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中融入赏识教育

2019-08-26刘俊丽

神州·上旬刊 2019年8期
关键词:教学模式改革赏识教育道德与法治

刘俊丽

摘要: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发展战略目标,我国在初中阶段围绕立德树人、以法育心的培养目标,全面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建设。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国家为培养综合性人才所设立的重点课程之一,在学生的人生发展过程中,对学生法制意识和道德养成有着至关决定性的作用,为强化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质量,教育学家提出了符合新时代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施新模式——赏识教育教学。在道德与法治体验式教学流程中,通过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以爱为基点、尊重每个受教育者的个体差异,从根本上提升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质量。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赏识教育;教学模式改革

引言:

初中阶段是孩子们培养个性,完善社会能力的重要阶段。但现在的初中教学活动过分注重对孩子们的知识灌输教育,忽略了对孩子们的个性培养,导致初中的道德与法治学习没有给孩子们的社会交往能力、人格品质发展等带来足够的帮助,使得思想教育质量不佳。因此教师应该从转变传统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方式入手,利用赏识教学的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与法律意识,让思想文明之花在中学深处尽情的开放。

一、赏识教育的内涵

赏识教育是一种教授孩子们学说话、学走路的教育,是一种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的教育形式。赏识教育是教师通过认识并赏识学生,充分开发出学生内在潜力,从而使学生增加自信来主动进行课程学习的教育模式。赏识教育也通常被称为成功教育,通过欣赏和赞扬个体的优点来进行教育,秉持着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发现个体的优点并加以合理的引导,调动受教育者一些非智力性的因素来进行课程学习。

新背景下的赏识教育应该有着更为深刻的内涵,结合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特质,教师应采用赏识教育的模式,本着发展学生思想道德的目的,将各种赏识教育方式充分融入到课程教育中,本着发自内心对学生的爱心与奉献,帮助学生找出自身在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中的闪光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获得更好的课程学习效果。

二、赏识教育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缺乏主动性

赏识教育的概念已经提出很长一段时间,但在实际应用中,许多初中教师还是疏于应用赏识教育来管理学生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教师不得不更加重视学生的课程成绩,使得道德与法治课程忽略了对学生其他方面素质的教育。教师的赏识教育也愈加趋近于功利化,多数教师为了提高该科目的课程成绩才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从根本上偏离了赏识教育的根本目标。

(二)赏识语言程序化

赏识语言程序化是导致赏识教育效果不佳的原因之一,在长时间的教学过程中,语言赏识作为应用最为广泛和频繁的赏识教育模式,在长时间应用一些含义广泛、语句单一的赏识语言,很容易使得学生对教师的赏识教育产生一种浓烈的怠倦感。而赏识语言的程序化正是由于教师没有充分的了解每一位同学之间的个体差异,采用广泛性、简单性的赏识语言来进行赏识教学,长久以往会使得学生对这些语言产生免疫性,不会因此而产生努力学习的动力。

三、提升赏识教育在道德与法治课程应用质量的途径

(一)利用情感投入、培养独立品格

没有感情投入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不完整的,在课堂中,如何正确的引导学生们的情感变化是教师最为关注的问题,也是关系到赏识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因此,教师要通过文化情感来帮助学生们塑造他们的人格意识,让道德与法治真正成为可以培养他们完整人格的课程,让培养独立品格、为国家社会建设做贡献成为他们的课堂目标。为此,教师可以通过课程改革来帮助学生们进行独立文化品格的塑造,避免传统式的填鸭教育。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一课题学习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们利用文化情感来增加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兴趣,并采用接纳式评价的教学手段,面对着学生们多样化的课题答案,教师不要一味的去否决和批判,而是充分了解并调动学生在课程中的情感投入,洞察他们的内心,提升赏识教育的艺术性。

(二)了解教学差异、实现分层教学

赏识教育因人而异,道德与法治教学课程亦是如此。在班级中,每一位同学都有着各自的性格、思想、情感和道德体验,其个体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也不尽相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找出不同学生之间的教学差异,利用教学目标分层、教学备课分层、教学评价分层等教学模式,将课程教学细化分类,从根本上提升课程的教学质量。例如在《爱在家人间》这一课题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立两种不同课程作业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分层,一是写一篇学生与家人之间爱的故事,二是自由编排一个有关主题的情景剧,让学生们根据个体之间的差异来自主的选择课题来进行学习。在之后的教学评价中,教师要根据分层目标来对学生进行评价,不仅在学习方面,道德方面的评价也是很重要的。

(三)优化课程空间、创造赏识机会

传统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较为沉闷,单纯的板书教学使得教师很难有赏识并激励学生进行学习的机会。为此教师可以从改革课堂氛围入手,优化课程空间,创造赏识机会来提升课程教学质量。例如在《要不要救人》這一教学案例中,针对是否要对落水儿童进行施救,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自由发言或是演讲,通过多媒体的形式来为学生构建一个自由发挥的舞台,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刺激学生的感官,让他们在有所感悟的情况下畅想畅言。这种情景教学的方式可以帮助教师更好的掌握学生的心里变化过程,增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集体情感,有利于教师展开针对性的赏识教学。

四、结束语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由教师单方面的向初中生灌输道德与法治知识,在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的同时也很难达到规定的教学目标。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新时代新发展要求我们以一种全面的教学模式来针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进行改革,采用赏识教育的教学手段,既要全面推进初中生的道德与法治素质养成,又要向他们传授相对应的道德与法治基础知识,使得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发展趋于平衡,让学生真正能够寓教于乐,在反复体验与思考中不断锤炼自己。

参考文献:

[1]佚名.在初中道德法治教育中融入赏识教育[J].中国农村教育,2018,284(22):11.

[2]刘德珍.在初中道德法治教育中融入赏识教育策略研究[J].中外交流,2018.

猜你喜欢

教学模式改革赏识教育道德与法治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网络新应用环境下JavaWeb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家居空间设计项目化教学模式改革的国际比较研究
基于微课的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模式改革
给“赏识教育”踩刹车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