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做好文物保护工作的必备要件

2019-08-26彭慧

丝路视野 2019年2期
关键词:要件文物保护文物

彭慧

摘 要:做好文物保护工作,实现文化遗产的科学保护和永续利用,并一代代传承下去,是文物工作者的神圣使命。本文针对文物保护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保护工作需要具备的要件等进行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文物保护 必备要件

文物是人类活动的遗存,是人类历史的实物见证,是灿烂文化的重要载体。加强文物保护,对于传承文化根脉,凝聚民族精神,推动科学研究,促进经济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现笔者就文物保护问题谈谈个人的观点。

一、保护文物是件奢侈的事情

文物自始至终都不断受到自然损毁和人为破坏的双重威胁。不可移动文物常年遭受风吹日晒雨淋、生物破坏、污染,还可能遭遇地震、火灾、水灾、风灾、雷电等侵袭。可移动文物主要受到温湿度、光辐射、污染气体、虫和霉菌等有害生物的影响而发生病害。人为破坏的威胁主要是战争动乱、生产生活活动、盗掘盗窃、违规发掘修缮、不合理开发利用等。

保护文物免遭自然与人为的侵害,尽量延缓它们的“衰老”与消逝,就是与破坏文物的自然和人反复较量的过程,保护文物所投入的时间、精力、财力、物力和人力无法用数字衡量,且因文物价值的“高贵”和“隐形”,使得保护文物成为一件奢侈的事情。

二、做好文物保护工作的必备要件

(一)树立全民的文物保护意识是首要要件

由于文化知识水平的差异和社会角色的不同,各阶层人士对文物保护的认知、观念和态度存在很大差异。专家学者们不懈地为科学保护文物呼吁呐喊,极欲扼止破坏文物的行为和现象;部分企业商家为攫取经济利益,把文化遗产作为吸引游客的资本而过度开发;一般普通百姓或因文物知识水平有限,缺乏文物保护意识,或认为保护文物是政府的事,与己无干。总的看来,人们对文物保护的观念、意识普遍淡薄,甚至缺失,培养和提高全民文物保护意识势在必行。

首先,政府可通过新闻媒体宣传加强文物保护的重要意义,从法律、道德、文化层面及舆论导向上引导大家重视文物,对文物心存敬畏之心。通过制定相关的奖惩政策措施传达保护好文物也是政绩的理念,来提升文物保护的重视度。其次,文物管理部门要充分利用现代传媒技术和先进传播理念,大力宣传普及文物知识,以及文物保护相关法律法规,推动文物数字资源共享,让文物融入社会生活,营造全社会关心、保护文物的良好氛围。其次,充分利用学校、博物馆、图书馆等阵地和各种传播媒介,将文物所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堂、影视戏剧、文学艺术中,渗透到网络、文化娱乐、旅游观光里,不断激发社会大众了解历史文化、保护历史文物的意识和热情。

充分调动社会各方力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以正确引导,有效组织,形成政府主导、全社会参与文物保护的新格局、大合力,使珍贵文物得到更好更全面的保护和传承。

(二)建立健全科学、严谨、完整的文物保护法制体系是关键要件

从1916年10月我国第一部由政府颁布、具有法律效力的文物保护法规开始,到1982年11月19日颁布,前后经过1991年、2002年、2007年、2013年、2015年、2017年数次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我国文物保护法制化进程历经一百多年,各部法律(包括全国和地方性的补充性法律条规)对相应时期的文物保护工作起到了重要指导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是我国目前文物保护的基本法,虽较之前的法律已有很大改善与进步,但在文物保护的职能职责、市场监管、法律责任等方面的规定仍待进一步明确、细化、补充和完善。再者,需鼓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设区的市也进一步完善地方文物保护法规体系。此外,可借鉴文物保护先进国家经验,完善现有的文物保护法律法规。

建立体系完整、档次分明、责任明确、权责一致的文物保护法律法规体系,才能有法可依,更好地依法保护文物,对文物破坏者、违法犯罪分子有约束和震慑作用。一个健全的法制体系,还必须全面贯彻执行,严格遵守,严格执法,只有立法、守法、执法共同出击,才能使文物保护法律法规成为保护文物的最坚实的屏障和最强大的武器。

