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B-lynch缝合术+米非司酮对凶险性前置胎盘的治疗效果
2019-08-26李笠
李 笠
(阜新市第二人民医院(妇产医院),辽宁 阜新 123001)
凶险性前置胎盘(PPP)多发于剖宫产手术后,是指再次妊娠时发生胎盘位置异常情况,即位置处于子宫前壁,其可能伴有或不伴有胎盘植入[1]。PPP的并发症较多,最为常见的是产后出血或休克,甚至会导致死亡。临床中多通过手术治疗改善母婴结局,但术式选择是一大难点[2]。研究中以2016年1月至2018年8月间入本院治疗的120例PPP产妇为研究主体,旨在探究改良B-lynch缝合术+米非司酮对该病的治疗效果,如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以2016年1月至2018年8月间入本院治疗的120例PPP产妇为研究主体。经伦理委员会直接审查,且得到批准。随机分成A组和B组,均是60例。A组中,年龄23~37岁,平均(28.67±2.54)岁;孕次为2~5次,平均(3.12±0.25)次;孕周为30~39周,平均(33.12±2.57)周;产次为2~3次,平均(2.11±0.28)次。B组中,年龄24~38岁,平均(28.94±2.62)岁;孕次为2~6次,平均(3.75±0.16)次;孕周为31~38周,平均(33.28±2.43)周;产次为2~4次,平均(2.13±0.17)次。上述数据对比并无差异(P>0.05),可比较。
1.2 方法:B组给予常规治疗,即在胎儿顺利娩出后,注射缩宫素(南京新百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 1 0 9 3 0 2 3 2,2010-07-29),并对胎盘植入部位进行修剪,采用8字缝合法缝合出血部位。若术后仍有出血症状则切除子宫。
A组给予改良B-lynch缝合术+米非司酮治疗:穿刺进针位置为子宫前壁的切口以下,将Dexon线置入后以切口上缘约3 cm,子宫右缘约4 cm处作为出针位置。拉线至宫底,而后加压右侧宫角宫底,再拉线至子宫前壁,于后壁水平位置进针,直接穿过宫腔至左侧后壁相对称位置出针,不经过宫壁直至前壁。牵拉已缝合好的线端,收线并结扎和包扎切口。术后口服米非司酮(上海新华联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00628,2010-05-31),剂量为25毫克/次,每日2次,连续治疗7 d。
1.3 观察指标:观察产妇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性恶露时间、体温异常时间、月经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等相关指标;记录子宫切除、术后出血、切口感染、胎盘植入与新生儿窒息等母婴结局。
1.4 统计学分析:数据通过SPSS16.0软件加以处理,手术相关指标用表示,行t检验,母婴结局用(%)表示,行χ2检验,若P<0.05,则说明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对比手术相关指标:A组的手术相关指标均优于B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1。
2.2 对比母婴结局:A组的母婴结局优于B组,对比有差异(P<0.05)。见表2。
表2 对比母婴结局[n(%)]
3 讨 论
PPP的发病原因可能与多次妊娠、剖宫产手术或流产等因素相关,其表现为胎盘前置,并可能伴有胎盘植入,产后出血的发生率较高[3]。改良B-lynch缝合术对于该病的治疗优势明显,其能够利用缝线纵向缝合子宫表面,进而对子宫平滑肌起到机械性压迫作用,有效挤压肌层内部弓形血管,减少血流量,最终导致胎盘剥离位置的血管组织形成血栓,使得子宫肌层明显缺血,加快子宫收缩速度。其能够关闭胎盘剥离位置的血窦组织,进而发挥止血作用,且可扩大前壁出针点之间的距离,使子宫处于前屈状态,增强止血功效。传统术式中,先剥离或是修剪置入胎盘后再行创面缝合处理,可能导致术野模糊,血窦破裂处缝合时间延后,则会导致出血量增加,手术时间长等情况[4]。该术式有效挤压子宫壁部位血管,能够阻断出血处血流情况,进而减少出血量,加之局部加压处理会实现快速止血,因此治疗效果更佳。
表1 对比手术相关指标
表1 对比手术相关指标
分组 例数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 血性恶露时间(d) 体温异常时间(d) 月经恢复时间(月) 住院时间(d)A组 60 50.34±10.25 516.24±38.54 7.10±2.16 2.13±1.34 6.11±2.16 12.36±2.17 B组 60 68.57±12.31 811.21±43.65 7.95±2.35 2.67±1.42 8.34±2.64 25.33±2.37 t - 8.815 39.238 2.063 2.142 5.064 31.265 P - 0.000 0.000 0.041 0.034 0.000 0.000
米非司酮是临床中应用率较高的孕激素受体拮抗剂,可有效结合于孕酮竞争性受体,加快蜕膜与绒毛的坏死与变性速度,进而抑制细胞增殖,加快细胞死亡[5]。其能够促进子宫收缩,并利于残余胎盘的快速排出,可防止产后出血。二者联合能够减少子宫切除情况,并能缩短治疗时间,降低新生儿窒息等不良事件发生率。但若术后产妇仍伴有明显的出血征象,则应行子宫切除手术,以确保产妇的生命安全。结果为:A组的手术相关指标均优于B组(P<0.05);A组的母婴结局优于B组(P<0.05)。与刘会[6]等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为PPP产妇行改良B-lynch缝合术+米非司酮治疗可改善其手术指标,促进其产后恢复,且能够改善其母婴结局,具有较佳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