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乡豆腐花
2019-08-26钟穗
文 / 钟穗
豆腐花,全国皆有,亦名豆腐脑、豆花、水豆腐等。作为一种传统小吃,它虽名称各异,主料都是一样的,只是于外形或内涵上有所不同。
在食文化博大绚丽的巴蜀大地,有着我国最为多姿的豆花美食,单成都“谭豆花”一家就有冰醉豆花、馓子豆花、牛肉豆花、酸辣豆花等。但就我而言,最爱的还是那细软温存的家乡豆腐花。
记得旧时的江南,豆腐花一般由小贩挑着担子,沿街叫卖。这种担子,名唤“豆腐花担”,虽谈不上精致,亦算小巧,好似一个微型厨房。
它的前担箱子中间开有个洞,内置汤锅,锅底下是一只口径约燕子窝大小的黄泥炉,用炭火慢慢煨着备好的鲜汤。锅前的玻璃架上,放有各式佐料瓶罐,除了常规的油盐酱醋,还有虾皮、榨菜末儿、香葱、紫菜等,讲究一些的还有肉松和火腿末儿。汤锅后则摞着一摞蓝边碗。
后担,是一个圆木桶。桶内有一只大口的瓮头,里面装的就是雪白绝嫩的豆腐花。瓮头上有两片半爿头锅盖,瓮头与木桶之间用棉絮紧紧塞住,以起到保暖防震的作用。
遇有客来,小贩侧身停下担,一手拿起蓝边碗,一手持一把擦得金光闪亮的长柄铜勺,将桶里的豆腐花一薄层、一薄层地“刮”进汤锅中稍煨,随即带汁盛进碗内,再捏起两手指,快似鸡啄般地放上榨菜末儿、虾皮、蛋皮丝、肉松、香葱等作料,喜欢吃辣的,还可加个一星半点的辣油和胡椒粉。须臾间,一碗满布赤橙红绿青蓝紫,或鲜或辣或咸或甜的豆腐花就端上顾客之手了。
去年,我去某镇会友。那日正值周末,平日冷清的街道一下子热闹开了。街边卖烧饼、鸡蛋饼、韭菜饼、煎饼果子、包子以及米粥、馄饨的小摊,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正当被各色小吃弄得眼花缭乱之时,一位头戴蓝花头巾,身着百褶围裙的水乡嫂嫂的豆腐花摊,让我眼前一亮。遂二话不说,要上一份。
而当摊主将一碗热气腾腾的豆腐花轻轻递过来时,记忆的闸门不由訇然洞开,孩提时吃豆腐花的美妙情境,又浮现在脑海中了。
瞧眼前这碗水嫩嫩的美食精灵,只需用小勺拌一下,那嫩白的豆腐片便如绽开的白玉花瓣,于汤汁里微微浮动起来,在棕色的酱油、粉红的虾皮、金黄的榨菜、青翠的香葱、褐色的紫菜的衬托下,层次分明,动人极了。这样的小食,别说品尝,就是看一眼,都会让人舒心惬意。
舀一勺入口,嫩滑鲜烫。一股雅致清澈、细腻温润的江南老味道融在一片又一片的豆腐花中,裹挟着浓浓的豆香,在口中翻转打滚,再慢慢顺溜入腹,一股暖意随之传遍全身。荡气回肠间,整个身心便沉浸于一种妙不可言的感觉中了。
那感觉,就好像翻着一本线装旧书,虽沉默无言,却能让人迷醉轻颤,忘情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