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沿海滩涂养殖业健康发展循环体系模型及实证研究

2019-08-24王保前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9年3期
关键词:健康发展

[摘要]提出了滩涂养殖业健康发展循环体系模型,给出内涵,并结合遂溪县滩涂养殖业开展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滩涂养殖业健康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极端气候和水质恶化、政策扶持不足、产品市场开拓程度小、养殖户生产恢复力低、生态养殖技术遭到养殖户排斥。经实证研究分析可知,该体系模型可作为分析滩涂养殖业健康发展的参考依据,可以以此促进遂溪县滩涂养殖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健康发展;循环体系模型;滩涂养殖业

[中图分类号]S931.3 [文献标识码] A

滩涂一般多指沿海滩涂。滩涂养殖业是海洋水产业之一,指利用潮间带和低潮线以内的水域,直接或经整治、改造后从事海水养殖、增殖和护养、管养、栽培,该产业多以贝类、海藻类、鱼和虾类为主。滩涂养殖业在增加沿海地区居民收入,维持沿海地区社会稳定与发展,发挥海陆缓冲区的生态效益,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目前,我国滩涂养殖业随着养殖历史的延长、养殖种类的增加和养殖规模的扩大,养殖环境日趋恶化,老化现象严重,生产能力严重下降,从而影响了海洋生态系统整体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养殖大面积亏损,产业不可持续,从而成为了阻碍滩涂养殖业的健康发展的一个核心问题。如何合理解决上述问题,成为了滩涂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性问题。研究者们提出了从控制养殖容量、发展健康养殖模式、出台相关养殖政策、开展水域滩涂养殖证制度建设和经营制度分析等多个方面促进滩涂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由于沿海滩涂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处于陆海交界处,目前的研究仅限于个别方面开展,并不能完全系统地解决阻碍滩涂养殖业健康发展所存在的问题。因此,本文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承载力理论、复合生态系统理论、系统理论等提出了滩涂养殖业健康发展循环体系模型,以雷州半岛的遂溪县为例开展实证研究,为解决滩涂养殖业的问题提供新的参考。

1 滩涂养殖业健康发展循环体系模型的构建

根据可持续发展理论、承载力理论、复合生态系统理论以及系统理论为基础,以驱动力——状态——响应模型(Driving Force-State-Response,DSR)框架,构建出滩涂养殖业健康发展循环体系模型。該体系模型突出了滩涂养殖业生态系统受到影响的宏观理解,可以较好地反映滩涂养殖业与人类活动以及自然环境之间的联系和作用,完整反映出影响滩涂养殖业健康发展中每个因子直接的耦合关系及滩涂养殖业的变化,较好地体现了滩涂养殖业与外界之间的关系。据图1可得:滩涂养殖业核心在于滩涂养殖业养殖质量和产量,它是滩涂养殖业健康发展循环体系模型的根本,决定了滩涂养殖业的兴衰,是滩涂养殖业的状态表现;自然环境及气候对滩涂养殖业起着重要的基础作用和驱动作用,决定着滩涂养殖业的分布、质量和产量;政府政策作为关键角色,起着调节和控制的作用,为系统的响应,均对各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养殖技术对滩涂养殖业的养殖质量和产量以及自然环境起着重要的促进和驱动作用,技术应用不当则反之;市场开拓度和养殖户生产恢复力对滩涂养殖业养殖质量起着促进作用和驱动作用,是滩涂养殖业的基本支撑条件。因此,本文从上述六大方面开展实证研究。

