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法复位治疗骶髂关节错位30例疗效观察

2019-08-26唐圣印翟伟佐宁春艳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9年7期
关键词:骶髂髂骨错位

唐圣印 翟伟佐 宁春艳

东营市中医医院 山东省东营市 257000

骶髂关节错位对患者日常生活影响严重,有多种因素能够导致此症。此类患者多予以保守治疗,其中手法复位较为常用[1]。本文分析了手法复位治疗骶髂关节错位30例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本资料

本文选取2017年1月~2018年我院收治的30例骶髂关节错位患者。纳入标准:①患者符合症状表现骶髂关节错位相关的诊断标准。②患者有一定耐受能力,具备保守治疗指征,均接受手法复位治疗。③患者临床资料完整,未合并其他系统严重疾病。④患者无意识、交流和认知障碍。⑤患者知晓此次研究内容,同意参与。本组患者中有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龄20~55岁,平均年龄(45.8±4.2)岁;病程15d~3年,平均病程(1.1±0.3)年;其中属前下错位13例,后上错位17例。本组患者均存在腰骶部一侧疼痛,部分患者伴有腿部或臀部疼痛,经临床检查患者有腹股沟与耻骨联合疼痛或压痛,有歪臀跛行表现,病情严重患者走步困难、步态异常,通常患侧足尖着地,健侧负重,处于卧床状态翻身不易。明确为前错位患者侧髂后上棘朝前上移且存在凹陷,患肢假性延长,患侧足内旋。明确为后错位患者侧髂后上棘朝后向下移且表现出凸起,患侧下肢假性缩短,患侧足外旋。经X线检查提示患者两髂嵴不等高,髂骨横径大小不一,两侧闭孔对应大小不一。患者“4”字试验、骨盆分离试验、骶髂关节旋转试验结果提示阳性。

1.2 方法

患者就诊时掌握症状标准,进行多项检查,明确诊断。排查无手法治疗禁忌后本组患者均接受手法复位治疗,治疗前向患者说明治疗的过程,强调积极参与治疗的意义,取得患者的配合。方法如下:

①中频电疗法,通过中频电治疗,帮助患者对局部痉挛进行缓解,获得镇痛、消炎的效用。选用中频电治疗仪,治疗时协助患者处于合适体位,将电极片(两片)在患者双侧骶髂关节缝局部分别放置,每次治疗20min,每天治疗一次,治疗时强度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宜。

②分筋通络手法,首先,指导患者处于俯卧位,利用搓、滚、拨、揉、按等按摩手法对秩边、环跳、下髎、中髎、次髎、上髎等部位进行刺激,获得温养筋脉、通络活血、促进粘连松解的效用。之后指导患者变换为仰卧位,对属前错位的患者,引导其即将腿部外旋处于屈曲状态,施术者利用拇指或手掌从上到下捏拿揉拨3~5min存在紧张的内收肌群,促进患者的局部痉挛缓解,达到分筋、解痉效果。

③手法复位:治疗前对患者患侧髂骨旋转方向予以明确:(1)患者是前下错位,实施单髋过屈法;以右侧右骶髂关节前下错位做说明,指导患者处于仰卧,施术人员在患侧站立,将一只手虎口朝下并将大鱼际放置在患侧髂骨局部,拇指于股外侧,其余四指在腹股沟局部放置,另一只手对膝下部进行扶持,促进其自然屈膝,使髋部呈90度屈曲,之后施术人员以垂直方法将双手朝髂后方进行推压冲击;之后用于对膝关节进行扶持的手帮助患者充分屈曲髋部,随后扶膝关节的手使髋部充分屈曲,按髋之手随之用力向后推压,这一过程会伴随“咔嚓”响声或感到髂骨移动。(2)患者是后上错位,实施单髋过伸;以左侧做说明,指导患者处于俯卧,施术人员同样站立在左侧,在患肢髂后上棘下缘利用术者左手掌根进行固定,另一只手将患者大腿远端的前部托住,进行患肢5~7次患者轻缓旋转,之后施术人员将左侧大腿最大程度上提促进其过伸,另一只手对骶髂关节进行用力下压,通过反方向的双手扳按进行复位,这一过程会存在关节移动感或关节复位的响声

手法复位治疗每天进行1次,治疗5次视为1疗程,共进行2个疗程的治疗。治疗期间保持用力适中,手法松柔深透,不可应用暴力,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表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VAS评分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利用VAS量表进行评分。根据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和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治疗后患者相关症状消失,对日常生活和正常活动无影响,视为治愈;治疗后患者相关好转,局部功能改善,但劳累时偶有复发,视为有效;患者治疗后相关症状无变化,对日常生活、活动仍有较大影响,视为无效。

1.4 统计学分析

此次研究获得数据输入SPSS17.0软件实施综合处理,使用代表计量资料,实施t检验;使用X2检验计数资料。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组患者经过治疗,无效2例,有效11例,治愈17例,治疗总有效率93.33%。本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VAS评分低于接受治疗前,治疗前后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见表1。

3 讨论

骶髂关节错位在骨伤科临床较为常见,属髂骨与骶骨耳状面交错嵌插产生的滑膜关节,这其中骶骨、髂骨关节面分别呈凹面与凸面[2]。骶髂关节局部包裹有较多韧带,有较小的活动范围,属于有相对较好的稳定性的关节,同时也是下肢和躯干之间传递力量的主要中枢,由骶髂关节传递躯干重力才可到达下肢,若这一部位承受的作用力不平衡,发生错位的风险较大。造成骶髂关节错位的因素较多,如腰椎间盘突出症、强制性脊柱炎、臀中肌筋膜炎等[3]。骶髂关节错位发生后主要症状表现是局部疼痛、麻木。此症通常根据不同旋转方向对骶髂关节错位予以分类,一般向前旋转(髂骨)前错位,相反是后错位。临床治疗骶髂关节错位,以保守治疗为主,我国中医针对此症观点独到,且多种治疗手段凸显了良好效果。中医将此症归为“骨移位”范畴,也常称为“骨错缝”,筋骨不强、跌仆损伤、肝肾不足均属此症病机,能造成关节不固、经脉失养,进而造成错动引发“骨移位”[4]。手法复位是常用的治疗骶髂关节错位的手段,利用分筋通络手法和复位手法配合,获得松解局部痉挛、调理平衡、矫正错位的效果[5]。

本文结果提示,本组患者经过治疗,治疗总有效率93.33%。本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VAS评分低于接受治疗前,治疗前后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充分证明,骶髂关节错位应用手法复位治疗,能够帮助患者获得满意的康复效果,减轻痛苦。

猜你喜欢

骶髂髂骨错位
有趣的错位摄影
MRI和X线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研究
髓芯减压术自体髂骨移植术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术联合治疗战创伤致早期成人股骨头坏死
避免“错位相减,一用就错”的锦囊妙计
螺旋CT诊断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炎的临床分析
骶髂关节CT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中运用的研究进展
犬髂骨体骨折内固定51例
骨盆后环内固定的生物力学研究进展*
髂骨移植在颅颌面外科中的应用
“错位教育”要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