(三)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文物保护专业队伍是必需要件

文物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文物保护队伍必须具有专业性,这支队伍的构成为:第一类是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如,文物保护专业基础科学研究人才、文物保护修复、水下考古、展览策划、法律政策研究等方面的人才,相比我国庞大的文物数量和巨大的文物保护需求而言,这类人才是非常缺乏的,通过加强高等院校、职业学校文物保护相关学科的建设和专业设置,或参加专门文物保护机构的专业培训、课题研究,加快这些紧缺人才的培养,进一步推动文物保护与现代科技融合创新,对文物进行预防性保护、数字化研究保护和文物修复等,提高我国文物保护工作的整体水平。第二、三类分别是文物部门和基层从事文化的工作人员,要从提高文物保护管理水平的角度,通过交流培训、委托培养、学术带头、项目带动、“薪火相传”等方式进行培养,提高他们的思想观念、法律意识、业务素质和能力等,使他们能够运用充足的文物专业知识,带动并做好一线文物保护各项工作。

三类人才缺一不可,只有建立起好引领我国文物事业不断发展的专家队伍和一线工作人才群体,且结构优化、配置合理、适应发展需要,文物保护事业才会得到有力支撑,才会不断健康有序的发展。

(四)充足的资金保障是文物保护利用的基础要件

文物保护和管理经费主要来源于财政预算,虽然每年政府投入大量资金,但对众多需要保护的文物来说也只是杯水车薪,只能对濒临损毁的文物进行抢救性维修,保护工作难以开展。要想办法多渠道解决资金短缺问题,加强合理使用资金:一认真落实文物保护“五纳入”工作,设立文物保护的专项资金,加大文物保护资金投入,使文物事业经费随着财政收入的增加而增加,并建立资金管理监督机构,做到专款专用;二充分利用国家加大文物保护资金投入的有利机遇,科学规划,建立项目库,提高项目成功率,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各项专项资金的支持;三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在保证文物安全的基础上,引导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文物保护领域,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吸引社会资源共同参与文物保护;四专项资金的使用上坚持把钱花在刀刃上的原则,既保障工程质量,又嚴格预算管理,充分发挥资金效用,提高文物保护的质量和水平。[1]

(五)文物的保护和利用适度、并举是必要要件

保护文物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利用,藏在深闺,不为人知,可能是文物最好的保护方式,却不是最有意义的存在方式,习总书记多次强调,让文物活起来,实际上说的就是文物的利用问题。文物保护与利用能适度、并举,且可持续传承,应该才是文物最好的归宿,实现文物保护与利用并举。

1.准确把握文物利用的基本原则

一是合理适度原则。文物利用必须以确保文物安全为前提,不得破坏、损害文物、影响文物环境风貌;文物利用必须控制在文物资源可承载的范围内,避免过度开发。二是依法合规原则。文物利用要严格遵守文物保护等法律法规,切实加强监管。三是社会效益首位原则。注重发挥文物的公共文化服务和社会教育功能。

2.准确认定文物及其价值

首先要能辨识文物的真伪,否则会形成真文物流失,假、仿文物充斥的不良局面。其次,保护文物就是保护它的价值,要搞清楚它的价值是什么,体现在哪个方面,才知道保护什么,怎么保护,如何进行整体施工,以及之后的使用、展示工作。有的放矢,才能最大限度地保护好文物,实现文物的价值。

3.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留下文物记忆

利用扫描、航拍等方式进行文物数据采集,对文物本体特征、附属设施、周边环境等状况以数字化形式记录下来,即便有朝一日它们不得不被自然灾害或现代文明所瓦解,也能留下最本真的记忆,对将来陈列、展示、研究等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史料价值。

保护文物和利用文物应相辅相成,以科学保护为前提,合理适度利用,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让文物真正活起来,走近寻常生活,成为惠及人民大众的深厚精神滋养。

三、结语

现存的文物古迹,都是历尽几千载跌宕起伏而幸存下来的珍贵文化财富,我们这一代人不仅要保护好这些文化遗产,还要弘扬传承蕴含其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增强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影响力和吸引力,为中华文明走向世界再添新翼。

参考文献

[1]苏铁成.文物保护利用要处理好“三个关系”[N].河北日报,2017,12.

猜你喜欢

要件文物保护文物
文物保护利用信息化建设研究
我国40年来关于犯罪论体系争议的发展史
地下文物保护首要举措考古勘探程序应前置
三阶层和四要件理论的对比性考察
当前文物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分析
分析地方文物管理所文物保护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老祖宗手一滑,造就了这些文物界的泥石流
让文物讲述天路文化
受贿罪中“为他人谋取利益”的争议焦点
文物失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