后放环,在腹部皮下注射诺雷德3.6 mg一支,每28天一次。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中均采用保守性手术治疗方法,取催产素与宫底部注射。对于子宫腺肌瘤患者,确定患者病灶部位后,对病灶采取线性切开处理措施,若肿瘤对子宫浆膜层累及,需通过外缘梭行切开,将病灶去除[2]。部分患者为弥漫性子宫腺肌病,手术治疗引入子宫中心体切除方法,观察宫底部,选择子角内侧1 cm位置以电刀进行切除,按照楔形切除方法切除,最后做病灶除净处理[3]。整个手术过程中,若在创面组织上未见病灶,且子宫体积恢复正常,保持较好弹性,提示病灶处理效果较好。手术方式一般选择腹腔镜,因病灶大手术困难者,则选择开腹。术后还需注意采取电凝止血措施,并对创面进行缝合,同时辅以增强宫缩治疗、抗感染等多种治疗措施,保证手术治疗效果达到最佳[4],术后应用人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诺雷德)注射3个月,每28天一次,每次3.6 mg。
1.3 观察指标
对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观察,包括痛经情况、月经量、CA125指标以及子宫大小等。
表1 患者治疗前后相关指标观察对比(
表1 患者治疗前后相关指标观察对比(
组别 月经量(mL) CA125(U/L) 子宫大小(cm)对照组 76.50±3.50 52.65±1.25 10.50±0.50观察组 46.70±2.00 18.54±3.69 7.60±0.20 t 值 12.56 16.89 6.63 P 值 0.01 0.01 0.03
1.4 统计学处理
研究数据结果以软件SPSS 22.0做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采用(%)表示,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治疗后痛经情况观察
观察组20例手术后出现痛经情况1例,对照组13例患者治疗后痛经情况4例,痛经发生率分别为5.00%(1/20)、38.46%(5/13)组间对比治疗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93,P=0.01)。
2.2 患者治疗后相关指标观察对比
观察组患者行保守性手术治疗后患者各项指标,其中月经量基本正常,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血清CA125指标,指标水平较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另外治疗后子宫大小观察,观察组子宫缩小相比对照组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3 讨论
关于子宫腺肌症,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但现有大多研究资料中,均认为子宫腺肌症发病主要原因在于子宫内膜间质与腺体浸润肌层,导致子宫局灶性、弥漫性增生,增大子宫体积,子宫肌层有增厚表现,最终出现子宫肌层与正常组织界限模糊情况[5]。也有研究报道中,指出子宫腺肌症发病原因受免疫因素、激素水平紊乱以及遗传因素等影响明显[6]。若未能及时治疗,很可能引发其他多种疾病,极大程度上威胁患者生命健康,且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7]。对于有强烈保留子宫,子宫大于3个月的患者,采取药物治疗后放置曼月乐环,起效时间长,复发率大,保守手术治疗方法,其实施的要点在于腹腔镜切除局性病灶,或子宫大部分切除[8]。这种保守手术治疗方法,治疗效果较为理想,通过病灶切除帮助患者快速康复。
本次研究结果中,观察组20例治疗后出现痛经情况1例,对照组13例患者治疗后痛经情况4例,痛经发生率分别为5.00%(1/20)、38.46%(5/13)组间对比治疗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行保守性手术治疗后患者各项指标,其中治疗组月经量基本正常,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血清CA125指标,指标水平较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另外治疗后子宫大小观察,观察组子宫缩小相比对照组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血清CA125指标,指标水平较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该血清指标一般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的特异性标志物,本次研究中能够发现术后指标改善,患者治疗效果较好[9]。需强调的是,行此类保守性手术,要求是尽可能将异位灶切除,因此要求有较高的手术技巧,手术困难建议直接选择开腹方式,保障手术疗效[10]。子宫子宫腺肌症患者,异位内膜组织耐受缺血、缺氧等能力较差,需经过治疗后将异位子宫内膜病灶库症状缓解,达到彻底治疗目的,这对保守手术治疗提出更高的要求[11-12]。
综上,保守性手术治疗方法应用于子宫腺肌症患者中,可取得显著疗效,且各项临床症状指标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