2 实证研究

2.1 研究区域滩涂养殖业发展现状

雷州半岛,与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合称“中国三大半岛”,地处中国大陆最南端,广东省西南部,东临南海西靠北部湾,南隔琼州海峡与海南岛相呼应,半岛三面环海,海岸线长约1180km。雷州半岛滩涂养殖业主要是文蛤和泥蚶底播养殖、牡蛎插养,有滩涂贝类增殖、滩涂沙虫增、养殖等,是当地居民重要的收入来源。本文选择雷州半岛著名滩涂养殖大县遂溪县为实证研究。该县渔业总产量34万t,排在全市第一、全省第三,被评为广东省水产品生产先进县。2016年,遂溪县沿海滩涂养殖从事人员6580人,面积9119hm2,产量26万t,产值21亿元。其中,南美白对虾30844t共1503hm2,斑节对虾4105t共191hm2;梭子蟹446t24hm2,青蟹405t111hm2,牡蛎100694t516hm2,螺25658t138hm2,贻贝410t25hm2,扇贝760t38hm2,蛤14510t330hm2。沙虫131893t,养殖总面积8766hm2,产值9562万元。其它鱼类的为养殖军曹鱼653t,石斑鱼441t,养殖面积95hm2;滩涂养殖方式为地播和吊笼、池塘。遂溪县从事沿海滩涂养殖该渔业乡4个,从业沿海滩涂养殖渔业村35个,沿海滩涂养殖纯收入63595万元,人均收入1.8022万元,在雷州半岛区域处于中上水平。其中,该县北潭镇所养殖的牡蛎产品优质鲜美,远销湛江及珠三角地区,占珠三角地区牡蛎市场3成,是“牡蛎之乡”。 而草潭镇沙虫养殖业远近驰名。

2.2 滩涂养殖业健康发展存在的问题

本文通过实地调研以及根据滩涂养殖业健康发展循环体系模型归纳分析出广东省雷州半岛的遂溪县滩涂养殖业健康发展存在的问题,具体如下:

2.2.1 极端气候和水质影响滩涂养殖业健康发展。极端气候和水质是影响遂溪县滩涂养殖业的两大自然因素。通过实地调研可知,2015和2016年,遂溪县沿海滩涂养殖受灾面积527hm2。特别是2015年第22号超级台风“彩虹”为建国以来10月登陆大陆最强台风在雷州半岛东面登陆,其中心经过的附近海域或地区的风力有15~16级,阵风可达18级以上。台风受灾455hm2,损失2667t,达5786万元;病害72hm2,损失344t,达692万元。其中台风影响最为严重的滩涂养殖产品为吊笼和池塘养殖的牡蛎、南美白对虾、斑节对虾、梭子蟹、青蟹等。由于该县的滩涂养殖区域90%以上处于北部湾地区,与常年台风登陆雷州湾区域相比,所受损损失较轻。

水质不断恶化导致产量和品质降低,病害蔓延。近年来,由于滩涂养殖的过度和其它原因。通过广东海洋大学海洋环境监测中心所取得的数据以及相关文献表明,夏季遂溪县沿海滩涂养殖海域的正磷酸盐、无机氮、浮游细菌生物量等污染程度高、三、四类水质区域呈扩张趋势等水质问题,导致该海域污染风险大。随着广东及国家重大工业产业结构转移,一大批钢铁、石化、造纸等高污染工业项目相继落户半岛沿海,对雷州半岛及邻近的北部湾海域水质及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构成严重威胁。

2.2.2 政府行为影响了滩涂养殖业的健康发展。为了规范滩涂养殖行为,政府出台了多项政策法规。例如广东1994年出台的《广东省浅海滩涂水产增养殖保护管理规定》和2003年出台的《广东省渔业管理条例》、湛江政府的2012年出台的《湛江市浅海滩涂养殖管理暂行办法》、农业部2013年出台的《完善水域滩涂养殖证制度试行方案》等。特别是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的2018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方案》,如有效执行,可有效抑制环境损害的问题。众多涉及滩涂养殖的政策法规的出台,使得滩涂养殖变得更加规范。但是,监管不力的问题时有发生,导致渔民矛盾不断发生,特别是滩涂养殖药物的滥用。同时,笔者通过遂溪县草潭镇和北潭镇实地调研得知,虽然国家有相关的政策扶持,但是对于滩涂养殖业,其扶持的力度远远不及农业的力度。同时在政策扶持申请的过程中,也存在一系列复杂的程序,所以导致养殖户并没能及时或者能够享有政府政策的支持。例如因台风导致养殖户的损失补贴和保险的领取等。同时,也出现关系户骗补贴的行为。如何让政府政策的补贴资金进入真正需要的养殖户需要深入的研究。

