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一站式”学生事务服务中心的思想政治教育策略研究

2019-08-24宋婷贾红霞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9年6期
关键词:一站式思想政治教育

宋婷 贾红霞

[摘 要]“一站式”学生事务服务中心是集“日常事务管理、咨询意见服务、师生交流互动、通知信息发布、思想政治教育”等为一体的学生工作服务平台。在实际运行工作中,事务服务中心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力偏弱。在此背景下,本文将从分析学生事务服务中心思政话语意识、思政话语能力、思政话语感召力三方面分析学生事务服务中心思想政治教育所遇困境。围绕困境,采取以增强主体意识、主动意识、主导意识三策略提升学生事务服务中心思政教育实效。

[关键词]一站式;学生事务服务中心;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一站式”学生事务服务中心是集“日常事务管理、咨询意见服务、师生交流互动、通知信息发布、思想政治教育”等为一体的学生工作服务平台,通过该平台,实现保障学生服务管理,增强事务研究水平,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在实际运营中,事务服务中心往往重业务,轻思想,使得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弱化,该平台未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守土有责,话语有方,学生融入”的优势。根据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学生事务服务中心是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重要参与力量。基于“一站式”学生事务服务中心从“日常事务管理”上升到“思想理论指导实践”的路径突破,可以促使学生事务服务中心的发展更加全面化,学生的发展更加科学化。

1 “一站式”学生事务服务中心思政教育的意义

有利于事務服务中心地位提升。 “一站式”学生事务服务中心以学生的需求和发展为起点,以“学生参与管理和服”为理念,以“方便”学生为立足点,通过线上线下模式,将事务服务中心延伸到学生思想、学校、生活各角度。学生事务服务中心是以学生为主力,如把平台思政教育的权利维护好,运用好,则该平台可树立思政教育权威,区别于其他单纯的事务管理平台,实现地位优势。同时实现学生本人成为社会主流意识的代言人,自我传播主流思想,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最佳表现形式。

有利于学生事务服务中心质量提升。“一站式”学生事务服务中心以学生为主体,将日常事务管理、学生咨询服务、成长指导、校园文化建设融合一体,通过专业、便捷、高校的服务实现育人目标。将思想政治教育全方面、全过程、全阶段融入学生事务服务中心,可以让大学生从被动接受管理的状态转变为主动参与工作和教育,在共鸣度、参与度、荣誉感的体现下,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增强学生事务服务中心的质量提升。

有利于学生事务服务中心的育人成效。教育作为人自我建构的实践活动,是在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中,不断自我构建、自我实现、自我超越的过程,其最终目的是使人全面地占有人之为人的本质,成为自由自觉活动的实践主体。思政教育和自我教育是辨证统一的关系,针对学生开展思政教育的同时,教育对象的各方面能力会得到潜移默化的提升。“一站式”学生事务服务站中心最大的优势就是发挥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教育,在这种氛围下,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氛围得到良性循环,最终实现良好的育人成效。

2 “一站式”学生事务服务中心思政教育的困境

2.1 思政教育意识未充分唤醒

“一站式“学生事务服务中心是全校师生参与,共建平台,除了日常事务管理外,更担负着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然而,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学生事务服务中心的思政教育意识尚未充分唤醒,中心仍将角色和工作内容定位于传统的日常事务的管理和服务,业务咨询等,未形成主动参与思政教育和意识形态引导教育的意识权和话语权。学生事务服务中心管理模式的弊端,一是事务服务中心行政色彩浓厚,形成的科层制管理组织架构,导致思政教育意识淡薄,各行政部门和党务部门未能聚心聚力;二是事务服务中心“碎片化”的管理方式,未形成长效的科学体系来指引学生的思政教育活动,实现思政教育目标。

2.2 思政教育能力未充分发挥

学生事务服务中心的能力未充分发挥,具体来说是事务服务中心将自己的角色仅仅定位在实际业务的管理和服务,没有主动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学生事务服务中心的思政教育能力未充分发挥,一是学生事务服务中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不深,在内部未能达成有效共识,形成思政教育合力;二是学生事务服务中心的事务性工作繁杂,各部门疲于应付工作,仅寄托辅导员和思政教师承担着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无力或无心去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三是学生事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思政教育能力有待提高,新时代面临的国内外形式复杂,大学生的意识形态工作难度也随之增加。但中心的工作人员的思政素养、思政能力、思政话语能力明显很难应对挑战;四是学生事务服务中心的考核体系并未重视思想政治教育评估。从当前中心考核体系中,思政教育的影响力和成效并未纳入其中,无考核就缺乏监督,致使中心思政教育成效很难取得突破。

2.3 思政教育感染力未充分展现

学生事务服务中心承担的事务服务量繁重,尚未形成以科学为原则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精致化”和“以生为本”的事务服务模式。一是未自觉运用科学规律,将思政理论作为中心管理服务的工具和手段。特别是学生事务服务中心确立思政工作目标不强,未区分不同工作领域思政教育的差异性和教育对象的个性化。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精致化”未贯穿、滚动、持续性地给予学生事务服务中心新血液。二是未充分展示“以生为本”的核心思想。中心虽然整合学校各种资源,但没有对资源进行深入挖掘,发现其中蕴含的教育内涵,辅佐以针对性的引导教育。中心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和创新还处于初步阶段,未最大程度地调动资源、最大范围地感染教育对象、最高质量地实现思政教育本质,体现事务服务中心的思政导向和育人实效。

