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德树人融入终身教育全过程研究

2019-08-26潘传广闫杏杏

法制与社会 2019年22期
关键词:成人教育继续教育终身教育

潘传广 闫杏杏

关键词 立德树人 终身教育 继续教育 成人教育

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厅“十三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立德树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践路径研究”[JJKH20181220SZ];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课题“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的实践体系与长效机制研究”[GH19365]。

作者简介:潘传广,长春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与继续教育;闫杏杏,长春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本科生,研究方向:高等教育与行政管理。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8.114

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构成了立德树人的实践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其提供了历史性、前瞻性和超越性的理论视野。因而,立德树人的理念不仅体现在大中小幼各层级的规范教育体系中,更应融贯于社会个体终身教育的全过程。这一复杂系统工程需要以终身教育引导作为前提基础,通过实践养成作为基本手段与途径,并完善法律法规的制度保障,从而将立德树人理念贯穿于终身教育的全过程。

一、立德树人的终身教育意涵

纵观中西方教育发展史,教育的目的与价值无不在于让社会个体认知自己,并建立整个民族的认知价值与认同体系,从而培育关注家国命运的共同体成员。只有培育具有承担自身责任和践履义务的人才能成为对社会有用之人,才能创造祖国的未来,以“立德”作为教育的重要抓手,才能“树人”并培养一批又一批的教育人才。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教育的目标与发展即要实践好立德树人的理念。在全国教育大会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了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提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和要求的人才发展方向。

党的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决定了我们培养人才应注重人的全面发展,从而使社会个体养成胸怀大志、热爱祖国、积极向上与艰苦奋斗的坚毅品格。这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新时代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与终身教育的价值意蕴形成内在一致性,即意味着教育的对象不仅是着眼于大中小幼层级的在校生教育,也不能忽略继续教育與成人教育的终身教育群体,无论那一层次的教育体系,其教育的价值与理念都内蕴着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终极方向。这种意涵应成为培育时代新人语境中立德树人的教育价值与使命的延长与延伸。

二、立德树人的终身教育价值

(一)立德树人是社会个体终身发展的基石

将立德树人教育工作融于人的内在建树与外在发展中,才能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征程中形成强大合力,从而推动教育现代化的持久性和战略性发展。立德树人是大学生终身教育发展的基石,他们的文化知识、思想道德,价值底蕴与身心健康等都直接关系到其日后的继续发展与未来成就。因而,培养大学生自觉养成身心素质优良、品行端正和具有创新精神的德性之人是社会个体终身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二)立德树人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支撑

终身教育的价值在于培养社会个体具备能够进行各种社会能力之人,这种终身教育的能力与人才的类型是由社会需求所决定的。习近平总书记讲到,“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可以说,“立德树人”是提升国民道德品性的必由之路。在坚持德性提升的同时,也要根据时代特征聚焦主要问题,注重方式方法,坚持价值导向,不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要坚持以人为本,立德树人充分认识和遵循不同年龄阶段心理和道德的发展规律,以及不同德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表征特点,全社会合作共育,真正实现以“立德”从而“树人”的教育价值。

(三)立德树人是中华民族复兴的精神力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视为国家层面的道德要求,将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作为社会层面的道德要求,并以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个人的道德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蕴着传统文化的精髓,体现了全体人民的价值认同,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因而,贯彻党的终身教育方针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形成了内在的价值契合,实施并构建继续教育与成人教育的长效机制,才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可持续发展,以实际行动办好人民满意的继续教育与成人教育,将助力建设教育强国和文化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智力支撑。

三、立德树人的终身教育路径

(一)培育社会个体的价值认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不懈地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这就要求,学校德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荣辱观融于立德树人的全过程,积极引导受教育者体会和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寓意和实践要求,发挥其对继续受教育者的价值导向作用。换言之,价值导向的意义在于引导受教育者对当前主流价值观予以认知和认同,并为继续受教育者指明“立德树人”理念应在个体的人生中“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价值判断与取向。从而,“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必须坚持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认知和判断,避免继续受教育者在愈加多元的价值选择与道德决策中失误和迷途。