2.2.3 产品市场开拓程度小限制了滩涂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市场影响滩涂养殖业的健康发展。遂溪县滩涂养殖涉及众多的品种,但除了牡蛎等作为“明星产品”可以远销省外,剩余涉及滩涂养殖的沙虫、贻贝、扇贝、蛤等海产销路并不顺畅。以滩涂养殖沙虫为例,该县平均年产沙虫保持在13万t,产量集中在草潭镇,皆因该镇的滩涂独特,适合沙虫生长。笔者在实地走访遂溪县草潭镇得知该地区沙虫每667m2产约400~500kg, 70~110元/kg,特别是红树林区域养殖的沙虫品质好,价格可达140元/kg。由于该镇提供的沙虫产品皆为初级产品,附加值低,仅靠生沙虫和沙虫干打开市场,导致市场得不到扩展,销售环节受到中间商的控制。如何进一步搞集约化规模养殖,育苗、养殖、成品加工一条龙,发展壮大沙虫产业,提高沙虫养殖的附加值,方可进行一步扩展市场开拓程度,保持滩涂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2.2.4 养殖者自有资金不足导致养殖户生产恢复力低,产业健康受到影响。2017年笔者通过对遂溪县草潭镇、北潭镇、下六镇、港民镇等滩涂养殖实地走访了解到78%的养殖户反映最多的问题是自有资金不足。滩涂养殖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资源,由于目前劳动力成本不断增高,劳动力年龄偏大等问题,导致支出不平衡。据走访30户沙虫、贝类、鱼类和虾蟹类等滩涂养殖家庭专业从业人员可知,遂溪县从事滩涂养殖的家庭平均收入约139万元,其中出售水产品收入约132万元,其它收入7万元。受访户全年平均支出100万元,其中滩涂养殖生产性支出约88万元,生活支出11万元,其它支出1万元。滩涂养殖生产性支出主要包括家庭经营费用支出85万元、购置生产性固定资产支出3万元。家庭经营费用包括养殖生产支出77万元、固定资产折旧支出8万元。养殖生产支出主要包括燃料及冰费用支出2万元、雇工费6万、饲料及苗种费用55万元、其它支出12万元。如遭遇极端自然灾害和极端病害,当年滩涂养殖生产性支出约88万元则亏完,并且第二年恢复生产则需要投入至少80万元方可恢复生产,严重入不敷出,甚至陷入破产。而影响最为严重的则为滩涂养殖的虾蟹鱼类。据调研得知,65%以上的滩涂养殖户并未购买滩涂养殖保险,而家庭和个人占了绝大部分。80%以上的养殖户有过从银行外的其它渠道筹集资金用于滩涂养殖生产性支出,普遍反映银行贷款难的问题。因此,众多养殖户虽然有一定的滩涂条件,但是由于自身缺乏一定的资金以及风险承担能力以及“靠天吃饭”的现状导致滩涂养殖业呈现“小而杂”的现象,使得滩涂养殖业难以健康发展。

2.2.5 生态养殖技术难以盈利或少盈利。在遂溪县滩涂养殖调研中,询问超过30个滩涂养殖专业人员是否了解沙虫、贝类、鱼类和虾蟹类等生态养殖技术,例如滩涂海水养殖生态模式、虾蟹生态养殖模式和技术、贻贝生态养殖模式和技术等。调研结果表明仅有6位表示了解和有兴趣,而超过80%以上滩涂养殖专业人员表示不会采用生态养殖模式和技术,主要原因为如果按照生态养殖技术开展滩涂养殖,则难以盈利或者少盈利。有个别滩涂养殖专业人员反映,目前滩涂生态养殖示范项目大部分为亏损,主要靠着国家补贴维持着示范项目。同时,过于繁琐的生态养殖模式和技术滩涂养殖户表示也不会采用。因此,在經济效益和生态效益选择中,滩涂养殖户基本会偏向于经济效益和简单直接的养殖方式,主要靠药物和饲料维持养殖效益。因此养殖技术的革新需要深刻的思考和政府的严格把控。

2.3 问题的解决路径

本文将依据图1循环体系模型和上述五大方面的问题提出问题的解决路径,具体如下:

