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寿光模式”的调研与思考

2019-08-24方建新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9年6期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民

方建新

[摘 要]2018年3月份,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提出并肯定了农村改革发展的“寿光模式”。“寿光模式”主要是寿光市组织引导农民,通过发展蔬菜产业,带动农民发家致富,实现乡村繁荣振兴的创新实践,其本质是一种以产业振兴引领带动乡村振兴的模式。对此,我们作了专题调研,探索这种模式的成功之处以及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寿光模式蔬菜;农民;乡村振兴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识码]A

1 “寿光模式”的成功之处

一是推动低效产业向高效产业转变。一提到种地务农,给人的印象一般是低效益、低收入,而在寿光,种菜却是个高收入、很挣钱的行当。据测算,以一个120米长的黄瓜大棚为例,面积约2.5亩,两季净收入能达到10万元,亩产效益是一般农作物的20倍左右。目前,寿光蔬菜种植已发展到60万亩,年产量45亿公斤,年产值上百亿元。

二是推动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转变。经过多年发展和不断升级,寿光蔬菜产业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现代农业。生产方面,累计制定推广35项技术标准和生产操作规程,将蔬菜生产全部纳入标准化体系。品牌方面,累计认证“三品”农产品552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16个,80%以上的园区蔬菜以品牌形式进入市场。这种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运营、组织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专业化分工、园区化布局,使寿光蔬菜产业具备了现代产业的所有特征,形成了强大的创新力和竞争力。

三是推动纯种植向完整产业链转变。寿光蔬菜产业的发展,带动、培育了一大批相关产业,促进了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形成了一个相关配套服务完善的产业体系。如:围绕蔬菜大棚建设、产前生产资料供应、产中服务管理、产后销售等环节,催生和聚集了大棚膜、卷帘机、保温被、化肥、育种育苗等专业生产企业,以及与其紧密相连的蔬菜加工、市场销售、流通服务和纸箱厂、包装厂等配套企业,形成了种子研发、农机装备、货款结算、价格中心、专业会展、特色旅游等全链条产业体系。

四是推动粗放生产向精致农业转变。传统的种地方式粗、累、脏,凭经验、靠力气,而寿光的蔬菜生产实现了精细化、精准化、智能化,种地不再是粗活、累活,而是一项精到细致、有吸引力的职业。如,针对设施蔬菜土壤退化问题,在全省率先开展设施蔬菜沃土工程,推广微生物肥料、秸秆还田等七大土壤改良模式,编制“土壤地图”,科学测土配方施肥,逐步改变凭经验种地、靠直觉用肥。

五是推动相对封闭的产业向开放型产业转变。寿光蔬菜产业发展之初,就把眼光投向全国,并在发展壮大中逐渐走向国际化。生产方面,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寿光积极向全国输出技术、人才,据不完全统计,山东70%以上、全国50%以上的新建大棚有“寿光元素”。销售方面,寿光95%以上的蔬菜销往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200多个大中城市,每年有40多万吨蔬菜出口到欧美、日韩、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国际合作方面,近年来,先后有荷兰瑞克斯旺、瑞士先正达等30多家种业公司进驻寿光设立了研发示范基地。

2 “寿光模式”成功的要诀

一是始终与市场紧密结合。市场是产业发展的龙头,决定了产业发展的空间和命运。寿光在发展蔬菜产业之初,就把市场建设放在重要位置。1984年,建起了占地17亩的蔬菜批发市场,开创了产地型蔬菜批发市场的先河。随着蔬菜交易规模的扩大,2010年又投资20亿元,规划建设了占地3000亩的农产品物流园,实现了寿光蔬菜批发市场的上档升级。

二是始终与科技紧密结合。寿光蔬菜产业发展之路,也是一条不断运用科技推动产业升级的路子。1999年以来,寿光已聘请了中科院13名院士与专家任农业科技顾问,与中国农科院、中国农大等46家省级以上科研单位和院所进行合作,开展蔬菜育种、植保、设施等新品种、新技术的研发,组织市内12处科研机构攻坚蔬菜生产难题,推广了300多项国内外先进技术、1000多个新品种和30多种新模式,蔬菜先进技术和良种覆盖面分别达到95%和98%,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0%以上。

