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BI-RADS分类在超声诊断乳腺疾病中的应用

2019-08-26江文辉赵艳艳魏晓琪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20期
关键词:征象良性恶性

江文辉 赵艳艳 魏晓琪 王 慧

(1 江苏省泗阳县人民医院,江苏 宿迁 223700;2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超声科,江苏 南京 210029)

乳腺疾病是女性群体的高发病,其临床症状主要为乳房胀痛,触诊或自检可发现肿块。临床中多采用超声诊断该病,并通过对乳腺肿块的归类与分类评估疾病类型,进而制定治疗方案[1]。BI-RADS分类是超声诊断的常用标准,其具有诊断高、分类精确等优势。研究中以2017年10月至2018年12月间入本院经手术活检与病理证实的46例乳腺疾病患者为研究主体,旨在探究BI-RADS分类在超声诊断乳腺疾病中的应用价值,如下文。

表2 对比不同分类的恶性病变检出率[n(%)]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以2017年10月至2018年12月间入本院经手术活检与病理证实的46例乳腺疾病患者为研究主体。经伦理委员会直接审查,且得到批准。其中,年龄范围是16~77岁,平均(36.57±4.29)岁;病程范围是2个月~2年,平均(7.12±0.46)个月。病理诊断结果为:恶性病变14例,良性病变32例。

1.2 方法:机器型号PHILIPS IU Elite、PHILIPS HD15、SAMSUNG H60。探头频率为5~10 MHz。叮嘱患者取仰卧位,将双臂上举,使乳房充分暴露,若乳房过大则取侧卧位。全面探查双侧腋窝与乳腺,评估病灶形态、大小、边界、边缘、内部回声、血流、有无钙化、腋下淋巴结是否肿大与有无包膜等情况。

1.3 评价标准。BI-RADS分类标准:0类即经超声检查后并未发现病灶;1类即正常或阴性,未发现异常改变;2类即有良性征象,未出现恶性特征;3类即可能伴有良性征象,具体为全部征象与良性病变相符,包括瘤样增生、多发性囊肿等疾病类型;4类即可疑异常,具体为实性肿块未完全符合良性征象,但恶性征象<3条;5类即高度可疑恶性,具体为>3条征象符合恶性病变;6类即经活检确诊为恶性病变[2]。以病理诊断为标准,诊断准确率=准确诊断数/本组总病例数×100%;特异度=恶性符合数/病理诊断恶性数×100%;灵敏度=良性符合数/病理诊断良性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数据通过SPSS21.0软件加以处理,数据均用(%)表示,行χ2检验,若P<0.05,则说明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分析诊断结果。BI-RADS分类结果为:恶性病变12例,良性病变34例。其诊断灵敏度为93.75%(30/32),特异度为71.43%(10/14),准确率为86.96%(40/46),见表1。

表1 分析诊断结果

2.2 对比不同分类的恶性病变检出率:超声未检出0~1类肿块,且1例6类患者已被活检确诊为乳腺癌,不做统计。患者2~5类的恶性病变的检出率分别为0、4.76%、33.33%和85.71%,5类恶性病变检出率与其他分类对比有差异(P<0.05),见表2。

2.3 对比年龄因素与恶性病变间关系:12例恶性病变患者中,年龄>40岁的检出率为83.33%(10/12),≤40岁者的检出率为16.67%(2/12),对比差异明显(P<0.05)。

3 讨 论

乳腺疾病是危及女性健康的主要疾病类型,以乳房胀痛为主要表现。早诊断、早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影像学检查是其主要诊断方法,超声具有损伤性小、快捷、痛苦度低、检查费用低、可重复性和分辨率高等优势,能够评估病灶的性质、大小、淋巴结转移和内部情况,且能够预测病灶程度,是该病的首选诊断方法。有数据表明:传统的二维超声对于乳腺疾病的诊断准确率约为74%,在有效结合多普勒后提高约为89%[3]。但其缺乏诊断标准,无法实现明确分类。

BI-RADS分类有效克服二维超声对于该病诊断的主观臆断性,使其诊断标准更具规范化和精确化。可避免混淆描述,利于良恶性病灶的有效辨别,被广泛用于乳腺癌等疾病的筛选工作中。其诊断乳腺恶性病变的超声表现为:方向不具有平行性,形态不具有规则性,纵横比>1,RI值超过0.70,边界模糊,边缘不具有完整性,呈小叶、毛刺状,包膜不具有完整性或无包膜[4]。

个别病灶内部发生轻微钙化表现,后方出现偏弱回声或侧方声影,并向周围皮肤或组织浸润。但其对于乳腺疾病的诊断同样具有局限性,如恶性病变为良性征象,可能是其恶性病变的级别较低;良性病变为恶性征象,可能是其良性病变的级别较高。因此,应结合患者的体格检查、病史等资料综合分析,并需提高操作者的专业技能,避免因操作不当或主观因素导致明显的诊断差异。必要时可给予其他影像学检查,与确保诊断准确率。笔者认为:可将BI-RADS分类结果与X线、彩超等诊断结果相对比,以全方位评估病情类型[5]。

BI-RADS分类对于临床治疗方案的科学制定具有指导意义:0类患者可进行其他影像学检查,以确定其未发生病变;2~3类患者可定期复查0.5~1年,以评估病情变化;4类患者可进行穿刺活检,以确诊良恶性病变,若为良性病变需定期复查,恶性病变则应行治疗措施;5类患者直接采取对症治疗[6]。

结果为:BI-RADS分类的诊断灵敏度为93.75%,特异度为71.43%,准确率为86.96%。患者2~5类的恶性病变的检出率分别为0,4.76%,33.33%和85.71%,5类恶性病变检出率与其他分类对比有差异(P<0.05)。年龄>40岁的恶性病变检出率(83.33%)高于≤40岁者(16.67%)(P<0.05)。与谷云芝[7]等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可见,超声BI-RADS分类能够有效诊断出乳腺疾病的病变性质,利于其治疗方案的合理选择,具有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征象良性恶性
走出睡眠认知误区,建立良性睡眠条件反射
产前超声间接征象在部分型胼胝体发育不全诊断中的价值
恶性胸膜间皮瘤、肺鳞癌重复癌一例
呼伦贝尔沙地实现良性逆转
卵巢恶性Brenner瘤CT表现3例
基层良性发展从何入手
Ki-67、p53、CerbB-2表达与乳腺癌彩色超声征象的关系
甲状腺良性病变行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的效果分析
甲状腺结节内钙化回声与病变良恶性的相关性
多层螺旋CT在甲状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