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挑战与对策研究
2019-08-26吴茜茜
吴茜茜
关键词 全球治理 中国方案 “一带一路”
作者简介:吴茜茜,湖北大学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方向:国际关系。
中图分类号:D60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8.049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综合国力最强的发展中国家,同时也是世界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就为中国参与全球治理提供了强大支撑。中国开始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国际事务中,在全球治理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并发挥重要作用,对治理成效产生深远影响。面对一些将中国视为敌对国家的挑衅,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将自身发展与周边国家经济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成为区域协同发展和全球共同发展的支持者和推进者。
一、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内在潜力
(一)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自身定位
现行的全球治理体系是二战后由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主导而建立起来的,是西方发达国家利益和意志的反应。但是中国在改革开放后仍以积极开放的态度参与其中,不但在经济发展上积极融入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经济体系,而且在政治、安全、文化等方面做出重要贡献,不断提升国际地位。
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主导的全球治理体系的缺陷和弊端日益凸显,一大批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治理体系中争夺话语权的需求不断增长,改革和完善全球治理体系迫在眉睫。在此形势下,中国政府把握住全球治理发展趋势,看清当前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方向,准确评估了世界政治多极化格局,从战略高度出发,提出了一系列有关全球治理的政策主张,并将其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阐述对全球治理的看法,展现了中国对全球治理的高度重视。不仅如此,中国基于发展的顶层设计视角参与全球治理,主办APEC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亚信峰会等国际会议,以一系列战略举措在全球治理中展现了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二)中国为全球治理提供“中国方案”
在全球治理过程中,中国除了担负起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还适时地提出战略理念和设计方案来为全球治理提供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方案”。“一带一路”倡议是以习近平为核心的中国国家领导集体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站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价值起点,打造的参与全球治理和区域治理的新平台,构建友好交流的新框架。通过近年来中国政府的不断努力,“一带一路”倡议实现有序开展并不断发展壮大,带动周边国家发展,惠及广大发展中国家,为全球治理注入了新的动力,展现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方案”,中国以实际行动在全球治理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外在挑战
尽管中国在全球治理中不遗余力地提供中国智慧和贡献中国力量,但是全球治理在现实背景下依旧存在很多困境。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正处在一个挑战频发的世界。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是摆在全人类面前的严峻挑战。”金融危机以来,全球治理在政治、经济、安全、生态等方面的问题日益凸显,严重威胁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同时也为中国全球治理战略的实施带来巨大的挑战。
(一)全球治理体系中民主意识淡薄
就现行的全球治理体系而言,溯其本源,它就是西方发达国家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和发展而形成的,具有明显的“西方中心主义”倾向。当今世界,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在全球治理多方面的机制中,仍以“治理者”自居,占据着全球治理的主导地位,而大部分实力相对较弱的发展中国家因其薄弱的国际话语权而只能作为“被治理者”处在全球治理结构的底层。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民族运动的兴起,国际社会开始向着“去中心化”方向发展,国际权力逐渐分散至各个新兴国家,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国家开始谋求符合自身发展的治理利益,争取更多的代表权和话语权。在此背景下,传统的西方发达国家自然是会以各种战略决策来制约、束缚新兴国家的发展,从而保持传统的西方治理主体在全球治理中的主导地位不动摇。正因如此,全球治理在政治、经济、生态等层面存在许多不平等的现象,阻碍了各类全球问题的有效解决。
(二)全球治理机制的失灵
全球治理与国家治理不同之处在于,在全球治理体系中没有一个明确的领导者或者说是一个共同的最高领导政府,全球治理只是各国之间通过协商等方式开展的一种机制性合作。然而,近年来,环境恶化、能源短缺、恐怖主义等问题频繁出现,全球治理机制的弊端开始显现。例如,受到英國脱欧、特朗普当选、意大利修宪公投失败等事件的影响,西方发达国家内部社会结构发生改变,西方贸易保护主义势力不断增强。一些国家表现出“反全球化”的倾向,他们为了维护本国自身利益,发起贸易战,使得全球贸易呈现封闭性、排他性的发展态势。