2.3.1 加强工业企业和养殖户的监管力度,提升应对气候变化能力。一旦环境受到严重污染,滩涂养殖业将难以健康发展。政府的环境监管部门要严格进行监控,重点必须放在新进驻湛江市的重工业企业的排放问题,特别是钢铁、石化、造纸等高污染企业。污染物将随着沿岸海流影响到整个雷州半岛的滩涂养殖,除此以外,海洋捕捞、深海养殖等渔业也将受到极大影响;同时,环境监管部门也要严控滩涂养殖污染的排放。一般情况下,集约化贝类养殖对其滩涂养殖环境造成积累性污染可能性小。养殖污染主要在于滩涂养殖鱼类和虾类的污水排放,能显著增加附近海域的富营养化。养殖剧毒药物和抗生素的滥用,是滩涂养殖污染的另外一个重要来源,特别是剧毒药物的滥用,是沿海养殖矛盾的爆发点,具有直接性和强破坏性。因此,需要环保部门针对不同养殖种类和污染物实行特别的严控和监管。

气候变化是造成滩涂养殖业严重损失的其中一个重要因素。第一,完善气象监测预警系统,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完善的气象监测预警技术既是防灾减灾的基本需求,也是由被动防灾减灾转向主动的必要条件。第二,由于现行的国内外渔业资源管理系统大多尚缺乏应对气候变化的灵活性,将新的科学知识纳入应对气候的管理框架中来,可使出台的应对气候变化的策略更具有适应性和针对性;第三,由于风暴潮气候变化中是影响滩涂养殖业的主导,养殖户需要加固基础设施和选择更具抗风暴潮的养殖设备。

2.3.2 加强政府政策的扶持力度。政策的扶持是最具作用性的方式,加大政策对滩涂养殖业水产品的生产、加工、运输、销售、宣传等全方面的扶持,特别是具有潜力成为地理标志性滩涂养殖渔业水产品的扶持。例如遂溪县草潭镇沙虫的养殖,给于更高力度的政府政策扶持,使之成为区域性的明星水产品或地理标志性水产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之前应该进行深入调研,在了解滩涂养殖的实际和养殖户的需求的前提下再进行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同时,需要保证各项工作能够落实到位,方可真正推动滩涂养殖业健康发展。目前,滩涂养殖的水产品销售并不同于工业产品需要征收相应的赋税再出厂销售。如何研究征收相应的赋税,使之更好地维持生态环境和滩涂养殖业的健康发展需要更深入地分析研究。

2.3.3 加大滩涂养殖水产品的宣传力度,吸引资本注入扩展市场。滩涂养殖水产品的知名度低和投入资金不足是滩涂养殖业健康发展的掣肘点。因此,需要政府利用媒体、各种博览会和网络销售平台开展大规模的知名滩涂养殖水产品和相关工业制品的宣传,让更多人了解到滩涂养殖水产品和相关工业制品带来的效益,解决滩涂养殖水产品和相关工业制品给老百姓带来重金属超标、抗生素超标、病菌超标等不良影响。吸引各种资本进入滩涂养殖行业,特别是有实力的企业进入。但是必须严控企业和个人过于追求经济效益过度损害生态环境的行为。利用有实力的养殖企业、加工企业和销售企业开拓新的滩涂养殖水产品市场,努力发展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特别是结合滩涂养殖业的旅游业的发展,从而促进滩涂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2.3.4 加强滩涂养殖户的金融支撑力度可增强养殖户生产恢复力。金融支撑力度是滩涂养殖业健康发展的保障之一。滩涂养殖业容易遭受气候和病害的影响,政府需加强鱼类养殖保险、虾类养殖保险、贝类养殖保险等海水养殖保险在滩涂养殖业的推广,可以适当强制从事滩涂养殖业的个人承包者、家庭或者企业参加海水养殖保险,保障养殖户在遭受气候和病害的损失过程中能够得到适当的补偿。同时,需要国有或者私有银行按照养殖户的具体实际做好评估工作,提供一年期或者两年期的低利息贷款,简化贷款手续,从而增强养殖户生产恢复力。