3 提升“一站式”学生事务服务中心思政教育的策略

3.1 提高事务服务中心思政教育主体意识

重塑学生事务服务中心思想政治教育的角色担当。角色理论认为:“人的一生中,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不同的场合需要扮演不同的角色。”学生事务服务中心要根据新时代、新形势的多元化要求,主动适应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角色的担当,根据思政教育内容及时进行角色出演调整。在具体的实践中,要做到:(1)在政治事件和社会热点问题前,增强主体意识,以理性的角色引领学生的思想航线;(2)在学生喜闻乐见的事件新闻面前,增强主体意识,以朋辈的角色与学生共享,共悟;(3)在学生突发事件和危机事件面前,增强主体意识,以长辈的角色做好安抚工作后,深究事件背后的价值引领问题。

重塑学生事务服务中心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权威。首先做好价值引领主体意识,提高学生事务服务中心思政教育的权威性,增强学生事务服务中心思政教育的公信力。中心的工作人员,特别是教师工作队伍要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与学生的交流对话中要以权威有力的发声进行价值引领。中心的宣传工作要掷地有声,明确清晰的界定“善恶”之声,“是非”之声,“好坏”之声。中心的思政传播力量要铿锵有力,以鲜明的立场表明态度,以负责的形象建构权威的解读思政教育内容,坚决抵制内部滋生的错误价值观和外部侵袭的错误价值观。其次,做好维护好主流意识宣讲权威。强化学生事务服务中心的思政教育地位,就是要求执行好中心的事务自觉地培养全中心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做到守土有责。全中心的职务责任意识要上升到理论高度,主动维护主流意识形态的权威发声,做好权威宣讲。

重塑学生事务服务中心的思政教育合力。学生事务服务中心要勇于承担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在重任的担当过程中便是中心全体工作人员的思政素养的觉醒和强化过程,更是合力形成的过程。从学生事务服务中心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塑整体出发,只有中心的每一个工作人员强化思政意识,中心的每個环节才能赢得学校师生的认可,形成思想教育的凝聚力。

3.2 提高事务服务中心思政教育主动意识

“一站式”学生事务服务中心对主流意识形态领域须有引领的主动责任。对思想政治教育话题主动作为、主动出击,做到”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运用平台,向学生输出积极向上的主流价值观,做到要说、敢说、能说的主体意识观。

“一站式”学生事务服务中心对网络舆情领域须有主动出击的勇气。学生事务服务中心要建立线上网络舆情监控体系,发到中心线上资源,及时关注网络舆情。及时避免错误的价值观引发网络舆情诱发,通过平台的主动发声,先形成正面引领,其次整合线上线下联动资源,做好思想动态的持续跟踪。

“一站式”学生事务服务中心对热点领域话题须有感染的主动魅力。学生事务服务中心诞生在新时代,这个时代具有快节奏、新鲜度、高频率的特点。学生事务服务中心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为契机,做到春风化雨的思政教育影响。善于利用平台的“线上直播”频道,“每日新闻播报”,“新闻我来谈”等窗口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除此之外,学生事务服务中心要主动建构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打破话语壁垒。学生事务服务中心以师生的积极参与和良性互动为基础,所以中心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建构渠道和实践渠道,要秉持科学的起点态度、长远的发展眼光、敏感的思政洞察力来了解教育主体和教育对象的思想特点。了解用户思想需求后,以“内容为王,话语有方”的感染力主动促进学生事务服务中心与师生在思政教育上的互动交流。

3.3 提高事务服务中心思政教育主导意识

“一站式”学生事务服务中心在思政教育中要蕴底气,做到科学主导。中心要用实践科学的话语传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日常生活学习中,要贴近教育对象,结合学情为参照,做到“理论+实践”“学习+运用”“言论+行动”三要素回应党的创新理论宣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解读、党的上级文件精神传达。中心要用人文关怀的科学话语传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将平台的宣传、通知窗口融入文化魅力,用文化魅力发挥思政话语感召力。提高中心工作人员的文字基本功,提升语言艺术性。同时,平台的思想政治教育输出内容要融入学生的需求和关怀。为此,学生事务服务中心要不断创新本平台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和方法,深入践行“以生为本”,实现师生话语共享、话语平等的良性思政生态氛围。

“一站式”学生事务服务中心在思政教育中要涵生气,做到接地气主导。中心要巧用趣味性的话题广泛传播正能量,运用巧说技巧,提升教育效果,打破思政教育与学生的话语壁垒。学生事务服务中心要努力促使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回归学生成长需要,改变传统的“喊口号,贴标语,写横幅”的政治宣传表达,要努力贴近学生的思想认知水平和思政理解水平。努力去碎片化、空话、套话。学生事务服务中心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开放吸收的姿态,把握当代性脉搏,积极创新话语方式。解读学生现实、解读学生日常,以生活叙事的方式,加以鲜活的事例去思政教育“教条化”。对教育对象特点和差异进行解读,以“分众教育”弥补“大众教育”的不足,去“呆板化”。学生事务服务中要以“以生为本”的理念,以平等互动的方式改变传统的学术表达和文件下达单向的传播方式,要以时代要求改变传统的模式化教育。

[参考文献]

[1] 张应强.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反思与建构[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0.

[2] 罗德红,李志厚.课题教学与管理艺术[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14.

[3] 李捷.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和新时代新思想的创新[J].红旗文摘,2017(12).

[收稿日期]2019-01-14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6年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高校‘一站式学生事务服务中心的建设发展研究——以贵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编号2016fdy26)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宋婷,湖南株洲人,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一站式思想政治教育
浅析华锡设计院劳动争议“一三一四调解法”
“一站式”学生服务中心的实践与探索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