(二)重视继续受教育者的思政工作

众所周知,高校的思政课是落实和抓好立德树人的重要一环。思政课主要面对的是青年学生群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这一阶段,青年学生的思想观念与价值取向均尚未成型,他们正处于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期,而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可见,高校思政课着力于从“立德”为始筑牢青年学生的信仰基石,夯实青年一代发展的思想基础,旨在用正确的思想塑造与夯实青年学生的人生根基,擦亮青年一代的精神底色,并将主流价值观引入“树人”的教育过程中,从而激扬他们的青春梦想,凝聚青年一代开拓奋进的磅礴力量。同样,在继续教育與成人教育工作中,思政课同样是加强和改进继续受教育者思想政治任务的关键环节。

因而,在继续教育中,我们同样应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坚持不懈地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推动立德树人的内涵与价值理念融入终身教育的思想体系中。

(三)构建多渠道的学习型组织

立德树人在终身教育中的价值彰显不应仅体现在国家、社会、学校与家庭的教育模式中,社会个体自身的继续教育学习模式亦是不可忽视的途径。受教育者通过正式和非正式的学习途径掌握外在信息、丰富知识、学会尊重他人、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与他人共事、学会有节奏地生活、学会自律等。我们正处在云平台、大数据等数字信息技术等高度融合的新时代,这个时代也是每一个人都应当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与意识的时代。与传统方式不同,终身学习的表征正逐渐从体系化走向碎片化,终身学习也不再是完全依赖于正式的学校教育为主导的教育教学模式,各类正式的与非正式的学习型(社会)组织已经进入继续教育的领地。

例如,经正规法律程序注册并取得合法营业执照的民办非企业单位,如各类民办学校,以及经多方资源筹措开办的非正式的亲子教育组织、研学旅行组织等,这些组织抓住了社会对终身教育发展的契机,并融入了终身教育的发展理念,拓展了继续教育的长效机制,更加构成了落实立德树人理念的重要途径,从而可以推进和丰富立德树人的实践体系。

(四)完善继续教育的法律法规

完善的法律体系是落实立德树人融入终身教育的强有力保障,法律法规建设是确保经费保障机制、组织保障机制和队伍保障机制的前提。巩固和强化依法施教,才能保证正常继续教育教学活动的合理合法开展,立德树人所遵循的以德施教才能有的放矢。例如,在继续教育的法律法规中明确教育者的惩戒权、受教育者应履行的义务等。继续教育的对象虽然大多为成年人且亦受过高等教育,但继续教育不完全是道德与伦理的妥协,也并非温情脉脉的说教,更加需要严格的制度规约。

因而,落实立德树人理念,需要在终身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和融入“立德树人”的价值与内涵,并将行政管理、学校管理与具体的教育教学相结合,从而形成各个教育环节的协调运作,形成内外相结合的链条,从而以法律法规保障立德树人融入终身教育全过程的实现。

四、结语

总的来说,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融入终身教育的全过程,要坚持传统与创新相交叉的理念,将受教育者的个性特点与共性特征相结合,并从普通育人转向专业育人,坚持严谨有序的科学思维与和而不同的人文情怀。在具体融入立德树人的践行中,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立足中国特色并基于本土的人文情怀,融合中外教育发展的思想与理论,形成自身的终身教育经验,以开放的视界展望未来共享全球资源,从而丰富培育时代新人的教育内涵,不断创新立德树人的终身教育之路。

参考文献:

[1]曹力铁.教育要立德树人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N].杭州日报,2015-10-26(012).

[2]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3(002).

[3]潘乾.共享理念的制度伦理考察[J].伦理学研究,2018(4):114-120.

[4]俞国良,李森.我国“立德树人”教育政策历史进程的文本分析与启示[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9,40(6):217-222.

[5]郑汉杰.基于“以文化人”视阈构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7,24(6):134-138.

[6]张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001).

[7]潘乾.传统慈善文化的教育实践逻辑[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43-48.

[8]徐倩.北工大: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堂[N].中国教育报,2019-05-27(006).

[9]楼胆群.树立以人为本、立德树人的教育观[J].观察与思考,2013(5):67-69.

猜你喜欢

成人教育继续教育终身教育
终身教育学院(老年大学)
ERP系统在成人教育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分类分层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成人教育工作中的实践探索
关于促进继续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问题的研究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国外终身教育模式借鉴
保罗·朗格朗:终身教育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