三是始终与金融紧密结合。资金问题是农业发展的一个很大制约因素。随着蔬菜大棚越建越大,投资也越来越多,仅靠菜农自身力量难以支撑。为此,寿光一直在推进农村金融改革上不断探索创新。1989年提出贴息贷款;2010年在全国率先开展了蔬菜大棚抵押贷款;2015年又在全国率先打造了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土地流转收益权抵押贷款为主要内容的“寿光金融创新模式”,累计发放蔬菜大棚、农村住房等贷款资金43.7亿多元,农地抵押贷款余额达到6.2亿元,有效解决了“三农”贷款模式陈旧、渠道单一的问题,促进了农业农村的快速发展。

四是始终与农民紧密结合。农民是农业发展、乡村振兴的主体。在蔬菜产业发展进程中,寿光始终把提高农民素质、培养职业农民紧紧抓在手上。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加大了对农民的科技培训力度,2000年实施了农广校培训等多形式专业农民培训计划,2005年出台了加快培养新型农民意见,2008年开发建设了大棚实时气象服务系统、农业专家移动信息服务系统、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数据系统和农业影视点播系统,开设了“中国农业人才热线”“农业人才信息库”,形成了相对完备、成熟的农民技术咨询培训系统。近年来又开展了30万农民科技大轮训工程,积极筹建中国(寿光)蔬菜视频云校。目前,全市技術农民达到2.5万人,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

3 “寿光模式”对乡村振兴的借鉴意义

3.1 要尊重和引导好农民的创造精神

乡村振兴的核心在产业,根本在农民。不管是最初的冬暖式大棚的发明,还是后来一系列的技术改进、设施升级、先进管理方式应用,都是寿光农民在实践中的创造探索、政府积极引导的结果。正是这种立足实践、持续创新的精神,使寿光蔬菜产业始终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在市场竞争中越做越大、越发展越好。乡村振兴是涉及“三农”问题的全新课题,许多领域、许多方面都需要创新。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作为基层组织,既要找准选对适合产业发展的路径、模式和方向,更要善于引导鼓励农民创新实施先进生产模式,充分发挥好农民的主体作用和创造精神,将广大农民的聪明才智汇聚成乡村振兴的强大能量。

3.2 要把农民增收致富作为乡村振兴的基础工程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乡村振兴一定要以富民为目标,不能“富了老板,穷了乡亲”。“寿光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农民的广泛参与和直接受益,实现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实现了产业发展与农民富裕的统一。寿光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5年保持8%以上的增长,70%以上来自蔬菜生产,真正實现了发家致富。

3.3 要聚焦重点产业持续用力、久久为功

培强做大一个产业,需要一个长期过程。改革开放至今,寿光紧紧抓住蔬菜这一特色产业不放松,一届接着一届干,经历了诸多市场考验和若干发展阶段,通过几十年来的坚持不懈,最终将蔬菜这一传统产业从星星之火打造成了寿光标准、全国品牌,发展成为了产业链条最完善、从业人数最多、覆盖范围最广泛的乡村支柱产业。这种聚焦重点产业持续用力、久久为功的精神,是培强做大一个产业的关键所在。寿光的实践说明,实现乡村振兴,要走出追求大而全、急功近利的误区,要有“功成不必在我、建功必须有我”的境界和胸怀。可以说,选择与本地资源禀赋相匹配的特色产业固然重要,但关键是要有“钉钉子”的精神,以持久的耐心和巨大的定力,集中力量,集聚资源,持续推进,真正把资源优势转化为规模优势和产业优势,从而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

3.4 要抓准抓牢产业振兴的关键环节

从最初的大田蔬菜到90年代的大棚种植再到现代高端农业品牌,寿光蔬菜产业之所以能够一步步发展壮大、焕发勃勃生机,很大原因就在于抓住了各阶段产业竞争的关键,始终走在产业发展最前沿。在蔬菜产业发展依次进入初始、品质竞争、效率竞争和高端技术竞争阶段,他们分别抓住了市场建设、质量安全、机械化作业和智能化管理、种苗等各个阶段的核心环节,“寿光蔬菜”由此享誉中外。

[参考文献]

[1] 战显钊.利用区域特色品牌探究县域经济发展模式——以山东省寿光市为例[J].北方经贸,2018(04).

[2] 宋玉晶,柴立平.我国蔬菜废弃物综合利用模式分析——以寿光为例[J].中国蔬菜,2019(01).

[3] 吕德文.农村改革40年:社会主义制度实践及其启示[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1).

[收稿日期]2019-01-10

猜你喜欢

乡村振兴农民
耕牛和农民
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
农民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取消农业户口,农民还是“农民”吗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已达1200万(等10则)
做农民的贴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