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工作知识结构体系探析

2019-08-24刘凤娥

文教资料 2019年15期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

刘凤娥

摘    要: 本研究采取专家访谈法、文献分析法和评估者评估法,构建针对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工作能力的知识结构体系。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工作知识结构体系,可以为辅导员心理健康工作的专业化培养提供参照。

关键词: 高校辅导员    心理健康工作    知識结构体系

高校辅导员是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的一线人员,肩负着心理健康教育、深度辅导及危机干预的工作,这些工作均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才能胜任。因此,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健康工作能力值得进一步关注和研究。

能力通常是个体顺利完成某项任务或特定活动必需的主观条件。我国教育心理学家冯忠良提出能力是由知识和技能经过系统化和概括化而逐渐形成的具有高度整合性的心理结构,它的实现是通过对知识和技能的广泛应用、迁移(冯忠良,1998)。对于缺乏系统的心理学学习的辅导员而言,心理健康工作能力的提升离不开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更具体地说,高校辅导员在心理健康工作方面应该具备哪些知识和技能才能胜任该项工作?这是本研究关注的问题。

从现有文献看,未见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工作知识结构体系的研究,大部分研究关注心理咨询师的咨询能力(张爱莲,2011),也有一些研究关注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胜任特征(王智,张大均,2011)。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工作职责范围广、涉及的内容多。虽然不是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但是需要具备一般咨询师要求的部分知识和能力,虽然不需要像咨询师那样进行深层次的专业工作,但需要将心理咨询的理论和方法灵活运用于工作。因此,辅导员的心理健康工作能力和心理咨询师的咨询能力既有重叠又有不同的部分。本研究认为在辅导员心理健康工作知识体系建构中可以借鉴心理咨询师咨询能力的研究成果。

一、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工作知识结构体系的形成

(一)开放式问卷调查

在某高校学生工作队伍中抽取心理咨询师、辅导员及学生总计15名进行开放式问卷调查。开放式问卷包括两个问题:(1)你认为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方面要做哪些工作?(2)你认为辅导员心理健康工作的开展需要具备哪些专业知识和能力?研究者从回收的问卷中总结描述辅导员心理健康工作活动的词语,然后记录该词出现的次数。结果发现,辅导员的心理健康工作主要集中在五个方面的内容: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危机识别与干预、深度访谈、心理辅导和家长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员认为有效促进心理健康工作的特点集中在理论知识、工作观念和态度、实践活动、深度访谈能力、危机干预能力、自我成长等方面。

基于开放式问卷调查结果,结合方晓义等人(2010)、陈海德(2015)针对中学心理咨询教师核心能力的研究,初步提出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工作知识体系结构,包括:(1)心理学理论知识,涉及心理学基本理论与方法(包括一般性理论知识和方法、针对性理论知识和方法);(2)精神疾病知识和心理危机识别与干预;(3)辅导实践技术,涉及把握访谈过程的能力、针对性辅导技能;(4)团体实践活动;(5)伦理知识。

(二)根据文献分析收集知识结构体系的具体条目

研究采取文献分析法。首先分别针对五个维度,通过查找相关著作,寻找著作中提到的与该维度有关的具体内容。著作确定的标准为:(1)著作标题包括与维度有关的词语。比如在大学生心理发展理论维度上,涉及词语包括“大学生”“发展心理学”等。在心理咨询基本理论与方法、把握咨询过程的能力等维度上,涉及词语包括“心理咨询”“大学生心理咨询”等。(2)著作作者(或翻译国外著作者)获教授或副教授职称,在国内长期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或“学生心理咨询”领域的研究,具有较高的专业权威。根据上述标准,选定18本心理学著作作为收集具体条目的文献。各个维度下分别记录著作中提及的与维度相关的章/节,以此作为维度下的具体条目。

(三)修订维度和具体条目

邀请高校3名具有丰富咨询经验的心理咨询教师和3名经验丰富的辅导员,对文献分析获得的维度和条目进行调整和修正。专家提出的主要建议为:(1)因为辅导员经常要与学生家长沟通,需要学习家庭治疗的理论和技术,在“大学生常用的心理辅导理论与方法”维度中,加入“家庭治疗”的内容;(2)考虑到辅导员的心理辅导实践主要是深度访谈,进一步将辅导实践技术维度具体化为大学生深度访谈的过程和技术;(3)因为辅导员工作会涉及其个人议题,加上辅导员的“自我成长与内在训练内容”。根据专家意见,最终形成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工作知识结构体系内容评估表。

