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幽门螺杆菌与真菌感染在胃病患者中的病理诊断研究

2019-08-26马丽婷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20期
关键词:胃病螺杆菌幽门

马丽婷

(沈阳市苏家屯区中心医院,辽宁 沈阳 110101)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患胃病的概率越来越高,这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活质量。胃癌是目前病死率较高的疾病之一,该病早期不易发现,误诊率较高,因此,人们亟须一种能够准确诊断胃病的方法,以便及时地进行诊断与治疗[1]。本次研究是检测胃病患者体内幽门螺杆菌及真菌的阳性率,期望能够得到有效的诊断方法。以下是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在本研究治疗中,这220例不同程度的胃病患者均为我院在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入院治疗的患者。其中胃癌患者80例,胃溃疡患者80例,慢性胃炎患者60例。男性为101例,女性为79例;年龄41~68岁,平均(47.0±3.0)岁。患病时间为10个月~9年,平均(3.5±2.0)年。每组组内患者年龄、性别、病程、文化程度、身体状况等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已经过患者同意,并通过医院伦理中心允许。

1.2 实验方法:首先对入院后的患者进行常规检查,其中对每位患者进行胃镜检查时,取每位患者胃组织黏膜作为标本,用福尔马林进行固定,再用常规石蜡进行包埋切片,将切片组织分别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吉姆萨染色。

苏木精为碱性染液,能使细胞核中的染色质及细胞质内的核酸呈现蓝紫色;伊红为酸性染料,可以将细胞质和细胞外基质染成红色。这是一种常用的技术方法。

吉萨姆是一种混合液染色法,即该染色是经过结晶紫进行初染,再用乙醇脱色,最后再用番红复染。经过此方法染色后,革兰阳性菌可以保持初始的蓝紫色,而革兰阴性菌被脱色后染成红色。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根据苏木精--伊红染色及吉姆萨染色后,显微镜观察样本中有无幽门螺杆菌及真菌,进行记录。前者染色可将螺杆菌染色为蓝紫色,而真菌会以波浪线的性状呈现在视野中,记录出现幽门螺杆菌及真菌的例数,并进行比较。其中,幽门螺杆菌阳性检测率=含有幽门螺杆菌例数/该组总例数×100%,真菌阳性检测率=含有真菌例数/该组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数据用SPSS20.0统计分析,计量资料表示,利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各不同程度的胃病患者阳性检测率的比较:根据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对各组患者胃组织黏膜进行染色后比较,各组阳性检测率不同,且胃癌组阳性检测率相对较高,见表1。

表1 各组阳性检测率比较[n(%)]

3 讨 论

胃癌是目前危害人类健康极高的一种恶性肿瘤疾病,在我国发病率居于首位。它是由胃黏膜引起的,常见的症状表现为下腹疼痛、无食欲、浑身乏力、大便暗黑[2]。早期患者并无明显的不适症状,随着肿瘤的生长,胃病逐渐恶化。如今,没有显著的治疗胃溃疡、胃炎的方法,因此,定期体检、注意规律饮食是良好的预防胃病的方式。

本次研究测得胃癌组、胃溃疡组、慢性胃炎组的幽门螺杆菌阳性率分别为72.50%、53.33%、26.25%,真菌阳性率为52.50%、63.33%、0。通过数据可以看出,胃癌患者体内的幽门螺杆菌阳性率(72.50%)远高于胃溃疡组(53.33%)、慢性胃炎组(26.25%),这是由于胃癌患者体内胃组织黏膜已遭受严重破坏,使得患者的消化系统保护屏障明显降低所致[3]。而真菌阳性检测率(63.33%)高于胃癌组(52.50%)、慢性胃炎组(0),这是由于真菌在胃溃疡患处易保留,且大量繁殖[4]。因此,根据胃组织黏膜中幽门螺杆菌及真菌的相对含量,可以作为胃病检测的依据,这也有助于提高胃癌的确诊率。

综上所述,测定幽门螺杆菌与真菌感染可以有效地减少误诊率,有利于及时地进行胃病的治疗,能够有效地预后。

猜你喜欢

胃病螺杆菌幽门
远离幽门螺旋杆菌 分餐真的很必要
别把胃病当小病!
你还在把“肝病” 当“胃病”在治吗?
幽门螺杆菌阳性必须根除治疗吗
走路治好老胃病
老胃病:三分治,七分养
口腔与胃内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
幽门螺杆菌重组蛋白OipA6间接ELISA法的建立
不同胃黏膜病变中TFF3表达与幽门螺杆菌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