2.3.5 养殖技术研发创新与实际生产相结合。由于滩涂养殖业受到养殖技术和环境质量的制约,所获得的养殖产品的质量与环境及养殖技术等有关。需要调查当地水产品环境质量和产量最高的养殖区,并模拟其环境开展养殖技术的研究,并在原来基础上获得提高。在开展养殖技术研究时,需要结合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等开展滩涂养殖技术革新。由于科研的相关技术是在较为理想的状态下获得的,当真正应用于各种复杂环境的滩涂养殖,并未取得理想的效益,与实际滩涂养殖生产相结合乃是解决问题的一种途径。同时,需要借鉴和引进国外一些先进的高收益养殖方法和养殖技术。

[参考文献]

[1] 刘斌,陶莹,党晓霞.滩涂养殖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J].创新,2010(1):58-60.

[2] 尹晖,孙耀,徐林梅,等.乳山湾滩涂贝类养殖容量的估算[J].水产学报, 2007,31(5):669-674.

[3] 李磊,蒋玫,沈新强,等.江苏如东滩涂文蛤养殖区养殖容量[J].海洋环境科学,2014(5):752-756.

[4] 张国范.发展滩涂贝类养殖构建环境友好海水健康养殖体系——大连滩涂贝类健康养殖模式研究[J].中国科学院院刊,2004,19(6):442-445.

[5] 林巧莺,林广发,陈志鸿,等.近20年來厦门市滩涂养殖时空演变与政策驱动分析[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07,9(2):9-13.

[6] 阮荣平,徐一鸣,郑风田.水域滩涂养殖使用权确权与渔业生产投资——基于湖北、江西、山东和河北四省渔户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 2016(5):56-70.

[7] 陈明宝.沿海滩涂养殖经营制度演化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1.

[8] 李志勇,徐颂军,徐红宇,等.雷州半岛近海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J]. 2012,44(4):133-137.

[9] 张莹,付东洋,潘德炉,等. 逐步差别分析法在海洋水质评价中的应用[J].海洋学报,2013,35(6):204-208.

[10] 时翠,林进清,薛峭,雷州半岛近岸海域水环境质量综合评价[J].热带地理,2013,33(4):387-0393.

[11] 郭凯旋,张瑜斌,章洁香,等.雷州半岛近海夏季浮游植物和浮游细菌生物量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J].生态学杂志,2012,31(1):8-15.

[12] 付东洋,杨锋,梁晓军,等.雷州半岛近海水质环境关键因子时空变化与评价[J].广东海洋大学学报,2014,34(6):58-64.

[13] 吴鹏,孙耀,徐林梅,等.乳山湾东流区滩涂贝类养殖环境中自身污染现状分析[J].渔业科学进展,2007,28(1):87-94.

[14] 崔毅,陈碧鹃,陈聚法.黄渤海海水养殖自身污染的评估[J].应用生态学报,2005,16(1):180-185.

[15] 宋莉莉,王秀东.美国世纪大旱引发的思考——农业生产中如何应对极端气候变化[J].中国农业信息,2013(6):13-14.

[16] Melnychuk M C,Banobi J A,Hilborn R.The adaptivecapacity of fishery management systems for confronting climate change impacts on marine populations[J].Reviews in Fish Biology and Fisheries,2014, 24(2):561-575.

[17] 肖启华,黄硕琳.气候变化对海洋渔业资源的影响[J].水产学报,2016,40(7):1089-1098.

[收稿日期]2018-11-20

[基金项目]湛江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ZJ16BQN05),广东省教育厅青年创新人才项目(2015WQNCX208),湛江市非资助科技攻关计划项目(2016B01045)。

[作者简介]王保前(1983—),女,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海洋经济。

猜你喜欢

健康发展
浅析体育教学如何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浅析班主任如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谈小学数学生活化的措施
注重兴趣培养提高体育教学成效研究
赏识教育:高中生正方向发展的推进器
效能监察助推企业健康发展的探讨
绿色生态,课堂构建
众创空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新形势下农村幼儿教育问题的研究
阳光管理 规范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