二、心理健康工作知识结构体系内容的评估

(一)评估工具

自编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工作知识结构体系内容评估表,包括9个维度:大学生心理发展理论、大学生常用心理辅导理论与方法、精神疾病知识(涉及精神疾病的症状学)和心理危机识别与干预、深度访谈过程、深度访谈技术、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辅导、团体实践活动、辅导员的自我成长与内在训练、心理健康工作伦理。9个维度共包括54个细化的项目。请评估者评估各个维度及细化项目对于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工作来说是否必要。评分方法采取likert五点计分,“1”表示“完全没有必要”,“2”表示“很没必要”,“3”表示“不确定”,“4”表示“很有必要”,“5”表示“完全有必要”。

(二)评估者被试

采取方便取样的形式选取40名高校辅导员作为评估者被试,其中36名老师在高校从事辅导员工作5年以上。考虑到工作经验会影响到评估的结果,选取从事辅导员工作5年以上的辅导员作为本次研究的被试。被试的平均年龄为33.83岁(SD=6.93),其中男性11名,女性25名。

(三)调查结果

1. 9个维度的必要性评估结果

对辅导员心理健康工作知识体系的九个评估维度的必要性结果进行描述统计,结果见下表。在五点计分上,4分等于很有必要。可以看出,九大维度的必要性介于4.00—4.78,这九大维度均达到很有必要的程度,表明了它们对于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高度必要性。其中,九个维度的必要性排序由高到低排在前三位的是:大学生深度访谈的技术、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辅导、大学生深度访谈的过程。

2.具体条目的必要性评估结果

对评估者评估维度和具体条目的必要性结果进行描述统计发现,各维度下的具体条目的必要性得分在3.667—4.722之間,其中4个条目介于3—4,50个条目在4以上。在五点计分上,3=中等必要程度,据此,这54个条目均达到中等必要程度以上,且大部分达到很有必要程度。

三、结果分析

本研究获得了专门针对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工作能力的知识结构体系,各个项目都达到中等必要程度以上。该体系充分考虑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工作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本研究强调熟悉和掌握大学生心理发展方面的理论知识是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工作的基础。对这些理论的掌握有助于辅导员从根本上理解大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特点及特点阶段的需求和任务,更好地指导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工作。

第二,掌握大学生常用心理辅导理论与方法、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辅导方面的知识是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工作知识体系的核心。高校心理健康工作的基本目标是促进学生发展,帮助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大学生所处的特殊的人生阶段决定了其面临的问题与其他年龄群体的问题具有较大的差异,比如中小学生可能较少涉及生涯发展与决策、就业心理等问题。因此,对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认识和应对是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工作能力的核心要素。

第三,掌握大学生深度访谈的过程和技术是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工作的重点。在九个维度的必要性排序中,这两项位居前三。表明辅导员评估者认为这两项内容对其工作开展是非常必需且重要的。这两个方面是我国文化下高等教育对辅导员的工作职责要求。深度访谈的过程和技术不同于专业的心理咨询,但需要借鉴心理咨询的理论和技术。熟悉和掌握这些技术,能够很有效地开展深度辅导工作。

第四,掌握高校心理健康工作伦理是高校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工作的保障。我国的《精神卫生法》、学校的教育管理制度对大学心理健康工作的伦理提出特殊的要求,这就要求高校辅导员熟悉把握心理健康工作的基本伦理原则。比如保密原则,在心理危机学生的安全看护中,如何做到既能保障学生的生命安全又能在一定范围内保密是需要谨慎行动的。

第五,本研究中特别增加了“辅导员的自我成长与内在训练”维度。辅导员从工作性质来讲具有“半专业半管理”的特点,无论专业工作还是管理工作在面对学生问题时都会涉及个人的生命哲学观、重大生活问题的态度,对这些问题的看法会影响对学生问题的干预和解决;同时,辅导员都比较年轻,曾经有一些既往的未被处理的创伤,这些“未完成事件”会因为学生的问题被扰动,甚至引发情绪问题。因此,辅导员的自我成长是非常重要的。

本研究获得的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工作知识结构体系,可以进一步为辅导员心理健康工作的培训提供理论框架和内容建构方面的指导。

参考文献:

[1]方晓义,王锦,赵晨,兰菁,林崇德.中学心理咨询工作核心能力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31-38.

[2]王智,张大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胜任特征结构及测量[J].心理科学,2011,34(2):481-487.

[3]陈红,赵艳丽,高笑,钱铭怡.我国高校对心理咨询与治疗人才的培养现状调查[J].心理科学,2009(3):697-699.

[4]陈海德.中小学心理咨询教师咨询能力:评估、发展及其对咨询效果的作用[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15.

猜你喜欢

高校辅导员
浅谈新时期高校辅导员的学生管理工作思路
关于高校辅导员家访的思考
新时期高校辅导员正确引导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对策研究
发展视域下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化、专业化探析
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浅析儒家思想对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作用