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公众考古学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

2019-08-26汪莲

丝路视野 2019年2期
关键词:应用

汪莲

摘 要:一直以来,中国考古学家们都致力于对地下文化遗产的发掘以及保护,如今,我国社会经济取得了快速的发展,这使得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如何对这些遗产进行利用以及保护,成为我国考古学界必须要解决的一大难题。而公众考古学的引进,无疑给我国考古学家们的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

关键词:公众考古学 文化遗产保护 应用

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公众考古学在英美等国兴起,其主要是通过对考古学与社会以及公众的关系进行研究,然后聚焦于保护文化遗产的考古学分支。经过多年的探索,在国外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公众考古学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因此,我国考古学家们可以借鉴公众考古学,以提高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效果。

一、公众考古学的主要概念分析

公众考古学,其具有两层含义,一层含义是政府组建的公共机构来进行考古工作,由这些机构来进行文化遗产的保护,如考古所,这些机构是从公众利益出发的,有着较强的专业性,所以能对这些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与管理,这层含义具有公众性质。另一层含义则是指多元化的公众,这些公众乃是非专业的。但是,公众也是文化遗产的拥有者,所以他们有责任保护我国的文化遗产不被他人所破坏,也有权利参与到考古活动之中[1]。基于此,公众考古学将考古学、政府机构、社会公众等有机地整合起来,并对考古学的公益性进行强调,对专业考古机构与非专业社会公众之间的关系进行平衡,对考古学的生存与发展问题、文化遗产保护职责的落实等各项问题进行妥善地解决。

二、当前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所面临的挑战

(一)建设性破坏

如今,我国考古专业机构的日常工作中,抢救性发掘和保护是其中的重要工作之一。例如:我们所熟知的南水北调、三峡工程等,在其范围内有许多的文化遗产,而这些遗产都是我国考古专业机构的抢救对象。在项目的规划与施工中,我国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较为重视,所以在施工开始之前,也会邀请文物部门进行考古调查,对一些重要的遗址进行发掘。但是,这些工程的建控线路较长,占地范围非常广,考古机构不能够对所有的文化遗产进行挽救,只对重点文化遗产进行保护,所以文化遗址遭到了破坏。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我国许多地区都进行了城市扩张与改造,而一旦改造或者扩张,就会对城市周边的土地以及山林进行开发,而一些建筑物则直接坐落在古墓以及古遗址上。另外,我国许多城市都对旧城区进行了改造,对一些传统古街区进行强制拆除,这样就导致我国一些文化遗产在逐渐的消失[2]。

(二)盗掘性破坏

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文物收藏热突然兴起,这诱使一些文化盗掘者为了发财而从事各种盗掘、走私活动。根据相关统计,在近几十年中,有将近30~40万座古墓被破坏以及清洗,有大量的文物或被毁或被盗。面对这些被盗墓分子毁坏的遗址,考古工作非常难开展,在很多时候,考古队只是对盗墓分子所留下的散乱现场进行清理。盗墓者与考古发掘不同,他们在盗墓过程中不会考虑遗址的保护,也不会考虑挖掘的是否科学,而是着眼于遗址内的文物。因此,在盗掘过程中,他们会使用炸药爆破来进行挖掘,这导致许多文化遗址遭到破坏。

三、在文化遗产保护中,公众考古学在其中的应用策略分析

(一)借助媒体平台对公众考古学进行宣传

在信息的获取上,社会公众习惯从电视、网络等媒体来获取,因此,要想让公众考古学得到社会公众的认可,就需要调整考古学与社会公众以及媒体之间的关系,要创新考古学媒体传播路径。现如今,比较受欢迎的传播方式有以广播电视、电子网络媒体、平面视觉。这些传播方式都有助于引导考古学与社会公众进行更深地交流。而要想利用这些媒体进行宣传,需要对以下几点进行关注。

