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膝关节镜辅助下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

2019-08-27魏巍李学福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9年14期
关键词:半月板关节镜胫骨

魏巍 李学福

膝关节创伤中最常见的骨折之一,其处理与预后将对膝关节功能产生很大的影响。多由于强烈的外力导致骨折,临床症状常伴有关节软骨、膝关节韧带或半月板损伤,诊断治疗不当都可能造成膝关节畸形、力线或稳定问题发生,导致关节功能的障碍[1]。胫骨平台骨折相对复杂,对患者影响严重,若患者符合手术指征,多主张行手术治疗。常用的传统手术方法为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手术,虽能达到理想的手术效果,但是创伤大,出血量高,易感染,术后易患并发症[2]。膝关节镜辅助下内固定凸显了较大优势,在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恢复时间以及保障复位效果等方面获得了认可。本文分析了膝关节镜辅助下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选择2016年5月—2018年5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相关治疗手段及相关数据整理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本资料

本文选择2016年5月—2018年5月的100例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按照接受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关节镜组和传统组,每组有50例患者。关节镜组有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25~60岁,平均年龄(42.35±7.26)岁。传统组有男性30例,女性20例;年龄27~63岁,平均年龄(44.17±7.45)岁。收集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进行比较,P>0.05。

1.2 临床筛选标准

纳入标准:患者均符合胫骨平台创伤诊断标准,均为单一横面骨折;患者均知情且同意;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

排除标准:患者骨折伴有神经及其他严重组织损伤;患者有治疗禁忌症;患者无法有效交流和沟通。

1.3 方法

传统组选择传统切口内固定治疗,患者进行手术前首先对受伤部位进行消炎处理,待肿胀消除后进行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在患者的膝关节内侧或者前外侧行切口,露出胫骨平台,胫骨上端,使之充分暴露,在半月板下横向切开关节囊,向上提拉固定半月板,充分暴露骨折部位,开始对骨面进行复位,使平台关节面恢复完整,有缺损部位可以选择植骨填塞,选取钢板和螺钉进行固定[3-4],结束后,修复关节囊,合并半月板,依次缝合修复韧带,肌肉组织及皮质。术后接受抗感染及止痛治疗,并接受相应的康复训练。

关节镜组选择膝关节镜辅助下内固定治疗,方法如下:选择前内侧或是前外侧切口,切口长度1 cm左右,将工作套筒置入,选用生理盐水对关节腔进行冲洗,对积血予以清理。在关节镜辅助下对关节腔状况进行检查,明确腔内结构,对存在损伤的结构进行修补,针对血痂予以清理。

操作过程选择将半月板提起,能够保障视野更加清晰,可获得骨折块更佳的复位效果。对与关节囊和半月板之间过大撕裂实施fastfix内外修复,若撕裂不大可不做处理。利用专用的定位器将之在平台塌陷局部进行定位,将角度调整合适在打入导针。选择空心钻(1 cm)顺着导针进行开槽操作,到达关节面下(1 cm)。将植入骨经骨窗置入,在关节镜辅助下利用工具缓慢、均匀的将塌陷骨块顶起,进行合适调整,到达平整关节面的效果。C臂机下观察复位效果,若效果满意,将克氏针3~4枚从外到内向植入骨块部位若患者属劈裂骨折,实施锁定钢板内固定。

表1 两组患者手术与术后恢复相关指标(±s)

表1 两组患者手术与术后恢复相关指标(±s)

组别 例数 切口长度(cm) 操作时间(min) 住院时间(d)关节镜组 50 5.22±1.33 79.38±16.78 7.46±2.76传统组 50 11.75±3.21 112.37±27.45 11.29±3.15 t 值 - 3.081 6.892 4.284 P 值 - <0.05 <0.05 <0.05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手术与术后恢复相关指标,包括手术切口长度、操作时间、住院时间。

两组跟踪随访3个月,术后利用Rasmussen量表[3]对患者的膝关节功能予以评估,分值最高30分;综合Rasmussen量表评分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患者得分超过20分判定优,10~20分判定良,不足10分判定差;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分析

本文研究所得数据资料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使用(s)表示,实施t 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与术后恢复相关指标

关节镜组患者切口长度短于传统组,且手术操作时间和住院时间更短,组间比较,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关节镜组患者术后获得的优良率92.00%高于传统组74.00%,两组对比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临床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基本原则为恢复下肢正常力线;复位关节面解剖。手术是此类患者有效且常用的治疗方法,若患者符合和手术治疗指征,多主张其接受手术治疗。此类患者传统手术方法为切口复位固定,但此方法受到的限制较多,比如手术切口的局部软组织受到的损伤大,也在一定程度增加了术后感染风险;而手术带来的较强烈疼痛,也给患者术后及早开始功能锻炼造成了影响[4-5]。

关节镜技术最早是应用于对关节病病变的诊治,最早由国外学者Jennings与Caspari将之应用于对经皮内固定术的辅助,逐渐获得了认可且应用越来越广泛[6]。实施膝关节镜辅助下内固定治疗,能够获得更加清晰的术野,利于对关节内部损伤的变化进行观察,并能够根据损伤情况制定个体化手术方案,在一定程度减少了剥离软组织和切开表皮操作,减少了机体承受的损伤[7-8];通过关节镜获得的宽广视野,复位情况更加清晰,使复位准确度提高;操作过程不会过多剥离软组织,保留了皮肤与肌肉组织的往那走,避免术后局部粘连的风险,以及功能障碍的发生率[9-10]。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关节镜组患者切口长度短于传统组,且手术操作时间和住院时间更短,术后获得的优良率92.00%高于传统组74.00%。针对本次研究进一步分析,总结关节镜技术几点优势:(1)其创面小,减少出血量,利于术后的恢复,减轻术后疼痛,避免疼痛影响内分泌以及应激性。(2)术野清晰,可以对患者内部情况进行探查;特别半月板的后角处损伤,常规手术由于操作角度,容易出现漏诊,关节镜完全解决以上问题;清楚的观察皮下组织情况,对骨折面积,塌陷程度以及软组织损伤情况进行有效的评估,降低手术操作失误率[11-12]。(3)完全清理关节腔残留的软骨碎片和凝血块等,避免出现软骨组织修复不良,术后组织粘连等问题,利于患者的预后。

综合本文结果,证明胫骨平台骨折实施膝关节镜下内固定治疗,可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且损伤小、恢复快,更利于患者接受。

猜你喜欢

半月板关节镜胫骨
同种异体半月板移植术治疗外侧盘状半月板与非盘状半月板损伤疗效对比研究
关节镜下使用Fast-Fix半月板缝合器治疗半月板损伤的疗效
SLAP损伤合并冈盂切迹囊肿的关节镜治疗
关节镜下治疗慢性冈上肌钙化性肌腱炎的早期随访研究
前后联合入路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与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对比观察
膝关节内侧半月板后根部撕裂的MRI表现
关节镜术后电话回访的效果观察
多功能胫骨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近端关节外骨折的临床观察
中药结合植骨内固定治疗胫骨骨不连2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