同时,在涉及到本国利益的一些全球治理中,各国间的博弈愈演愈烈,国际合作意识减弱,导致全球治理机制出现赤字甚至失灵的状态。例如,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问题上,各国的纷争表现得极其明显。发达国家认为,作为世界的一份子,每个国家都共享着自然资源,因此发展中国家也必须无差别地加入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体系中。但是发展中国家却认为,本国正处于发展中,各项发展都不及发达国家,在减排体系上应与发达国家有所区别。如此这样,全球气候治理无法有效的实施,治理机制出现失灵的状况,亟待更加完善的全球治理机制来平衡各国之间的利益冲突。
(三)全球治理主体多元化的不协调
全球治理体系中,治理主体具有多元化的特征,不仅仅是主权国家的领导政府、国家间的合作组织可以作为全球治理主体,非政府组织、非国家机构等也可以参与全球治理。然而正是由于这种多元化的治理主体结构,很难协调各方利益,从而影响了全球治理的有效进程,无法维系全球治理体系的连续性和民主性。首先,全球治理仍然是由主权国家的政府所主导的,政府间组织占据主导地位,而非政府组织参与国际事务仍受制于传统权利主体的限制,缺乏执行力。其次,以跨国公司为代表的非国家机构是全球治理中不可或缺的经济支撑,也是最需要全球治理提供安全保障和发展动力的重要角色。现实中,非国家机构的治理主体仍处于弱势地位,这就削弱了其参与全球治理的积极性。最后,依旧是传统西方治理主体与新兴治理主体之间的博弈,以各自利益为主导,在全球治理中为国家谋求更大利益。
三、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对策
面对全球治理中的各类挑战,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有责任在全球治理中发挥大国力量,也有能力推动全球治理朝着公正、有序、均衡、包容的方向发展。从被动消极到积极参与,中国显然已经成为了全球治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但是在各类全球治理问题面前,中国还要积极探索应对全球治理困境的新对策。
(一)加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传播,推动全球治理理念转变
在所有治理问题中,治理理念是全球治理体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它凌驾于治理规则、治理机制之上,统筹整个全球治理体系。因此,转变全球治理理念是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重要法宝。长久以来,全球治理理念都以西方大国的意志为主导,固守的西方治理理念为全球治理带来了很大的障碍。这就要求新兴全球治理主体应该提出新的治理理念来淡化“西方中心主义”倾向。中国基于中华传统“和合”文化,结合自身发展,审时度势地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认为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任何国家都不能独善其身。2017年2月10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首次被写入联合国决议,初步取得国际社会的认同。所以,中国应不断扩大“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传播,在国际会议、国际论坛等多个场合积极阐述其内涵和意义,推动全球治理理念的转变。
(二)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实践,促进全球治理主体转型
长久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在全球治理中有着绝对的话语权及影响力,全球治理主体在呈现多元化趋势的同时,也存在着极其不协调的影响因素。为了寻求全球治理主体的转型,中国必须依托广大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国家一起发展壮大,提升新兴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同时兼顾其他治理主体的发展,如此架构下的全球治理主体才能在全球治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在此层面上,中国要加大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从全球经济治理的角度,解决全球经济发展中市场失衡的矛盾,建立长期健康的贸易秩序,以缓解全球治理中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失衡状态。“一带一路”倡议能够带动周边国家发展,提升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治理中的话语权及决策权,破解全球治理主体矛盾僵化的局面,促进全球治理主体转型。
(三)努力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加快全球治理机制改革
习近平总书记说:“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并不是推倒重来,也不是另起炉灶,而是创新完善。”在全球治理机制改革中,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和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崛起国家都对改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成为解锁全球治理机制改革的“新钥匙”。虽然两国对未来国际秩序的看法不同,但只要在开展全球治理方面上有共同利益和廣阔的合作空间,就能超越分歧,发挥各自优势。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构建,能够推动全球治理成为国际社会的共同事业,能够共同探索全球治理新机制,成为推进全球治理的新途径。
参考文献:
[1]蔡拓.全球治理的中国视角与实践[J].中国社会科学,2004(1):95-96.
[2]张宇燕.全球治理的中国视角[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6(9):5.
[3]于发,王发龙.全球治理的制度困境与中国的战略选择[J].行政管理改革,201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