第一,要保证宣传过程中能够对学术语言与公众语言进行灵活地转换。因为对于考古学家所描述的各种学术问题,要想让社会群体了解,就应运用受众群体使用最多的媒体平台,同时,需要利用一些通俗化的语言对专家所描述的学术问题进行解释,这样才能使受众更好地理解,使他们参与到考古资源保护活动之中。

第二,将与考古学有关的影视资料进行收集与传播。经过相关调查研究发现,以往在考古发掘期间,主要将注意力放到遗址面貌、器物出图位置上,然后将这些资料作为学术研究。但是,对于考古发掘的拍摄过程有所忽视,一般而言,如果难以真正地还原历史,势必会对公众产生误导。为了防止出现上述问题,可以借助公众所热衷的网络传播模式,对考古发掘流程进行拍摄,将其生动化地表现出来[3]。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与网络媒体或者动漫传媒建立合作关系,利用这些媒体来加大考古学科普力度,这也是未来公众考古学的重要发展方向。

(二)利用讲座活动传授相关知识

第一,对于听讲座的对象,不需要进行严格的规定,要确保公众群体参与的多元化。例如:利用各类生活类报纸或者各大媒体的公众号,对讲座活动举办的时间以及内容进行信息刊登,为人们的考古学学习提供一个平等的机会。

第二,要保证讲座活动的形式丰富多彩且有趣生动,尽可能使现场形成一个愉悦的交流氛围。例如:通过网络直播的模式或者其他方式对考古学知识进行传播,讲解专家还需要使用诙谐幽默的语言对这个宣传内容进行论述,使社会公众对于考古知识更加感兴趣。事实上,现在有许多关于考古或者盗墓的影视片出现,尤其是《盗墓笔记》《鬼吹灯》等,与考古内容有着一定的联系,而这些影视剧都是观众所喜爱的,那么讲解专家不妨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的加入一些影视剧中内容。例如:通过播放这些影视片段,让社会公众了解考古对于盗墓分子对待文化遗产的不同态度与方式,通过观看视频,社会公众就会了解到盗墓分子通过炸药炸毁墓穴,使得许多文物古迹就此损坏;通过观看视频,公众就会了解到盗墓分子在看到价值不菲的文物之后,就会生起贪婪之心。但是,考古队员则不同,他们依据科学合理的程序进行考古,而且使用最科学的考古方法,以确保文物古迹不被破坏。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就会激发广大公众的学习兴趣。

第三,督促考古部门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与社会公众进行互动,这样就能了解社会公众的心理动态,为今后的考古科普打下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也便于公众阐述考古的认知结果。此外,还可以组织博物馆展览活动,在博物馆中阐述考古挖掘方面的知识,阐述考古学的概念,然后引导社会公众根据时代、项目或者器物等方式了解地了解各类文物。通過这种方式,就能够让更多的社会公众对考古学有所了解,使他们也自觉参与到文化遗产的保护之中,从而推动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开展。

四、结语

文化遗产从侧面反映了一个时期的历史,是重要的遗产,需要进行保护。但是,我们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中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经济建设而导致的建设性破坏,新旧城区的扩建以及改造工程对文化遗产的破坏等,导致许多文物古迹就此消失。此外,还面临着盗掘性破坏,各种盗墓倒卖文物的现象屡禁不止。要想解决这些问题,提高文化遗产的保护效果,则需要借助公众考古学的作用,借助媒体平台对公众考古学进行宣传,以吸引更多的社会公众参与到文化遗产的保护之中,同时,利用讲座活动传授考古相关知识,以激发社会公众对考古学的兴趣,为文化遗产保护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彭世蕾.公众考古学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06):12-13.

[2]惠毅.论电视传媒在西安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D].西北大学,2014.

[3]郑媛.公众考古学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D].山西大学,2010.

猜你喜欢

应用
配网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探讨
带压堵漏技术在检修中的应用
行列式的性质及若干应用
癌症扩散和治疗研究中的微分方程模型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微课的翻转课堂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分析膜技术及其在电厂水处理中的应用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